中国出口状况上半年有哪些特征? 下半年又走向如何?

建信基金 2021-07-22 23:44

转自 平安证券《宏观动态跟踪报告:中国出口:半年回顾与展望》

2021上半年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中国出口面临的需求格局已经发生了明显转变。本文分析上半年中国出口运行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展望下一阶段中国出口的走向。

一、2021上半年中国出口在保持韧性的同时,呈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特征:

1、从“独木支撑”到“百花齐放”。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从集中于防疫物资,转向机电及其它各类商品共同拉动,反映海外经济更广泛的重启。出口的国别结构从美国强劲拉动,转为欧盟和东南亚的拉动显著增强。当然,美国需求仍保持较快增长,还是对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2、出口的市场份额“有限承压”。中国在全球的出口市场份额有限回落,回落压力主要来自欧美、尤其是欧盟,而中国仍然替代着其它欠发达国家的部分市场份额。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市场份额的进一步回落,主要依赖于其它欠发达国家复工复产,只有这部分市场份额被拿回之后,中国出口的“疫情红利”才会完全消弭。今年二季度东南亚爆发新一波疫情,其它欠发达国家也出现疫情反扑,这进一步延缓了中国出口市场份额回落的压力。

3、美国进口正向中国外的亚洲国家迁移。美国(尤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向中国以外的亚洲国家集中,说明在中美互加关税的情况下,美国企业很可能着意加大了从其它东南亚国家的进口。拜登当选以来,市场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但美国对中国科技领域、地缘政治方面仍然保持高压态势。结合美国从中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份额持续下降,仍然需要谨慎看待中美经贸关系的演化前景。

二、展望后续,下半年中国出口增速面临逐渐放缓,但在节奏上或仍将体现一定韧性。

1、对欧洲地区出口有进一步修复空间。今年上半年欧盟在中国出口中的占比仍然平均低于2019年同期近2个百分点,是中国主要出口地区中偏离最大的。而这种偏离并非由于中国与欧洲贸易也出现了某种类似于美国的“脱钩”。事实上,中国在欧洲进口和出口中的占比均仍处于高位。因此,随着欧洲经济进一步恢复增长,其对中国的进口需求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在产品结构上,欧盟从中国进口或将从2020年的工业制成品逐渐向原材料偏移。

2、东南亚和其它欠发达地区疫苗接种的滞后。其它欠发达国家受疫情冲击严重,出口和进口市场份额都大幅缩水。这意味着,如果欠发达国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同步带来全球总需求的提升,以及对中国出口市场份额的竞争。这两种效应相抵,对中国出口的冲击或需没有那么大。而东南亚和欠发达地区疫情的反复,势必将延长中国出口市场份额偏高的时间。

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有效提升。尽管欠发达国家在全球进口中的比例大幅缩水,但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比例,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也重新进入上升通道,2021年6月比2019年同期高出近1.4个百分点,达到36.2%。这说明在中美经贸关系高压的背景下,中国继续着力扩大与“一带一路”等其它欠发达国家的经贸合作,其已成为中国出口的另一重要基本盘。随着欠发达地区的疫苗逐渐普及,其进口需求扩张还将对中国出口产生带动作用。

风险提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来自机构研报摘要、公开权威媒体报道,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机构研究员、媒体记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建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关;不作为对上述所涉行业及相关股票、基金的推荐,也不构成投资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做好风险评测,选择与之相匹配风险等级的产品。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证券:
  • 建信消费升级混合(000056)
  • 建信新能源行业股票(009147)
  • 宁德时代(300750)
  • 建信信息产业股票(001070)
  • 贵州茅台(600519)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