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磷肥现状(一)

爱怼怼 2022-08-06 07:57

Image

本文从国际宏观供需角度谈谈现在磷铵的国际行情,分享最近国外磷酸盐肥料的整体情况,只是磷肥!不涉及股价的短期波动。

磷铵价格很坚挺                                    

首先很确定的一点就是,磷铵价格很坚挺。那有朋友就要说了,明明现在国内一铵跌了四五百,二铵也开始价格松动,向下趋势不就是开始了吗?之前甚至还有期货分析师说磷肥泡沫要雪崩。

这完全就是制造恐慌而已,其实很多人没考虑到成本因素。先说国内,硫磺相比于五月中旬的4000元跌到了现在的不到两千,有的地方甚至1600元,折合硫磺制酸成本,最少下降了500元/吨,折合一铵成本就是下降700-775元/吨!而且现在合成氨价格也下跌了,综合来说一铵成本减少了1000元/吨有余,可是国内售价也只是微微跌了500,二铵就基本上不算跌。

而从国际价格来看,二铵跌幅对比七月初也不到100美元。下图左边是氮磷钾最近的价格指数走势,不是价格,价格指数基准是2020年1月,为100。就二铵DAP而言,很明显最新的数据2022年7月22日价格指数回落下来了,因为国际最高价在5月,差不多1350美元(这最高价时候咱们也没出口多少),目前回落到的价格在920美元左右,但是依旧是高于冲突前的水平。

Image

这里面其实信息含量很丰富。第一个,为什么是920美元?其实这是在冲突前印度和俄罗斯关于二铵的协议价,差不多35万吨,从三月到七月逐渐交付,这个月基本上快要全部到港了。也正是因为当初俄罗斯对印度的承诺,所以到了6月初的时候,印度化肥部部长Mansukh Mandaviya对外放话,年底前再也不招标了,以至于国际市场价格跌了两天,尤其是尿素。这里需要展开一下,印度是化肥进口大国,主要的进口动力是因为财政补贴,其中尿素进口占了氮磷钾总数的60%,补贴金额占比更是超过了2/3。今年上半年为了扩大化肥进口补贴,印度政府财政赤字扩大了0.3-0.4个百分点,也正是因为这个赤字扩大,高管放话不进口了,总觉得库存+在途的已经足够。实际上,七月IPL就迫不及待尿素招标了,50万吨。其实关于二铵,印度七月也有偷偷跟我们国内下单,两家企业供货(保密协议)925美元/吨,也在30万吨左右。价格高于他们之前定的920美元的进口上限,也高于当时915元/吨的询价。那为什么没有进行招标呢?明明可以招标压价试探市场的,其实侧面也说明了二铵现在就是供需紧平衡,哪怕你觉得现在国际成交量不大,下单量不大,可这是淡季,每年都这样,哪怕没成交,也不会大额降价的,因为旺季马上就要来了。

上图右侧图解:瀑布下跌的那个是硫磺,中间的那条线是氨,最下面走台阶的是磷矿石,依旧表示价格指数走势。关于硫磺下跌,国内分析师的一种喊话式解释是“磷肥就要卖不动了,前景黯淡,以至于硫磺厂商打骨折卖货”。但是从产业链的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那就是随着磷肥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磷肥企业的议价权也越来越高。首先这次的硫磺价格下跌同时叠加了几个因素,一个是大宗的看衰,一个是北半球夏季的超高温,以国内为例,目前二铵的产能利用率在55%左右,大部分时间只有一半设备在开工,头部10家企业,有一半在高温停车检修。

磷矿石价格走势                                    

这里大家要重点看磷矿石价格走势,没错,国外也在涨,和大宗暴跌没有关系!而且,我们国内的磷矿石价格上涨的动力也不是跟国际接轨,因为最近国际涨得比我们快。原因之一就是刚需的问题,磷肥就是刚需,而且是需求向上的刚需。磷矿石的成本绝对不再是大家之前了解到的开采成本。在海外几个大的矿场,目前开采成本伴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也在增加;还有就是环保的压力,国外越来越重视磷这个问题,磷矿分布大家也知道,就那几个主要国家有矿,所以对磷矿的态度就只取决于那几个国家。现在磷石膏的问题越来越棘手,不光是国内,海外其实也很严重。国内马上也会出台磷矿开采和石膏矿渣相关的文件,数据指标会很严,环保成本将提高不少,所以我依旧看好国内磷矿石价格长期走强。国内还有人以为这次磷矿价格推动是单单因为不让出省,几家大头不卖矿的原因,其实深层的原因就是都被环保这个大山压着,大企业感受更明显。如果现在疯狂开采卖矿,九月以后就要被限采了,指标是按年为单位的,长期来说就算不跟国外接轨,30品味的磷矿石冲1600元/吨可能也就是六七个月的事情。

国际二铵情况                                    

聊完了国内,继续谈国际二铵的情况。就是因为磷矿石的分布,以至于很多国家没办法自行生产,二铵就造成了天然的产区优势,新玩家很难参与。先说一下产能,二铵国内有效产能从五年前的2000多万吨,跌到了现在的1800万吨左右,未来三年的新增规划可能更少,一铵二铵加起来获批的总产能不到50万吨。而需要二铵的国家大部分是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他们完全没有二铵自给自足的能力。一方面是因为化肥的产线都是高耗能的,普通农业国家没这么大的工业基础和成本优势来满足二铵的自给自足;第二是因为配套的原因,原材料不可能全部依赖进口。

那有些发达国家为什么就不自己生产呢?其实就是能源电力的问题,哪怕原材料我都能买,生产工艺也很清楚,可是这么高的能耗,需要消耗过多的煤和天然气。不能只顾着看石油跌回了90+,二铵一定要先看天然气和煤,正好这都是欧洲发达国家现在急缺的。近日,欧洲这边的天然气期货价格又飙升了,原因就是俄罗斯又一台西门子涡轮机被迫停运,天然气跳涨了6%+。要知道现在还是夏天,天然气价格快回到最高点了。天然气把合成氨的价格给抬了一下,同时带动了对煤炭的需求激增,这也是为什么海外二铵价格波动和石油金属等大宗的走势不一样的原因。甚至都脱离了大豆玉米小麦的价格走势,提到粮食作物,最近闹出了很多风波,一个是斯里兰卡因为停止肥料进口,导致的粮食减产危机,生产最多的作物因为不使用化肥减产了50%;而最近荷兰也提出不准使用氮肥的政令,为此这个月初荷兰农民们把路和桥都用农机给堵死,闹得特别严重。欧洲对于农业氮氧化物的排放还是很重视的,哪怕现在能源价格很高,而且对于氮肥,由于其生产工艺原因,能耗和环保方面是对环境是极其不利的。但是磷肥的需求并没有受到政策的打击。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氨,关于合成氨,这个要说的还挺多主要是未来的使用空间,决定了它价格最近会特别坚挺,哪怕是冲突结束后,对于氨的利用也是会上一个台阶的,欧洲已经对氨的使用达到了新高度。但目前这方面的需求激增主要不是源于肥料的生产。

Image

继续上文,这次主要谈一下关于最近印度巴西市场,以及印度产需的一些现状。

在谈印度市场之前,先说一下印尼对我国化肥的需求。印尼为什么对我们国内化肥的需求那么强烈?首先印尼棕榈油事件可以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实印尼也是一个化肥的二手商,进口多,对周边一些国家(比如菲律宾)出口也不少,平时赚个差价。当时棕榈油出口禁令出台的时候,印尼国内对化肥出口也做了很强的限制,以至于他们很多贸易商违约了,不少都是三四年的供应合同,加之四五月份又是用肥高峰期,违约了。等到恢复棕榈油的出口的时候,价格暴跌了,印尼还需要棕榈油创汇来还外债的;然后是棕榈油需求国因为马来西亚的供给,国际买家那一个月屯了仓,短期需求更少,把价格压得死死的,走进了恶行循环;同时化肥贸易商来要货了,在我们出口受限的情况下,印尼出口商不得不从国内的库存中抽货交付,以至于印尼国内化肥价格在一个月内飞涨。印尼总统之前去了趟俄罗斯,就拿到了不到20万吨,还没完全交付。一些大型的种植户,当时甚至自己组织渠道寻找几个国家的部门进行寻货,最终被迫去沙特买了不少高价肥。大致印尼的情况就是这样了。

Image

再展开说一下关于国际政府间采购的模式。这个是最近巴西印度的总理总统最近经常说的government-to-government(G2G)模式,因为他们都是亲自跑去莫斯科会见普京时候开口的。至于为什么印度巴西可以,印尼就不行呢,因为印尼从国际地位来说还不够。这个G2G的模式好处非常大,一个是价格便宜,会有折扣,当时二铵价格是1200美元/吨左右,印度协议价920美元/吨,所以为什么印度招标上限就是920美元/吨;第二是这种模式量大且稳,这不属于招标采购,可以写进双边贸易协定,就不受配额限制!最近很多国家都在走这条路子,下面是菲律宾的二铵G2G计划,了解到的需求大概是55万吨。

接下来就说一下印度。印度这个国家对农业尤其重视,跟我国一样;但跟我国不一样的是,印度的工业基础较差,自己没办法发展完整的化肥产业链。还有就是印度这些年化肥需求逐步增长,原因第一个是他们土壤的自然肥力过低,虽然他们的气候很适合农业种植,可是相应的,多数印度土壤的有机碳和营养元素含量偏低。最近印度的国土土壤健康卡计划显示,97%土壤样本缺氮,83%缺磷,71%缺钾。第二个,就是印度土壤对化肥反应效率正在逐渐下降,需要不断增加单位面积施肥的量,尤其是曾经印度的一些农场主为了省钱,长期只使用氮肥。第三个化肥需求增长的原因是之前提到的农业补贴,印度在学美国的模式,补贴农民,试图把农业发展起来(美国对大豆玉米补贴可是很厉害的)。印度之前通过跟G2G从俄罗斯那边捞到不少化肥,其中主要是尿素,磷肥其实不算多,三年50万吨(折扣价)…结果五六七月三个月就进了35万吨二铵。中间还出了一点插曲,当时印度还计划增大对俄罗斯能源行业的投资,试图搭建新的能化产业线,专用于印度国内的进口,但是两月下来赚了不少能源钱,印度的大国自豪感就爆棚了,甚至印度地方法院直接扣了一艘俄罗斯的货轮…然后本该七月初交付的二铵停了,印度急匆匆从摩洛哥和沙特定了一批,但是由于价格高了点,还从我国找了两家下单。六月七月是印度二铵的消耗大月,每个月的需求量都在百万吨级,六月一度消耗了115万吨,目前来看七月应该也差不多,二铵的库存下降很快。接下来一直到九月会进行一个补库存的行动。

Image

然后说一下印度农资的销售。印度农资跟国内不太一样,这也跟印度国内农业人口结构特殊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决定了大部分小农户是低种姓人群,而且约等于是终生制。举一个例子,某人来自印度北方邦的一个高种姓家庭,北方邦在印度是个农业大省,也是超级人口大省,工业很不发达。在那边农民的社会关系就跟我们国内旧社会时期佃户长工一样,一个大家族手下有个三五千农户就很常见。印度的高温天比较早,而且尤其热,经常45、50度这样打破纪录,一到那时候,就能看到一排排农民凌晨四点不到就出门干活的场景,就是为了避高温。他们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是跟地主赊欠的,就跟国内农资店熟人赊销一样,可他们的高种姓地主的赊销是带利息的,还很高,大部分比网贷都高…为什么又说像长工呢,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有工资,还管饭,当然这些福利来源结构很复杂,跟宗教、政府补贴还有这些高种姓的高利所得都有关系。所以在印度,农业省份土地兼并就特别自然而然。当然,这不仅在印度,在美国也是,这几年美国的超级富豪的个人投资不再是以高端地产和艺术品为主了,农业和土地已经逐渐走热,本来媒体都没意识到,直到比尔盖茨屯田的新闻披露后,效仿的人越来越多了。回到前面提到的土壤问题,印度的农民在这种高利赊销模式当中,逐渐沦陷,终身制基本上就是这么来的。

最近各国都在扩大农业面积,尤其是印度和印尼外爪哇。印度扩产的一个原因就是粮食危机,第二个原因就是有关出口。印度的粮食产量不大,但是出口/产量比特别大。由于印度国内素食者占比很大,而且印度是世界上牲畜饲养率最低国家之一,所以国内的粮食消耗的是低于我们的,以至于印度前两年大米出口占全球的1/4,小麦出口也曾达到四五百万吨。由此,粮食出口也就成为了一个印度的创汇来源。从全链条来看,政府补贴进口化肥——地主赊销化肥——农户种植——地主粮商粮食出口,很明显农业资源正在不断集中,政府补贴了化肥,高额的化肥价格让农户陷入泥潭,粮食出口又肥了地主粮商,相当于地主们白白吃到了化肥补贴和粮价上涨的红利,以至于高种姓阶级不断游说政府推高化肥补贴额度。为此印度这两年也在寻求改变:第一,五月开始禁止小麦出口,他们可是第二大小麦生产国,可惜,就这样他们七月的小麦国内价格已经创下历史新高;第二,不断的扩大化肥自给自足能力,印度正在不断组织国内自己扩大尿素生产,今年五月还通过和约旦的协议采购磷矿石(不过就300万吨),还有大概不到25万吨的二铵。印度国内的新生产线投产期还得再推迟两年……

Image

印度国内还有一个很大的隐患反而正在推动印度扩大农业建设,那就是经济发展和短期外债压力。目前印度九个月内到期外债有2600亿美元,这对印度的工业发展绝对是个巨大的打击,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今后两年追求高速工业发展的国家肯定是阻力重重的,前两年因为跟着美国放水放债,印度国内的日子都过得还不错,黄金买的风生水起,外汇逆差最近不断拉大,等到还债的时候很可能会叠加上加息周期中后段(加息后6个月)的大衰退,工业发展收打击的风险特别大,这也是为什么国际资金持续看衰印度卢比的原因。加之日益上涨的国内粮食价格,农业投资的抗风险性(由于补贴)正在凸显,未来印度的农业投资很大概率会有一波阶梯式的上升。粮食价格高企+资金避险式的土地兼并,在这样的戴维斯双打击之下,印度化肥缺口(起码磷肥缺口)很可能会扩大。

Image

谈完印度再浅谈一下巴西。其实巴西境遇比印度还差,主要原因是巴西的粮食和农业都被四大粮食给绑架了。巴西是一个没有农业自主的国家,从种子到化肥农药到农业土地,政府都被美资牵着鼻子。最近巴西政府想扩大开垦+化肥补贴的方式,组织本国农资来扩大农业面积。但是被一大群地主给阻止了,地主们抗议的原因竟然是“我们之前买化肥成本那么高,你政府现在补贴化肥几个意思?到时候他们的作物成本肯定比我们低”,于是方案破产。结果那块带政策补助的土地竟然被美国资本给拿到了,好好的国资开垦最后又变成了外资开垦。要知道资本粮商可从来不管什么粮食安全的,追求的就是控制价格,所以有一个大咨询公司的报告就表示未来巴西很可能是食品价格最早失控的农业大国……因为食品价格(不是玉米大豆小麦价格)有一个特性,一般几年不涨,涨了就不怎么会跌,哪怕是原料价格下降,大不了就再几年不涨。现在欧美一些大学研究都表面,这次的通胀最严重的其实是食品,能源金属都是有波动的,只有消费类食品是一步一个台阶。

巴西这个国家一直致力于和粮商斗争,之前有人说全球大丰收,对粮食价格有没有负面影响。首先对主要粮食国大丰收这件事,尤其像巴西这样的国家,一旦宣布产量不佳,整个国家的食品行业绝对会被粮商拿捏死,所以从本质上,G20当中应该没有国家会说自己没有丰收,美国这次是例外,他们也有降通胀的需求,但是这次热浪对美国作物的优良率影响实在太大。每个国家都号称大丰收,可除了中国,其他国家的粮食价格都在冲历史新高。举个例子,最近做航运的应该知道,本来很多去巴西装载大豆的货船,最近都改道去了美国,就是因为巴西美国大豆价差在变大。美国大豆玉米小麦的价格比较透明,在期货价格上补一点就是,可巴西之类的国家,期货现货价格差就特别大,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毫不相关。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