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钼业(SH603993)$随着全球逐渐向新能源转向,尽快锁定未来数十年的关

奋力拼搏之迪夫 2022-04-19 23:49

$洛阳钼业(SH603993)$  

随着全球逐渐向新能源转向,尽快锁定未来数十年的关键材料便成为全球“巨无霸们”的头号要务。近日,美国通用与矿业巨头嘉能可签订了“为期数年”的钴供应协议,特斯拉CEO马斯克更是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因原材料的价格高到“不可理喻”,特斯拉可能不得不进入大规模采矿和精炼的领域。

锂、钴、镍,作为新能源金属产业的“三驾马车”,境遇却并不相同,锂作为“白色石油”,其基础地位不容动摇,而为提升电池能量密度,镍的占比也在不断提升,成为产业链的“新宠”,至于钴,则略显尴尬,基本成为产业链“看不惯却又干不掉”的存在。

看不惯,主要是钴“生而高贵”。据长江有色统计,4月18日,国内现货钴报价约55-56万元/吨,现货镍报价在23.55-24万元/吨,钴价格约是镍的2倍。相比于锂和镍,钴本身是一种极为稀缺的金属,更为重要的是,全球钴矿储量和产地都十分集中,市场价格极易被“操控”。

USGS称,仅刚果(金)一个国家就占据了全球钴矿储量的50.70%,而产量方面,这种不均衡表现更为显著。在2021年全球17万吨的总产量中,刚果(金)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7成。在全球钴矿企业中,嘉能可是绝对的巨头,2021年嘉能可钴产量为3.13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8.41%,鉴于其位于刚果(金)的Mutanda矿于2021年已经重启,预计今年钴产量恢复至4.5万至5.1万吨,“寡头”地位将更加稳固。

离不开,主要是钴“不可或缺”。出于商业考量,近年来“无钴”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实际上,在三元材料体系内,目前达成的共识是,一方面通过高镍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另一方面通过减少钴的用量来降低总体成本。但“无钴”电池的成熟商业化,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显然是不可能。

钴对于三元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起到了具有主导性的作用。而安全和稳定是所有新能源电池技术路线建立的基础,从目前公开资料来看,含钴较低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显著,但在安全余量上略低,也正因此,含钴较低电池使用时,整车企业往往配合其他的动力电池技术提高安全性,如广汽集团的弹匣电池,以及特斯拉的圆柱电池等等。

目前来看,在保证三元电池综合效能上,钴仍然不可或缺。

中国是全球钴精炼产能最大的国家,也是全球最大的钴消费大国,而“贫钴”的现状让中国钴原生料严重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均达到97%以上。以洛阳钼业华友钴业等为主的国内矿企肩负起了“为国找钴”和“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的重任。

(1)华友钴业:“老大哥”站在新能源金属的风口

2003年,刚刚成立一年的华友钴业深入刚果(金)开始上游钴资源布局,是我国最早一批布局刚果(金)钴资源的企业之一,目前,华友钴业是全国最大的钴产品供应商,产销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2015年,华友钴业收购刚果(金)PE527 采矿权,资源储量大幅增加,并依托资源及融资渠道优势,开始从镍钴铜资源开发到锂电材料制造一体化产业链转型,当前公司业务板块涉及上游镍钴铜资源开发-中游钴盐/电积铜/硫酸镍冶炼-下游前驱体及正极材料生产,同时还布局循环回收业务。

2021年12月,华友钴业发布公告,拟4.2亿美元拿下非洲锂矿,锂钴镍的布局,加之一体化的产业链给华友钴业带来了显著的成本优势。

(2)洛阳钼业,买来的“世界钴王”

2021年,洛阳钼业钴产量1.8万吨,少于嘉能可与华友钴业,不过,其拥有钴金属资源储量557.3万吨,高于嘉能可的466.2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据悉,其TFM铜钴混合矿项目预计将在2023年实现投产,达产后,仅此一矿,铜钴年产能将分别达到47万吨和4.3万吨,届时,无论是储量还是产量,在钴领域,洛阳钼业可以和嘉能可掰掰手腕了,在铜领域,也能跻身一线。

洛阳钼业在钴资源的迅速扩张,离不开一个字,买。2016年11月,洛阳钼业斥资26.5亿美元,拿下刚果(金)TFM铜钴矿56%股份;次年4月,再度掏出11亿美元,加购TFM24%股份;2020年12月,又以5.5亿美元,将KFM铜钴矿95%股份收入囊中。仅三次出手,就花费了43亿美元,约300亿元人民币。

在“高镍无钴”的技术方向下,2019年11月,洛阳钼业入股了华越镍钴21%股份(后增至30%),及31%包销权,将业务拓展至镍领域,一定程度上对冲风险并积累经验。

就钴资源而言,洛阳钼业无疑后来者居上,但新能源产业链

毛利可以大体说明这家企业经营的产品没有主导定价权,也代表着市场同质化产品竞争压力大小,而且技术含量高低,高毛利、高净利率的公司未来成长性好,风险也相应较低。

洛阳钼业矿产资源丰富实力也雄厚,但其产业链短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