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剧烈震荡,基金发行规模断崖式暴跌,现在是抄底基金好时机?

费边财商 2021-04-28 23:51

01

4月基金发行规模断崖式下跌

最近两天股市出现一定程度调整,而与此同时,爆冷的还有“基市”。

最近2个月基金市场发行遭遇断崖式下降。

根据数据显示,4月上半个月,新基金的发行份额还不到500亿份。要知道今年1月份基金投资热度正浓时,新基金的发行规模达到了4900亿份。

来看这张新发偏股基金平均募集规模图:

编辑

新基金发行数量大幅缩水,还有一些基金,延长了发行时间,或者干脆就发行失败,这样的基金也不在少数。

种种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 4月新基金发行规模的缩水真的不是因为基金公司不想发行,而主要是因为投资者不愿买,发行不出去。

除了新基金之外,老基金被清盘的数量也出现大幅增长。

自2021年开年以来,市场上老基金的清盘数量已经达到57只,同比增加150%。这些基金之所以会被清盘,其主要原因就是基金的规模不足。

而基金的规模不足,除了因为基金净值下跌之外,还有就是遭到投资者的大规模赎回。所以被清盘的基金数量激增,同样是基金投资热度下降的表现。

这种基金投资热度下降,主要是因为前段时间基金净值下跌造成的。

所以,就形成了一个逻辑链:市场弱势→基金净值下跌→投资者大规模赎回→基金发行规模下降。

可如今基金市场已经出现企稳迹象,一些基金的净值已经开始掉头向上反攻,这个时候是不是又可以买了呢?

02

数据看市,冰点真的来了吗?

通常,基金发行遭遇“冰点”包括这三点:

(以下数据皆统计偏股型基金)

1、平均募集规模

2、公告发行失败的基金数量

3、公告延长募集的基金数量

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1) 首先来看偏股型基金平均募集规模:

我们对比一下这轮牛市的起点,也就是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这两个月的偏股型基金平均募集规模分别为4.88亿元、5.87亿元。

还有比这更低的,2018年9月,平均募集规模为2.95亿元。

而在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偏股型基金平均募集规模连续10个月都在6亿元以下。

(上证指数月K线图)

所以,从平均募集规模来看,现在的冰点可能并不太“冰”。

2) 再来看看公告发行失败的基金数量

2017年8月,有4只偏股型基金公告募集失败,是数量最多的一个月,但市场并没有真正见底,指数在这之后又经历了一轮深幅调整。

(上证指数月K线图)

3) 看看公告延长募集期的基金数量

Wind数据显示,2015年4月之前,只出现过两例偏股型基金延长募集期限。

随着基金发行数量的增加,延长募集期也变得常见起来。

2021年3月,有39只偏股型基金延长募集期,是历史上数量最多的一个月。

这就是刚过去的一个月嘛,3月份的行情大家都熟悉了:

(上证指数周K线图)

所以,这个数据,也不能和市场低点挂钩。

总结一下,就偏股型基金发行而言,平均募集规模和市场行情相关性比较大,但发行失败数量和延期募集数量,并不能和市场低点挂钩。

而当前的偏股型平均募集规模,和历史数据相比,可能还不算真正的“冰点”。

03

哪些行业股票可能翻100倍?

其实,做基金投资,一个最好的赚钱方式,就是找一只合适的基金在合适的价格买入,然后长期持有。

这也是小费一直以来为大家提供的投资理念,坚持长期持有基金,而不为短期波动所迷惑。

对于能够坚持长期投资的基民来说,在一个合适的价格买入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但还是可以有效地增加基金投资的收益。

而对于坚持长期投资的基民来说,每次比较大的回调,其实就是一个好的买入或加仓时机。

今年2—3月份,不少基金都出现了回调,很多回调幅度还比较大。

这对于前期没有来得及入场或者买得不多的基金投资者来说,确实是一个买入或加仓机会。

尤其是对于坚持定投的投资者来说,在大跌后增加定投金额,有助于提高长期回报率。

所以,当前基金发行规模遇冷,虽然说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市场真正见底,但是,对于能够坚持长期投资的投资者,以及可以坚持定投的投资者来说,当前,或许是一个好的入场时机。

不必过于在意入场的这个时点,是否是最精准的最低位置,只要在一个相对底部的区域上车并坚持,等到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累累硕果。

不过,对于短线投资者来说,就不好说了。

目前虽然有很多基金相比年前跌了不少,可从历史上看也并不算很低,尤其是前期涨幅较大基金,就算跌了20%以上,也仍然还是处在高位,谁也不能保证不会继续下跌。

其实想要判断一只基金短线的涨跌是非常难的,比判断单只股票的价格涨跌难多了。

所以对短线投资者来说,就很难判断一个时间点到底适不适合买基金,尤其是在震荡市中,而现在就是处在这种情况中。

所以,做基金投资如果想要赚钱,最好还是要坚持中长线投资,因为中长线投资赚钱的概率比短线投资赚钱的概率大得多,毕竟大部分基金从中长期来看都是能赚到钱的,这是有数据依据的。

只要是以中长线投资为目标的,每次大跌企稳后,就是买入基金的机会。

不过,这里说的是因为市场的原因造成的大跌,其表现就是大部分的基金都跌了。如果仅仅是单只基金因为自身的因素出现大跌,那就不适合介入。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