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刘晓——纷扰杂乱中的沉思者

醉清风777 2023-02-27 08:04


在纷纷扰扰的A股市场中,涌现了不少明星基金经理,有的经理如常胜将军,每年都能取得不错的收益而名震天下;有的经理剑走偏锋,押注单一赛道,依靠结构市行情名噪一时;有的经理四面出击,精准把握周期拐点,凭借行业轮动声名鹊起。当然,在A股市场中,能做到不被外界噪音干扰,专心致志地践行自己投资理念,不被市场短期波动蒙蔽双眼的基金经理少之又少,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刘晓就是这么一位与众不同的基金经理。尽管A股市场跌宕起伏,各种消息漫天飞舞,刘晓依然能做到心静如水,始终如一地贯彻自己的投资本心。


先来看看刘晓管理的450004的业绩表现。2017年2月接手管理国富深化价值基金,完整地度过了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5个自然年度,除了2018年的大熊市和2022年的小熊市以外,其余自然年度都取得了正收益,同时整体排名都跑到了前50%。



在持仓方面,刘晓偏好大盘股,前十持仓股的总市值都在500亿以上,妥妥的大盘股基金。并且持仓集中度较低,前十持仓股的集中度大部分时间在30%以下,是一位均衡分散型选手,不会单一押注某个赛道,更注重个股和行业的分散配制,同时擅长从被市场错杀的低估值个股和行业中寻找具备价值修复动力的优秀公司。



同样,刘晓也不是一位交易型选手,在管理基金的早期(2017年和2018年),基金的换手率较高,后续随着投资理念的迭代,规模的上升,换手率逐渐降低,更多地是以长期视角(三年以上甚至五年以上)去审视投资标的,对于自己看好的公司会选择长期持有,当然,如果股价上涨超出了估值预期,也会选择止盈卖出。


刘晓目前管理7只基金,总规模已经达到了上百亿,成功跻身百亿基金经理的行列,当然,除了高达66亿规模的国富深化价值混合,其他单个基金的规模都在10亿元以下,相对来说受到规模膨胀带来的冲击更小。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刘晓的工作经历。刘晓是国富自己培养的土生土长的基金经理,一直坚持国富基金公司的投资理念,也就是以每年业绩保持同类前50%为目标,以均衡配置的方式给予投资者良好的体验。


整体来看,刘晓管理国富深化价值近五年的时间里操作较为出色。2017年准确把握了白马股行情,2018年基金股票仓位有所降低,全年行业配置相对均衡。2019年一季度基金提升了股票仓位,2020年基金逐步增持新能源和消费行业龙头股,全年获得了丰厚的业绩回报。2021年一季度基金减持了消费龙头股,增持了银行板块,二季度至今,基金配置新能源、化工、汽车、机械设备和金融行业比例较高。


刘晓选股重点关注成长驱动因素和市场预期差,并根据盈利预测计算公司长短期的目标市值和未来几年的潜在年化收益率,以此来决定个股的持仓比例,选股时也会考虑所属行业的基本面和景气度,曾选出隆基股份在内的多只优秀个股,选股能力突出。



刘晓持仓行业分散、均衡偏成长,投资风格一致,没有发生过漂移,坚持行业和个股均衡、分散、低换手率,1.行业均衡:采用自下而上的投资方法,通过选股自动形成持仓中的行业分布,而不是先判断行业再选股。但会对行业集中度做一定控制,单一行业持仓不超过20%。2.个股分散:她的个股集中度非常低,前十大重仓最多4-5个点,平均2个点左右,前十大持仓一直在30%以内。3.换手率低:她秉持了国富一贯的选股理念,看重长期,一只股票能持有两三年才买。客观上造成她的换手率较低,平均持股三个季度。刘晓不仅做到了个股的分散化,而且她也做到了行业的分散化。根据对刘晓任职期间国富深化价值各期申万行业分布的统计,她在单一行业的持仓比例一般不超过20%。



从背景履历来看,刘晓研究员期间的能力圈主要聚焦在制造业相关行业,担任基金经理之后能力圈逐渐覆盖金融、消费和医药等行业,目前能力圈包含大制造、大金融和大消费板块。

刘晓倾向于自下而上地挖掘具有较好成长性的个股,重点关注成长驱动因素和市场预期差,并根据盈利预测计算公司长短期的目标市值和未来几年的潜在年化收益率,以此来决定个股的持仓比例,选股时也会考虑所属行业的基本面和景气度。刘晓会根据公司基本面阶段性预期变化和市值空间来加减仓个股,如果基本面出现问题或市值远超预期则会清仓。


刘晓在职业生涯早期被安排研究煤炭行业,后来陆续研究过机械、电力设备、新能源、环保、公用事业等板块,基本都在大制造的框架里。

据刘晓透露,制造业其实赚的都是辛苦钱,所以这些行业的研究,跟大家想象里的高大上没什么关系,她出差的标配是冲锋衣、运动鞋、双肩包,倒是飞成了好几个航司的常旅客。

说挖煤是夸张了,但研究煤炭的时候,她下过矿井,研究光伏的时候,她打卡过光伏电站,曾经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找不到旅馆,很多时候都是调研同行里的“万绿丛中一点红”。


从2017年管理基金开始,她一直都坚持着“均衡分散”的风格,行业均衡、个股分散,股票数量比较多,每只股票的仓位不多。


这其实脱胎于大制造的研究经历。做基金经理前她已经做了十几年的大制造研究员,看的行业比较多,而且尤其是机械设备、机器设备这些行业,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优势,就是辐射到下游的各行各业,比如,一个机械研究员,自然而然要关注到经济社会体的方方面面,因为每个行业都需要用生产设备。所以过去挑个股的时候,她也对绝大部分行业有了一个粗浅的、基本逻辑知识的储备,多年积累下来,股票池就比较广。


她的特点是均衡,广而杂,既有热门赛道,也有冷门赛道,还有一些非常传统的行业。她更希望在各个行业里都能够找到一些成长股,而且是看未来两到三年的维度。


相对来说她更愿意在自己理解的范围内做投资,方法是对每个个股有预期回报率,当回报率达到不能接受的程度,即使市场情绪依然很好,还是会选择阶段性地兑现一部分,等数据好转了再考虑买回来。这种方法追求的是提高长期胜率,短期可能表现温吞,中长期可能更有效。这也是她之前提到的,更愿意看两到三年的相对较长的行情。


均衡分散的风格并不是短期内进攻性的选择,更多是以年为维度慢慢累积超额收益,可能要牺牲一些短期的弹性,这是她的定位,时间越长胜率可能越高,希望尽量不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她也会一直坚持,力争为大家带来“稳稳的幸福感”。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