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再平衡能够贡献择时正收益吗?

微积分量化价投 2022-12-27 08:02

在之前我构建的微积分的基金投顾业绩评价基准中,强调了每个季度进行动态再平衡,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股债权重偏离目标太大,从而导致组合的风险水平发生变化。

在动态再平衡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实质上做了一定的择时,比如权益资产涨了一定比例之后,对应的权益资产权重会增加,动态再平衡会减少部分权益资产的权重,也就是止盈部分仓位,相反,权益资产下跌的时候,也会被动加仓,使得权益资产权重回到目标水平。但有时候也会出现,比如再平衡止盈,止在牛市的中期,后面的上涨吃不到,下跌加仓的时候,加仓加在熊市的中期,加仓之后还会继续亏损。因此,我想验证一下,从整体全区间来看,组合的动态再平衡策略能够贡献择时的正收益吗?

下面来看几个常见的股债组合情况:

股2债8组合

股票20%债券80%是比较典型的固收+策略产品的大类资产配置情况。下图展示了在每一个调仓时点组合的实际持仓情况,在每一个调仓时间,会重新动态再平衡到目标的权重。其中红线20%的权益基准线。

从下图来看,实际的权益资产权重相对于基准,会有一些偏离,而且在市场波动比较大的时候,偏离幅度会大一点,比如2015年和2018年。

下面是再平衡仓位与中证偏股基金的走势情况。确实可以观察到,在上涨的时候,会有止盈,而且容易止盈在牛市中部,比如在2014-2015年的上涨趋势中,就有连续的减持权益资产,这其实相当于落袋为安,后面的涨幅吃不到了。另外在下跌的时候,比如2015年股灾底,在2018年熊市期间,会有被动加仓,其中在2018年的时候,会有连续的加仓。

上面只是肉眼的观察,我们还可以做更加准确的定量分析。下面是每次调仓的择时收益,比较明显在2014-2015年上涨的时候,因为再平衡止盈了部分权益仓位,所以择时的收益是负贡献,但在后面的下跌的时候,因为有止盈,其实也很好地保护了收益。类似的在2018年也有类似的现象。从整体来看,还是有一定的正的择时收益贡献的。

股5债5

股票50%和债券50%是比较典型的股债平衡组合。从下面的图形来看, 实际股票仓位也会在权益基准线中枢波动。

从再平衡仓位调整来看,也能够看到类似于股2债8组合那样,被动止盈和加仓的行为。因为这个变化的驱动因素都是一样的,都是权益资产价格的波动导致实际权重的变化。

从全区间来看,动态再平衡被动调仓也能够贡献一定的正收益。

股8债2

80%的股票和20%的债券是常见的偏股基金组合的大类资产配置。从下面的图形也可以观察到权益资产的权重会随着偏股基金的涨跌在中枢附近波动。

动态再平衡也有类似的被动加减仓行为。

整体来看,也有正的择时收益。

对比分析

下面将上述三种方案对比分析:比较明显,平均调仓幅度和择时总收益存在两边低中间高的情形。当股票权重多少或者过多的时候,再平衡的被动调整幅度并不大,因为基数太大或者太小,反而是股票权重在50%的时候,再平衡动态调整幅度比较大,同时对应的择时收益也最高。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是:动态再平衡,实际上也是一种被动的择时,虽然有可能止盈在牛市中间,抄底在熊市中间,但在牛市的顶部和熊市的底部,也能够实现不错的止盈和加仓效果,整体来看还是能够贡献一定的择时收益的。

但也需要强调,这种择时收益相对于本身的收益相对来说还是很小的,比如股2债8的择时收益可能只有不到200个BP,也就是不到2%左右,但是整个组合的收益有71%,相当于贡献的收益只有几个点而已。这个主要是每次被动调整的幅度比较小,所以整体贡献的收益也比较有限。最大的收益来源,还是在于长期权重资产的贡献,也就是权重资产的比例。

至此,全文完,感谢阅读。

如果您发现我的分析有遗漏和错误,欢迎补充和指正。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中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人所在机构没有任何关联,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投资者不应将此作为投资或决策依据。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等说明,充分认识该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