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黑马”基金经理,是如何脱颖而出的?

养基欧厂长 2022-08-30 08:01

今天A股很有精神,颇有一朵梨花压海棠的风采。

图片

01 厂长看盘

今日A股再现“独立行情”,三大股指低开高走,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成功翻红,报涨0.14%,深证成指报跌0.34%、创业板指报跌0.37%。市场情绪明显由弱走强,总计3028只股票上涨,68只股票涨停。两市合计成交8458亿元,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21.45亿元。(来源:ifind,2022/08/29)

板块上看,酒店及餐饮、油漆开采及服务、纺织制造涨幅居前,分别报涨3.29%、3.05%以及2.80%。(来源:ifind,2022/08/29)

图片

从过去走势来看,纺织制造板块并不平静,进入7月份后,便开始了大幅度震荡。但今年上半年维持强劲势头的出口数据,为纺织板块投资者提供了充足的底气。根据海关数据显示,7月份纺织原料及纺织品出口同比增长25.33%,此外近期美棉的持续走高以增加了对于中国供应的依赖,截至8月28日,美国2号棉花主力连续合计已经有7月15日低点上涨41.19%。(来源:ifind,2022/08/29)

02 三位宝藏新锐基金经理

近些年,在市场行情轮动到极致的背景下,基金业绩分化严重,一批投资管理年限不长的“新锐”却大放异彩,他们凭借丰富的新兴产业学习、研究经验,斩获了亮眼的投资业绩,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如今,公募基金经理的人数也突破了3000人,其中,投资管理经验不足3年的“新人”有1480人,占比近一半,为新锐们的涌现提供了基础。(数据来源:券商中国,《新锐奔涌!基金经理突破3000人,近半从业不足3年!"新面孔"频上业绩榜前列,靠实力还是运气?》,2022/8/22)

在此背景下,厂长挖掘出了几位基金投资管理年限在3年以内,业绩表现亮眼的新锐“黑马”,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优秀在哪?

1、中欧基金:刘伟伟

管理基金1年又199天,其参与管理的中欧明睿新常态A过去净值增长率为8.80%(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同期基准-12.26%,截至2022/6/30)。

2021年,在“双碳”目标、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超预期的催化下,新能源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行情,中证新能源指数全年上涨49.35%(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12/31),让其他版块与之相比都有些黯然失色。

与之对应,不少擅长新能源板块投资的基金经理脱颖而出,而中欧基金刘伟伟就是其中之一,他参与管理的中欧明睿新常态A较好地把握住了2021年以来的新能源浪潮,全年累计获得47.93%的涨幅,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仅为-5.92%,沪深300在起起伏伏后下跌5.20%。(基金及基准数据来自定期报告、指数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1/12/31)

虽然基金投资管理年限不到三年,但刘伟伟却在新能源领域拥有着老将级别的研究经验,早在2012年刚入行时就开始研究新能源电力设备,并将研究范围逐步拓展至相关领域的整个产业链,覆盖有色、化工、电子、计算机和机械等,可以说是国内最早一批研究新能源的人之一。

超10年新能源领域各行业的深入研究经验,使得刘伟伟不仅能较好把握板块整体的趋势,且早已理清产业链的格局构成,擅于规划各阶段要重点布局的细分行业和公司。他于2021年2月8日起参与共同管理中欧明睿新常态,通过该产品近1年各季度的重仓股变化可看出,中欧明睿新常态在新能源相关产业链的配置占比十分明显,刘伟伟也做到了在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有效切换,以尽量捕捉产业链中确定性较强的机会。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基金经理用心管理,中欧明睿新常态颇受机构投资者青睐,2021年中报及年报均显示,机构持有比例在60%以上。(数据来自基金2021年中报、2021年年报,截至2021/12/31)

2、银华基金:向伊达

管理年限2年又259天,向伊达是美国密歇根硕士,自2013年2月加入银华基金,从研究员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现在的基金经理。基于丰厚的学术背景,以及广阔覆盖包括电子、电力设备与新能源、化工、有色金属等科技新能源和周期领域的能力圈,向伊达逐步在科技成长赛道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她管理的产品银华盛利近1年、3年的累计收益率分别为4.50%、173.97%,超额收益显著。(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2/6/30,近1年、3年基准分别为-7.02%、12.07%)

在以科技成长为主要投资能力圈的基金经理中,向伊达的投资框架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她以渗透率为依据,将行业划分为“创新孕育期(渗透率小于10%)、创新爆发期(渗透率介于10%至60%)和创新成熟期(渗透率超过60%)”三个阶段,再“对症出击”,分别采取分散化个股配置参与左侧布局(出奇)、重仓优质龙头(守正)、关注上行周期的波动(波段机会)等三种投资策略。(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1年二季报)

例如向伊达早在2021年二季度就注意到了储能的机会,对储能行业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梳理,并采取“出奇”策略,提前布局了行业内优质公司。而在去年5月中旬左右,市场便意识到储能是平滑和稳定未来以新能源为主的整个用电系统的重要辅助手段,储能板块也迎来较大的上涨。

图片

展望未来,向伊达表示会长期看好科技成长行业,根据企业所处的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继续采取“守正、出奇”的投资策略。(观点来自基金2022年中报)

3、华夏基金:李彦

管理年限2年又75天,其管理的华夏兴和近一年收益31.57%。(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同期基准-8.54%,截至2022/6/30)

与前两位在科技新兴行业精耕细作的基金经理不同,以政治经济学为投资框架理论基础的李彦,擅于立足政策以及对历史和政治的理解,挖掘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进行重点投资,按照不同的周期维度选择最具配置性价比的行业。

李彦管理的华夏兴和抗跌方面也有不错表现,在今年上半年的回调行情中,该产品仅下跌1.28%,显著优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与上证指数。(基金业绩与基准来自定期报告、上证指数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2/6/30;同期基准为-5.73%、上证指数涨幅为-6.63%)

李彦管理的另一只基金华夏蓝筹混合(LOF)基金,自2021年12月份开始管理,尽管管理时间不长,但表现仍不错。今年上半年市场表现并不乐观,不过华夏蓝筹混合A上半年取得正收益(5.09%),同期基准表现-4.59%。(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2/6/30)

攻防两端的不错表现一方面得益于李彦的投研广度,他自2013年加入华夏基金后,行业研究逐渐覆盖消费、医药、科技、高端制造、新能源、金融、地产强周期7大类,20余个行业及板块,能较为系统地把握各产业发展规律和核心驱动因素,筛选出不同市场环境下投资价值较高的行业。

另一方面,李彦对产业脉络的把握比较精准,华夏兴和的过往持仓行业为例,李彦曾在2020年二季度便感知到能源革命奔涌而来,随即重仓了新能源,而后又在“半山腰”下车,避免了新能源板块短期回调带来的净值波动;去年中旬,在军工行业重点型号批产放量以及公司治理改善的背景下,又重仓军工;以及去年四季度嗅到“稳增长”行情,布局房地产等,都为产品贡献了不错的收益。

END

01 工信部等五部门:加速发展清洁低碳发电装备,推进风光储一体化装备发展

工信部等五部门指出了低碳创新发展的主要目标,即通过5-8年时间,电力装备供给结构显著改善,保障电网输配效率明显提升,基本满足适应非化石能源高比例、大规模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同时,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能力累计超过2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供给能力不断提高,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备满足12亿千瓦以上装机需求,核电装备满足7000万千瓦装机需求。(央视网,2022/08/29)

图片

当前全A指数估值分位为相对合理区间。

注:通过对指数当前市盈率、市净率的历史百分位来判断指数估值情况,市盈率/市净率百分位越低,估值越低。想了解更多指数估值情况,可在中欧财富APP“指数估值”中查看。

风险提示

注:数据来源于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2/6/30。

中欧明睿新常态混合A成立于2016年3月3日,自2021年2月8日起由刘伟伟担任基金经理,周蔚文自2021年12月17日起与刘伟伟共同管理,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0%+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人民币)收益率*20%+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20%。成立以来业绩/业绩比较基准为:309.09%/37.29%,2017-2021年度业绩/业绩比较基准为:36.58%/16.36%,-12.12%/-19.78%,65.61%/28.68%,57.08%/21.73%,47.93%/-5.92%。历任基金经理为:刘明月(2016/3/3-2016/11/30),周应波(2016/12/1-2021/12/16),刘伟伟(2021/2/8-至今),周蔚文(2021/12/17-至今)。本基金于2020年10月修改投资范围,增加存托凭证为投资标的,详阅法律文件。本基金于2021年9月修改投资范围,增加港股通标的股票为投资标的,详阅法律文件;

银华盛利混合发起式A成立于2018年12月13日,自2019年12月11日起由向伊达担任基金经理,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中证800指数收益率*45%+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40%+恒生指数收益率*15%。成立以来业绩/业绩比较基准为:224.38%/24.21%,2019-2021年度业绩/业绩比较基准为:45.66%/18.34%,72.02%/12.51%,45.28%/0.03%。历任基金经理为:和玮(2018/12/13-2020/6/17),李旻(2018/12/13-2021/1/31),向伊达(2019/12/11-至今)。本基金于2020年10月修改投资范围,增加存托凭证为投资标的,详阅法律文件;

华夏兴和混合成立于2014年5月30日,自2020年6月12日起由李彦担任基金经理,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30%。成立以来业绩/业绩比较基准为:360.45%/92.52%,2017-2021年度业绩/业绩比较基准为:6.12%/15.14%,-23.21%/-16.74%,43.78%/26.16%,65.47%/20.29%,69.80%/-2.12%。历任基金经理为:彭一博(2014/5/30-2015/6/25),林峰(2014/5/30-2016/10/18),佟巍(2016/8/18-2018/1/16),林晶(2018/1/17-2019/3/20),孙轶佳(2018/9/28-2020/6/11),李彦(2020/6/12-至今)。本基金于2021年1月修改投资范围,增加存托凭证为投资标的,详阅法律文件。

华夏蓝筹核心混合成立于2004年4月24日,自2021年12月30日起由李彦与罗皓亮、马生华共同管理,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0%+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40%。自转型以来以来业绩/业绩比较基准为:198.72%/67.26%,2017-2021年度业绩/业绩比较基准为:26.53%/12.98%,-22.54%/-13.74%,36.18%/22.93%,37.43%/17.94%,-16.29%/-1.14%。历任基金经理为:王怡欢(2012/2/29-2020/12/7),董阳阳(2013/3/11-2017/2/23),罗皓亮(2020/12/8-至今),马生华(2020/12/23-至今),李彦(2021/12/30-至今)。本基金为混合型基金,长期平均风险和预期收益率高于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型基金,低于股票型基金。本基金于2020年10月修改投资范围,增加存托凭证为投资标的,详阅法律文件。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中欧明睿新常态混合A、银华盛利发起式A、华夏兴和混合为混合型基金,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率高于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型基金,低于股票型基金。中欧明睿新常态混合A、银华盛利发起式A可投资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将面临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也可根据投资策略需要或不同配置地市场环境的变化,选择将部分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或选择不将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基金资产并非必然投资港股。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