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ETF(159790):新能源车6月交付量集体高增

ETF总舵主 2022-07-11 23:58

内容摘要:

1、 碳中和ETF追踪中证内地低碳经济主题指数,指数由清洁能源发电、能源转换及存储、清洁生产及消费与废物处理等公司组成,从沪深A股中挑选日均总市值较高的50只相关股票组成样本股,以反映低碳经济类公司股票的整体走势。其重仓股包括宁德时代、隆基股份、长江电力等。受益于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相关新能源、节能环保公司业绩增长空间广阔。指数覆盖社会经济各领域与减碳相关的行业及企业,便于投资者精准全面把握政策热点。

2、 新能源汽车行业产销两旺,6月车企交付量集体高增。当前车企逐步投产,产业链恢复态势较好,6月新能源车产销量重回高增长态势。广汽集团、比亚迪、蔚来、理想等车企新能源车产销量均呈现高增态势。6月车企交付量集体暴增的背后,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回暖。乘联会数据显示,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57.1万辆,同比增长141.4%,环比增长35.3%,在车购税减半政策下,新能源车不仅没有受到影响,环比改善超过预期,呈现强势良好增长态势。

3、 政策加码促进汽车消费,未来需求端或有更好表现。7月7日,商务部等17部门发布《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从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支持汽车平行进口、优化汽车使用环境、丰富汽车金融服务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多项政策措施。《通知》指出,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各地区不得设定本地新能源汽车车型备案目录等要求;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政策到期后延期问题;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等。

4、 储能板块新增政策指引,新能源发电前景广阔。近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了《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政策基本明确了磷酸铁锂电池为未来储能的主流电池。新能源是“双碳”目标下的大趋势,政策将持续推进新能源发展,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新增必要环节,未来板块空间广阔。储能作为新能源发电的一个环节,受益于整体新能源板块的长周期高景气趋势。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这些可能会是我们国家未来长达数十年的政策主线,也是我们持续看好的投资主线。

5、 A股“以我为主”,增量资金将“浇灌”市场。高通胀下,美联储加息缩表推进,并且从节奏上看,三季度仍有尾部风险待释放。但整体而言,海外市场的主要风险将逐步从估值转向盈利。参考历史经验,A股美股走势背离,多出现在美股盈利下行期。若后续中美基本面进一步分化,A股的走势也有望独立于美股。疫情之后国内经济回暖,且政策仍将维持宽松,为市场修复提供支撑。资金面上,随着风险偏好逐步修复,基金发行已出现回暖迹象,外资持续流入,ETF互联互通开启,绝对收益机构也在提升仓位。下半年,存量博弈的格局有望逐渐被打破,增量资金将“浇灌”市场。

产品要素

基金规模:32.47亿元

场内成交额:上周总成交额9.48亿元,日均成交额1.90亿元

资金净流入:上周基金份额减少0.75亿份

上周收益表现:价格涨跌幅2.07%,同期沪深300涨跌幅-0.85%

图表:碳中和ETF跟踪指数二级行业分布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2/07/08

1、 市场回顾

市场整体表现,上周沪深300周内震荡下行,收跌0.85%,收于4428.78点。内地低碳指数上涨2.03%,跑赢沪深300指数2.88个百分点。个股方面,上周指数成分股中34只个股上涨,16只个股下跌,其中捷佳伟创(27.98%)、当升科技(15.60%)、天合光能(13.74%)、固德威(13.57%)领涨,爱旭股份(-7.74%)、先导智能(-5.82%)、新宙邦(-5.06%)、明阳智能(-4.91%)调整幅度最大。

2、 公司热点事件

通威股份(600438.SH):7月5日,公司发布盈利预告,预计1H2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5%-321%至120-125亿元,对应2Q22归母净利润68.1-73.1亿元,同比增长222%-245%,环比增长31%-41%,超出市场预期。主要由于:1)硅料环节量利齐升:根据Solarzoom,2Q22硅料市场均价259元/千克,环比+7%,同期工业硅均价从22.55元/kg下降至18.25元/kg,同时2Q22硅料产能利用率超预期,预计Q2权益硅料产出达到5万吨左右,对应产能利用率约为130%,助力公司高纯晶硅业务量利齐升;2)电池片业务量利提升:结合Solarzoom行业报价数据,电池片行业Q2环比Q1毛利端约0.01元/w的修复,预计公司Q2电池片出货11GW,环比近双位数增长,同时在大尺寸电池供需趋紧背景下公司大尺寸产品出货占比提升,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

天华超净(300390.SZ):6月29日,公司披露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2H1归母净利33.5-36.5亿元,同比增长972%-1068%;单季度看,Q2归母净利18.3-21.3亿,环比增长20%-40%,同比增长1002%-1183%。业绩大增主因产品价格高涨,Q2百川盈孚电氢均价49.8万元/吨,环比上升34%。年内江安一期+宜春一期有望实现投产,新项目全部达产后,公司合并报表总产能将达到16万吨,对应权益产能13.5万吨。Manono和Zulu两个非洲项目也取得积极进展。公司拟同宁德时代合资投建10万吨碳酸锂冶炼产能项目,系公司首次生产碳酸锂,将增加1万吨锂盐权益产能。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多方位的原料供应体系保障未来产能释放,锂盐冶炼扩产稳步推进,有望跻身一线锂盐厂。

迈为股份(300751.SZ):1)7月5日,爱康科技公告控股子公司湖州爱康光电与迈为股份签署《设备采购合同》,爱康光电以自有资金向迈为股份购买两条太阳能210半片异质结电池整线,每条生产线产能均超过600MW,主要产品为大尺寸半片异质结电池片。2)7月6日,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半年看,公司实现归母净利3.3-4.2亿元,同比增长30.9%-66.6%;单季度看,公司实现归母净利1.5-2.4亿元,同比增长13.6%-81.8%。公司2022年半年度营业收入及营业利润同比有所增长,主要受益于光伏行业的长期景气以及下游电池的持续扩产,公司主营产品丝网印刷设备销量保持增长。随着公司整线设备新签订单不断加速增长,异质结整线设备将接力传统丝网印刷产品,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来源。公司作为HJT整线设备龙头,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助力HJT电池快速降本。此外,公司继续向半导体、OLED激光切割领域布局,或为公司增添新的业务增长点。

(数据来源:Wind、中金公司、国盛证券,注:以上不构成个股推荐)

3、 行业信息

新能源汽车行业产销两旺,6月车企交付量集体高增。近期,高层会议中反复提到,消费是经济主拉动力,促消费政策能出尽出。4月底以来,稳增长、促消费成为政策主线,汽车消费也成为了最主要的抓手。前期疫情影响新能源车产业链,特斯拉、上汽等车企自3月底开始减产停产。整体看当前车企逐步投产,产业链恢复态势较好,6月新能源车产销量重回高增长态势。从6月份车企交付“成绩单”也可见一斑。广汽集团发布的6月产销数据显示,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40%以上。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在170%以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超200%,已连续4个月保持单月销量超10万辆。新势力车企方面,蔚来、理想等单月销量均突破万辆,环比增速进一步提升,且都取得近几个月以来的最好成绩。6月车企交付量集体暴增的背后,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回暖。乘联会数据显示,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57.1万辆,同比增长141.4%,环比增长35.3%,在车购税减半政策下,新能源车不仅没有受到影响,环比改善超过预期,呈现强势良好增长态势。

7月7日,商务部等17部门发布《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从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支持汽车平行进口、优化汽车使用环境、丰富汽车金融服务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多项政策措施。《通知》指出,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各地区不得设定本地新能源汽车车型备案目录等要求;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政策到期后延期问题;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等。

储能板块新增政策指引,新能源发电前景广阔。根据公开招标数据,上周全球储能项目共计新增2,401MWh,均为电化学储能;其中中国新增约1,008MW。地区上看,国内2项储能EPC开标,辽宁5个风电配储项目获批,山东、湖北2022年储能项目启动规模均已达1GW左右,宁夏已超2GW。近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了《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政策基本明确了磷酸铁锂电池为未来储能的主流电池。新能源是“双碳”目标下的大趋势,政策将持续推进新能源发展,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新增必要环节,未来板块空间广阔。储能作为新能源发电的一个环节,受益于整体新能源板块的长周期高景气趋势。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占比高,电力部门深度脱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从而进一步降低煤电发电的占比,是电力部门实现能源减排的必由之路,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这些可能会是我们国家未来长达数十年的政策主线,也是我们持续看好的投资主线。

(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平安证券、中金公司,注:以上不构成个股推荐)

4、 经济信息

央行二季度问卷反映经济内生动力较弱,仍待稳增长政策加速落地显效。央行发布二季度调查问卷,面向城镇储户、企业和银行开展调查,聚焦于微观主体主观感受以及预期的环比变化。二季度经济探底回升,调查问卷所提供的主观视角,将有助于判断需求复苏的斜率。从居民来看,悲观情绪短期或难褪去,需求快速释放的可能较低。从企业经营及贷款需求来看,二季度企业经营压力为疫情以来最大,且对融资更趋谨慎。当前经济内生动力仍弱,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意愿不足是症结所在。往未来看,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对经济活动压制或将边际减弱,稳增长政策有望加速落地显效,支撑宏观经济基本面逐步改善。

美联储抗击通胀共识不变,货币政策将更加紧缩。美联储7月6日公布了2022年6月FOMC议息会议纪要。截至7月6日收盘,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11bp至2.93%;三大股指略涨,标普500指数涨0.36%;道琼斯工业指数涨0.23%;纳斯达克指数涨0.35%。6月会议纪要显示,FOMC与会者对抗击通胀达成空前一致的共识,货币政策将更加紧缩。现阶段,美联储加息态度坚定,并表现出不惜经济衰退,也要控制通胀的决心。因此,我们认为,短期内在通胀预期仍锚定在合理水平、劳动力市场维持韧性的背景下,美联储连续、大步的加息路径较难改变,7月大概率加息75bp。

6月通胀水平整体环比持平,同比温和上涨。6月CPI从上月的2.1%上行至2.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基数走低所致。核心CPI保持温和、微涨至1.0%。PPI同比进一步回落至6.1%,复工复产持续推进,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逐步畅通稳定,保供稳价政策效果继续显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由涨转平。不过,由于总需求仍低于潜在增长水平,核心通胀可能得以保持温和态势。在接下来的1-2个季度内,通胀、尤其是CPI如果明显上行,对政策宽松可能构成制约。

图片

5、 资金动向

1) 公开市场操作,上周央行实现净回笼3850亿元: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共进行150亿元逆回购操作,累计有4000亿元逆回购到期;累计共实现净回笼3850亿元。(数据来源:Wind)

2) 上周北向资金净流入35.60亿元:上周北向资金净流入,深股通净流入44.61亿元,沪股通净流出9.01亿元。从净买入金额来看,14个行业在上周合计获得北向资金净增持,其中医药居首,净买入金额32.97亿元,其次是食品饮料行业,净买入32.46亿元。北向资金减持了16个行业,其中机械最多,净卖出金额35.88亿元。(数据来源:Wind)

3) 上周两融规模延续扩张,交易活跃度略有下降:截至2022年7月7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16249.57亿元,其中融资余额规模为15276.90亿元,较上期融资余额同比增加1.36%,融券余额规模为972.66亿元,增加4.31%。上周沪深两市融资买入交易额3472.04亿元,融券卖出交易额271.73亿元,两融交易额占A股市场成交额比例8.41%,前值为8.64%。截至2022年7月7日,行业融资融券余额排名前五为:电子、医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非银行金融、基础化工;7月1日-7月7日,行业融资净买入排名居前的行业为:基础化工、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电子、有色金属、食品饮料,排名末尾的是非银行金融。

4) 上周权益型ETF净流出85.94亿元:7月1日至7月7日,权益型ETF基金净流出85.94亿元,其中各行业/板块中净申购金额排名居前的为:半导体芯片、证券公司、消费类、医药医疗与保健;流出最多的板块为:沪深300、中证500、新能源/碳中和/环保、科创50。整体来看板块间呈现出跷跷板效应,前期快速上涨且有持续资金流入的新能源、碳中和概念板块资金获利了结压力较大,前期上涨不及市场平均的消费和医药迎来更多资金。

6、 指数投资优势

自2020年启动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以来,绿色低碳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主题。而结合我们国家以电力行业为主的碳排放结构,采取能源替代、循环再生、节能增效及去能减排成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并由此催化出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储能)、循环再生(电池回收、金属资源化)等众多产业需求,也将是未来半个世纪维度的重要投资方向。考虑到我国碳排体量远高于欧盟,但目前环保投资占GDP比重仍显著低于欧盟,预期节能环保未来投资规模更加可观。根据国家统计局及Eurostat数据显示,中国历史环保投资占GDP比重不足1.5%,与发达地区稳态2%相比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我们预计未来5-10年中国污染防治投资高峰仍将延续,相应产业链具备长周期确定性较强的发展机会。内地低碳指数由清洁能源发电、能源转换及存储、清洁生产及消费与废物处理等公司组成,以反映沪深市场低碳经济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指数表现上,内地低碳指数长期内累计表现与风险收益指标均优于主流宽基指数。

7、 估值情况

上周A股震荡整固,微幅下跌,内地低碳指数全周收涨,跑赢市场平均。由于前期调整充分,经历上涨后指数估值仍位于近两年中位数左右,估值较为合理。“碳中和”作为国家坚定实施的政策方针,认为其长周期具备较强确定性增长,可以考虑积极积累筹码布局中长期。

图表:内地低碳指数估值变化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2/07/08

8、 市场展望

中报业绩开始披露,可关注业绩确定性较强的板块。本轮反弹已持续近两个月,反弹幅度在历次反弹中也较强劲。全A市盈率相比4月26日有较大抬升,但较前期的高点还有一定空间。热门行业换手率来看,电力设备、光伏、汽车等行业换手率处行业较高位置,热门赛道交易拥挤度抬升,未来市场大概率呈震荡态势,反弹后期行业分化加剧。业绩角度出发,7月上市公司中报业绩开始披露,投资者目光宜更多回归行业本身,随着疫情逐步消退,稳增长效果逐渐显现,叠加上游利润向中下游行业转移,全A盈利逐步筑底,可关注业绩确定性较强的电新、半导体等板块以及有利润回升预期的消费品板块等,寻找业绩确定性较强的优质标的。

A股“以我为主”,增量资金将“浇灌”市场。尽管海外仍是乱局,但A股将更加“以我为主”。高通胀下,美联储加息缩表推进,并且从节奏上看,三季度仍有尾部风险待释放。但整体而言,海外市场的主要风险将逐步从估值转向盈利。参考历史经验,A股美股走势背离,多出现在美股盈利下行期。若后续中美基本面进一步分化,A股的走势也有望独立于美股。疫情之后国内经济回暖,且政策仍将维持宽松,为市场修复提供支撑。资金面上,随着风险偏好逐步修复,基金发行已出现回暖迹象,外资持续流入,ETF互联互通开启,绝对收益机构也在提升仓位。下半年,存量博弈的格局有望逐渐被打破,增量资金将“浇灌”市场。(数据来源:兴业证券)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相关证券:
  • 碳中和ETF(159790)
  • 通威股份(600438)
  • 天华超净(300390)
  • 迈为股份(300751)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