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奖金掌握在老板头上,基金经理没必要对基民负责

ETF令狐冲 2022-07-04 00:05

上半年,结束了。

相比单只基金的排名,我更关心基金公司的排名。

基金公司的排名,更能反映基金公司的整体实力,一定程度上可避免顶流基金经理的影响;

我们常说,一人强不能代表什么,整体强才能代表这家公司的人才厚度。

Wind上有个基金公司指数,主要是对基金公司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按份额加权,能够比较好地反映出该基金公司有没有为投资者赚到钱。

其中分为总指数、偏股型业绩指数合偏债型业绩指数。

作为权益投资者,我更关心偏股型业绩指数的排名。

今年上半年业绩排名前10的基金公司如下:

今年上半年获得正收益的分别是金元顺安基金、红塔红土基金、中泰资管、蜂巢基金和安信基金。

中泰资管和安信基金入选,意料之中。

中泰的姜诚、安信的张翼飞、袁玮、聂世林、张竞、陈一峰等今年都获得了正收益。

但中庚基金落选了,为何?

中庚基金目前共有5只偏股型基金,表现如下:

中庚价值先锋跌幅20.75%,是拖累公司整体表现的主因。

如果说丘栋荣代表了价格风格,那么中庚价值先锋则代表了成长风格。

基金经理在一季报中,也表达了跑输基准(中证500)的原因:

从一季度的业绩表现来看,本基金净值有较大幅度回撤,相对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也有较大幅度回撤,特别是在三月份出现了短时间内的较大幅度下跌。

一季度表现欠佳主要是由于本基金重点配置的中下游成长类行业表现较差,而业绩基准指数中上游行业权重不低,因此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较为明显。

如果观察其重仓股,中庚价值先锋主要配置了计算机、风电设备(天顺风能、振江股份)和电子,一季度跌幅普遍30%-40%。

不过,面对大跌,基金经理认为只是波动、而非永久性的本金损失。

3月17日,中庚基金发布公告:

中庚价值先锋的2位基金经理,将自3月18日起10个交易日内进行自购,陈涛将申购中庚价值先锋基金不低于500万元、曹庆将申购中庚价值先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

起码在与持有人共进退上,基金经理做到了知行合一,应该可以给持有人更多信心。

基金经理在一季报中提到:

随着这轮市场的调整,投资机会显然是越来越多了,机会正在从结构性转变为系统性。

整体来说,当前投资组合估值较低,中长期隐含较高增长潜力,同时公司质量也是非常高的,是真正的“又好又便宜”。

而今年居于末尾的是十家基金公司如下:

较为知名的包括诺安基金、朱雀基金、睿远基金和恒越基金。

1.诺安基金

提到诺安,就不得不提到诺安成长和蔡嵩松。

蔡嵩松因19年重仓半导体一战成名,并努力“做科技股最锋利的矛”。

但最近是半导体的多事之秋。

据台媒报道,上周半导体行业传来几个不利消息。

第一、台积电传3大客户砍单

在手机方面,苹果公司下调iPhone14首批9000万台出货目标,砍单规模达到一成。

在PC芯片领域,AMD和英伟达也因PC市场需求急跌及“挖矿”热潮消退要求调整订单。

其中,AMD大砍7nm与6nm制程订单约2万片左右,时间点落在第4季度至明年一季度;

英伟达原本9月将推出台积电5nm新品,但因挖矿热潮退烧, 传将延后1季度拉货。

第二、传全球前五大MCU厂产品价格腰斩

在近两年的全球缺芯大潮之下,MCU一直最为紧缺的“当红炸子鸡”,MCU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推动相关MCU厂商的业绩大涨。

但根据供应链的消息显示,近期,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德州仪器等国际一线MCU大厂的现货报价开始大跌。

比如,意法半导体部分通用型MCU价格从3月的70元人民币目前已腰斩至32元。

不过,半导体的周期性在业内是常识。

看好半导体的大佬也很多,其中董承非不得不提。

按照他的观点:

半导体在国外肯定是比较典型的周期股,在国内因为它还有个国产替代,可能相对来讲它有成长性的一面体现出来。

所以在把它看成成长股的时候,你别忘了它有周期;但是现在如果把它当成纯周期股的时候,你别忘了它有成长。

持有半导体的朋友,要有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

2.睿远基金

我相信傅老师能再创新高,但现在莫再提。

3.恒越基金

恒越基金是一家靠一个基金经理撑起的基金公司。

目前恒越基金在管规模108亿元,而高楠就管了91亿,占比高达84%

高楠是险资(平安资管)出身,在去年二季度依靠出色的业绩跻身百亿基金经理,成功出圈。

而他去年二季度的持仓,抓住了科沃斯、酒鬼酒、宁德时代、富满微、美迪西等大牛股,成长风格十分突出。

更有牛散一路跟随。

在高楠管理的恒越研究精选的持有人里面,截至去年二季度末,有一位土豪持有份额4258万份,按最新净值3.01元计算的话,持基市值为1.28亿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人为恒越的一位高净值个人客户,但客户身份信息不便透露。在单只产品上投那么多钱,这种高净值客户应该是冲着基金经理本人来的。

所谓成也成长、败也成长。

今年这一波成长股的急速下跌,恒越核心精选最大回撤也接近40%。

但随着成长股的迅速反弹,恒越核心精选今年收益也收窄至-12%,弹性十足。

高楠的投资策略是自下而上寻找优质成长股为主导,在满足确定性的前提下,去评估企业成长空间以及合理长期市值空间,投资风格偏成长,注重长期空间大短期景气度高的公司。

仓位操作上,高楠倾淡于择时、交易买卖偏左侧、高换手,如21年换手率高达870%。

基金公司,每年都上演着逆袭和落马的故事,核心驱动因素依然是业绩。

如去年前海开源基金是最大的赢家。

基金公司在为持有人赚钱的同时,也是一门生意。

而且,基金公司是一门非常赚钱的生意,ROE非常高。

但因为离钱太近,资管行业也曝出不少问题。

就拿基金经理如何看到基金“好卖不好做、好做不好卖”的问题,我在肖志刚的回答中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回答:

之前写了一篇“基金经理为什么越来越难”,讲的是基金公司与基金经理的博弈关系。

这里其实有好几重的博弈,包括高管与股东的博弈,基金经理与高管的博弈,销售与高管的博弈。

这里有一个关键背景情况,就是公募员工的年收入构成中,年终奖占比较高,一半是普遍情况。

很多基金经理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会考虑到资金的期限问题,比较青睐那些外资属性的资金来源。对基金经理来说,稳定的资金来源更有利于长期的思考与布局。

也就是说普遍认为公募的资金来源是国内的个人投资者,太短线投机了,在这种压力下做投资很难。

但这种想法我一直不太认可,因为我认为公募基金的钱是永续的,只要不清盘,业绩就一直是连续的。

规模大一点小一点倒是其次,反正大多数基金经理的考核跟规模不直接挂钩,就算挂钩也不影响长期理念的践行啊。

直到有一个基金经理跟我说,别看公司老吹有多少多少客户,其实啊,就一个客户。

我才恍然大悟,这话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基金经理,因为他们唯一的客户,就是自己公司的老板,有可能是投资总监,有可能是总经理,总之是那个决定他下岗与否,决定给他多少奖金的人。

因为老板的存在,会每年来算一下账,基金经理于是只好按照一年为维度来安排自己的工作。

那老板为什么一定要每年算一次账呢?因为国内几乎所有基金公司的高管,都是职业经理人,也都是靠工资奖金过日子。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公募牌照只发给持牌金融机构,不发给个人。

同时,总收入里奖金比例又很高,那当然应该向股东争取啊。这个时候,基金经理的业绩,基金管理规模就成了向股东、董事会谈奖金包的最重要筹码。

这样就解释通了为什么基金公司除了争业绩排名之外,更热衷于规模排名,甚至用货币基金冲年底规模。

到这里就可以简单总结一下,正是因为基金行业的奖金制度,导致了基金经理的短期行为。

这个观点的另一个印证是,全国社保、外管局储备司这样的体制内机构,年终奖占全年收入的比重极低或者可忽略,领导员工都是如此,他们当然也就不会有短线投机的动力与压力。

国外的机构,其实很少国有企业,很多时候基金经理自己就是老板,所以大概率也不存在委托代理困境。

目前多数基金经理的收入跟规模是不直接挂钩的,有时多管一只基金不加一点工资的,这一点其实就决定了基金经理没有兴趣多管基金,更没动力在高位卖基金。

那么,基金行业的奖金制度为什么是这样?

一个原因是收费模式有关,另一个原因是外在大小年太明显,得激励大家抓住大年。

收费方面,努力卖一次基金,以后年年收管理费,那就要重奖当年卖基金的啊,所以还不能实行那种把奖金都摊到平时工资的制度,否则没激励作用了,要想激励,那就得工资低奖金高才行。

类似收费模式的是卖寿险的,那些保险经纪人卖趸交保险的提成,好像能占到首期保费的一多半了吧。

但基金行业的外部环境变化太快,属于看天吃饭。

定少了吧,万一碰上行情好,奖金相对于白给,老板后悔,于是年中追加任务。

定多了吧,碰上股灾没完成,老板还得给奖金。

只有碰上行情差任务少,或者行情好任务多,老板还能守信用,也就是说有一半的概率老板会违约的。

老板跟基金经理的博弈尚且可以用排名来解决,而老板跟销售的博弈更难。

这阵子发了那么多爆款,你们都不知道那些踏空的老板有多丧心病狂。

销售的最优策略就是在高点多圈规模,多储点过冬,努力做到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高管们跟股东博弈的时候,要么靠业绩,要么靠规模,所以高管与股东的一个博弈,衍生为高管与基金经理,高管与销售的两个博弈。

现在指数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算是高管与基金经理这个博弈的妥协,不跟基金经理玩了。剩下高管与销售的博弈,依然在继续。

在基金公司其实性价比最高的,是不参与博弈的中后台员工,离职率最低,最难的是高管,也是离职率最高的,我甚至怀疑比基金经理离职率还高。

有一次无意中混到一个基金公司高管论坛,一个个总经理轮流上台骂基金经理,从头到尾。

无论是高管还是销售,卖完基金就不负责了,典型的管生不管养。

这几方角色中,对投资者的负责任角度看,也就基金经理还算站在投资者这边,所以我前面文章写的结论是,公司收割基民的同时也坑了基金经理。

所以很多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单一维度。

原创 小拾 拾三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