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周记0312--场内组合三足鼎立:公司、基金、可转债

指数基金价值人生 2022-05-29 23:46

        我的实际组合包括场内组合、场外组合和港美组合。

        其中,场外组合主要是长期持有优秀基金,以Smart Beta指数基金为主,还有行业基金、境外基金等构建资产配置。长期持有多种策略的组合,收益比较稳定。

        像最近一年多来,前面三年落后的红利策略异军突起,以Smart Beta指数基金为主的组合,包括中证红利、标普红利,表现得好。低市盈率的高成长的中金优选300、国信价值也可以。即使消费行业的消费红利指数的表现也是比较好的。这些都提升了组合的稳定程度。

        港美组合是配置境外的公司的。

        算上资金储备池。场内基金之外,还有境外基金、港美组合、资金储备池。这些都是花费精力极少的。

         我的场内组合是以公司组合为主,逐渐变成了公司组合、场内基金和可转债组合的三足鼎立。也是花费精力较多的。

        长期持有的公司组合,定性和定量上也是用各种策略筛选出来的。

        场内基金以指数基金为主,进行顺势而为,即使成熟市场也会有一定的效果。

        可转债组合的超额收益非常丰厚,统计了十八只组合的收益,做低溢价、低价格和双低的组合,三年多来年均超额收益在五成左右,因为有债性底、下修等因素的影响,超额收益仍然在持续中。

        下面看看公司组合、场内基金、可转债组合的优点、缺点和联系。

        公司组合优点:长期布局组合,让优秀公司自动拉升组合,取得公司成长的利润和市场情绪带来的预期差。

         公司组合缺点:长期优秀公司少,要取得情绪预期差的收益,必须反情绪做,而且逆向做还是在判断正确的前提下。有时候行业判断正确,公司龙头却换了。对冲后可能跑赢指数极少。为什么要靠情绪预期差取得超额收益?因为又想选人人认可的优秀公司,又想取得超额收益,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

         公司组合配置方案:长期持有多种策略指数筛选出来的公司,如龙头策略的行业龙头分散配置,如消费红利指数的三十只公司,都是根据指数调换。长期持有公司组合的同时,留出仓位,用指数基金做情绪的预期差。

        为什么用指数基金配置?

       场内基金优点:第一,公司龙头可能在牛熊周期中换掉,如万科和保利地产;第二,有些不方便配置公司组合,如低估值的红利指数的成分公司,包括资源类的指数的成分公司都是不确定的,即使比较确定的中国神华,也是强周期性的,可以用指数基金做顺势;第三,行业配置、策略配置用指数基金方便,境外配置等全球配置以及全天候的配置必须用指数基金。此外,场内基金还有一些折价的机会,还有一些主动型的优秀基金,这些都是附带的机会。还有很多优点,不会碰上停牌耽误调换良机、交易费率极低,等等。

       场内基金缺点:不能精选公司,尤其是确定突出的行业龙头,如果只做场内基金,有些浪费。指数基金的缺点不多,如果规模在1亿至10亿,也不影响打新收益。可是,对于散户,有时候打新收益还是自己做得好些。

        场内基金配置方案:场内基金可以做资产配置,全球的和全天候的资产配置。

        如果不是资产配置,是做趋势投资,需要不断试错,而不是盲目抄底,否则会破坏组合结构。盲目抄底除非极低了,能够双击,否则不如顺势。比如2021年的中国互联没有跌完,而2022年的中国互联迎来双击。

        场内基金顺势切换的明显的缺点是顺势而为也导致了震荡期的不好用。可是,趋势投资配置一些大概率向上的板块,按照原则地几经调整后,上涨时不下车,即使买得很少,这部分的上涨好的仓位自动拉升组合,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比如2021年的从消费类型到红利类型,2022年的持续上涨的煤炭和双击上涨的中国互联。

        场内基金有些封闭式基金有折价,也是可以跟踪下。我跟踪得很少,策略多了,精力也要顾得上。可转债的折价就很不错。

        可转债的优点:下有债性保底,上有股性收益。对于保本要求的投资者,100元的可转债基本上能够满足需求,但是期限长而且收益远远不如轮动。

        抛弃每只都保本的要求,做轮动,有很多种策略。如果做折价的可转债,在市场不认可正股上涨的时候,买得相对便宜,正股继续上涨,尤其是板块好的时候,连续上涨,折价变成溢价变得很慢,能够收益很多。而且下跌,当跌到一定的位置,因为有债性所以会比正股跌得少。如果做低价的可转债,虽然溢价率比较高,但是可转债还有可能下修。公司发行可转债,发行了就不准备收回,能转股的就转股,如果股票下跌得多了,都是可以下修转股价的,买公司股票却不可能有这种反悔的收益。还有可以配置双低的。此外,还有各种策略,比如强赎预期博弈、正股涨停预期博弈、捕捉小规模的妖债等,但是不确定性都很大,有些策略都容易上当。

        可转债的超额收益的重点是折价,也可以是低溢价带来的,还有低价的可转债的下修带来的。我统计了十二位作者的十八只可转债的组合,包括各种不同的策略。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22日平均收益了5.88倍,跑赢了沪深300ETF 4.23倍(5.88/1.39-1),跑赢了中证500ETF 3.97倍(5.88/1.48-1)。三年多来年化超额收益五成的策略。有些策略从2018年就开始了,因为2018年以前的可转债少,无法很好轮动。2018年开始轮动,熊市跌得不多,2022年以来也跑赢了市场。

        策略不同,有些可转债组合还买对了妖债,所以收益统计方差显著,只能统计平均收益。

         2019年(5只组合)平均收益是+59%;

         2020年(9只组合)平均收益是+144%;

         2021年(14只组合)平均收益是+65%;

         2022.1.1.--2022.5.25.(18只组合)平均收益是-8%。

        可转债的缺点:套利,而非价值投资,除非看好相应公司价值投资做好转债差价,而且好股烂债,好债烂股,为了套利用的,小众品种。因为成交量机构进不了,不能有效定价,因为策略非常多,机构少,可转债类的基金也是无用武之处。所以,必须花费精力,熟练掌握其中的几种策略做起来。市场下跌双低好,市场上涨低溢价好,但是低溢价的波动大,收益也高。可转债的相应的公司本身也是小公司,策略的波动也比较大。有时候有些策略也会使投资者上当。

        但是,长期有效的策略可以长期使用,必须专注地做,无论市场牛熊,相对收益很高。

        可转债的配置方案:以折价或低溢价为主,折价或低溢价有时候会双击,陪上市公司上涨一程。以低价和双低为辅,仓位极低,有时候会下修,那是福利,如果没有福利,下跌得少,对冲组合下跌。减少调仓频率,尽量每周调仓一次,否则容易因为受到操纵多次高买低卖。不做别的策略。因为可转债只是组合的一部分,不做不稳定的别的策略。

       实际场内组合整体配置的仓位是公司组合占65%,场内基金组合占25%,可转债组合占10%。

         实际场内组合、场外组合和港美组合构成了资产配置。

         我的整体资产配置算上资金储备池,各种策略组合是可以适应任何突如其来的概率事件的,是可以经受考验穿越牛熊周期的。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