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基金经理?推荐四位!

大马哈投资 2022-04-13 23:55

前面写了东方红权益基金经理大盘点及如何看投资风格转型中的东方红?两篇文章,对东方红资管旗下公募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及风格进行了盘点。具体到基金经理,哪些值得关注呢?本文将对各基金经理的业绩及投资策略特点展开分析。

业绩概览

东方红资管目前共有16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大多有着较长时间的投资管理经验。下面两表分别列出了东方红资管各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及具体采用的代表性产品情况。

Image

Image

通过上述业绩统计表,可以看出:

(1)除蔡志鹏郭乃幸周杨张伟锋李响杨仁眉六位基金经理外,其余基金经理的任职时间均超过了5年

(2)在所有基金经理当中,陈光明的业绩可谓出类拔萃的存在,其在任职东方红4号的近8年时间里,相对沪深300全收益指数取得了年化18.64%的超额收益,远远要超出其他基金经理。对于陈光明的业绩,我之前在独领风骚的业绩是如何实现的?【陈光明业绩篇】一文中也有过具体探讨,感兴趣的朋友可参考。

(3)在除陈光明外的11位任职时长超过5年的基金经理当中,孙伟张锋林鹏三位相对沪深300全收益指数的年超额收益在10%-12%之间。李竞王延飞秦绪文钱思佳周云韩冬六位基金经理在任职期间相对沪深300全收益的年化超额收益基本集中在6%-9%之间。

(4)刚登峰和高义相对沪深300的超额收益则在0附近徘徊。其中:刚登峰的业绩主要是受到其管理的东方红新睿7号所拖累;高义业绩相对落后则受到其在管理东方红新睿2号时长期较低股票仓位(60%左右)的影响,不过稍微有点不对劲的是,尽管高义管理的东方红新睿2号仓位不高,但其基金净值涨跌幅并未体现出低Beta的特性,业绩波动与其他高仓位投向权益的东方红资管主动权益基金相差无几。

下图列出了各基金经理相对沪深300全收益指数的超额收益图,可以发现东方红的绝大多数基金经理在2018年之后相对沪深300获得的超额收益均相对有限。另外各自的投资业绩也并非那么的整齐划一,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Image

Image

投资特点

由于东方红资管主动基金经理的数量相对较多,这里将这些基金经理各自持仓的估值水平、换手率、重仓股占比及仓位等重要指标进行对比。

01

重仓股集中度整体偏高

东方红资管各基金经理的重仓集中度整体偏高,前十大重仓占比基本均处于60%以上,这符合东方红一直以来个股集中的投资风格。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金信基金引进的杨仁眉,其在任职金信行业优选期间,前十大重仓在股票市值的整体比例长期保持在85%以上,可谓非常极致,这说明东方红引进基金经理也非常注重调性一致。

与个股高度集中呈现对照的是,东方红各基金经理均非常注意行业的分散性,尽管重仓股集中度高,但他们在单一行业的持仓占比基本都不超过30%。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年底东方红资管各基金经理的重仓集中度均有程度不等的下降。

Image

02

基金仓位整体偏高

东方红的大多数基金经理均保持着较高的仓位,基本不做择时。

李竞杨仁眉王延飞秦绪文张锋孙伟李响七位基金经理的平均仓位基本维持在90%以上。其中李竞还充分利用了定开基金5%现金比例的豁免条款,将股票仓位提升到97%左右

除上述七位基金经理外,其余基金经理会对仓位进行小幅调整,他们在2021年均进行了程度不等的减仓操作。其中高义在去年下半年的减仓最为显著,将股票仓位由90%以上调低至60%出头,高义对此在定期报告中也有所提及。

Image

03

估值容忍度:存在显著差异

下表列出了东方红旗下基金经理代表作各期持仓的估值水平。

Image

从表格中可发现:

(1)有些基金经理持仓估值容忍度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这类基金经理有:刚登峰和王延飞。

(2)有些基金经理持仓估值容忍度逐渐下降。这类基金经理最为典型的就是周云和韩冬。周云一直被大家视为深度价值型基金经理,但从2017年下半年-2019年上半年期间持仓的估值水平来看,在东方红各基金经理间并不算低,随着2020年之后市场的走高,周云才开始有意的控制组合的整体估值。与周云类似,韩冬在2020年之后对估值进行了有意的控制。

(3)有些基金经理持仓的估值容忍度一直偏高。这当中较为典型的有孙伟、李竞、钱思佳、杨仁眉、张锋及高义等。

(4)有些基金经理持仓的估值容忍度出现了显著提升。这当中最显著的就是秦绪文和李响两位,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他们在行情后期参与了对热点板块的投资。

04

换手率:总体偏低

东方红资管旗下各基金经理的换手率整体相对偏低,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方面东方红的基金经理大多还是秉承价值投资理念希望赚公司基本面的钱,天然具有较低的换手率;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东方红资管旗下有不少的定开产品,这些产品申购赎回远没有普通的开放式基金来得频繁,这会使得基金日常被迫买卖金额大幅减少,从而降低换手率。

下表列出了各基金经理代表作的换手率水平(特别提醒大家注意基金的属性),从中可以看出:

(1)换手率较低的基金经理组为:韩冬刚登峰孙伟周云、王延飞钱思佳。这些基金经理对于不少其认可的公司,大多选择长期持有,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韩冬,投资换手率处于相当低的状态。

(2)换手率最高的基金经理为周杨高义。如果将这两位基金经理2021年下半年的换手率折合为年化,那么他们的年化换手率将在10倍以上。尽管观察期相当有限,我认为高换手率能较为稳定的反映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因此可考虑将周杨和高义定义为交易型基金经理。

除了上述两类基金经理外,其余基金经理的换手率整体居中。

Image

05

谁更有定力?

近两年随着结构性行情的愈演愈烈,东方红资管的不少基金经理在业绩的压力下开始转型,纷纷提升对组合估值的容忍度,追逐消费及新能源等热门赛道。

不过如果细看到各基金经理,他们的投资行为还是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1)新能源(电气设备)

对新能源追逐最为显著的是秦绪文李竞两位,其中秦绪文在2020年四季度大比例提升对新能源的仓位(由10%以内提升至20%)。除此之外,刚登峰和孙伟也在新能源板块行情的中后期提升了对新能源板块的配置。

有追随市场的基金经理,也有不为所动的基金经理。王延飞李响周云韩冬等四位基金经理则选择了按兵不动,他们对于新能源的配置比例本来不高,同样也并未因行情的变化而去增加配置。

Image

(2)消费板块

消费板块有不少基金经理长期保持着较高比例的配置,比如像孙伟钱思佳韩冬刚登峰王延飞等人。当然也有个别基金经理如李响在消费板块火热之际大比例加大对该板块的配置,并于2021年进行了波段操作,事后来看这一操作并不太理想;此外,还有钱思佳也在2021年加大了对于消费板块的配置比例。

Image

哪些基金经理值得关注?

前文我将东方红资管各基金经理的投资特点进行了系统整理,那么在这些基金经理中到底有哪些值得大家特别关注的基金经理呢?

鉴于东方红投资风格存在着较强的一致性,再考虑到不少新生代基金经理在选股上个性化特质并不明显,而且东方红旗下基金经理换手率低,对管理规模相对并不那么敏感,因此我会建议先对新生代基金经理保持观察,待他们的特点更为鲜明之后再纳入投资范围,当前大家完全可以从东方红资管的老将中找到类似的基金经理进行替代。

(1)均衡偏成长型

在均衡偏成长型的基金经理中,我最为推荐大家关注孙伟。孙伟是消费研究员出身,长期对于消费板块保持着高仓位的配置,而且挖掘出了一些牛股,比如像百润股份,他通过自2018年年初开始长期持有取得了不错的投资回报。此外对于海康威视这样的股票,他也会选择在估值抬升得比较高时进行减仓。总体来看他的投资策略及风格体现了比较好的延续性。至于其他几位偏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有些访谈信息相对有限,有些投资理念则出现了较大的调整,有些在言行的对照上存在一些让人困惑的地方,因此建议先保持观察。

(2)均衡偏价值型

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在注重估值的基金经理中,我比较推荐大家关注王延飞韩冬刚登峰三位,这三位基金经理的投资逻辑具有很好的自洽性且保持着相对稳定,并且展现出较好的选股能力。

王延飞:秉承的是指数增强的投资思路,认为长期来看Beta本身能够提供不错的投资回报,然后在具体投资上会注重个股间的比较(秉承做选择题会比做解答题简单),从中挑选出更具性价比的公司,以期获得不错的Alpha收益。

刚登峰韩冬:他们俩对投资的侧重点类似,在好行业、好公司及好价格三个要素中均更为关注好公司好价格。对于公司成长性的认知,刚登峰认为自己只能看到两三年,对于能看到公司十年成长性的观点会保持高度警惕,我认为这一自我认知是非常到位的。韩冬则更为强调管理层的重要性。

这三位基金经理在投资上更强调守正而非出奇,比如组合长期持有伊利股份、海康威视、美的集团分众传媒保利发展及万科等公司。这些公司成长性整体并不突出,部分公司还遭遇了困境(成长性不理想),另外加上这些基金经理基本没有尝试去利用市场(比如在这些个股估值过高时进行减仓),因此长期来看这些基金经理的业绩大致相当于这些公司的内生成长性。这一点也注定了他们的业绩尽管不会太落后但也不会特别拔尖,比如像刚登峰在长达8年的投资生涯中,其投资收益略优于沪深300全收益指数,并不算理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周云作为一位理念偏深度价值的基金经理,但在投资实践上并未很好的遵循这一初心,比如在2020年下半年买入了茅台,在2021年买入了立讯精密,这也导致了在今年本应属他表现的市场行情中并不算太理想,建议对他保持观察。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东方红的主动基金经理非常之多,本文的分析很难面面俱到,在推荐的时候可能也会忽略一些非常有特色的基金经理,因此也请大家多多指正。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