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市场连涨三年临拐点 “固收+”或受拖累

中国经营报 2022-02-27 00:04

本报记者 任威 夏欣 上海报道

过去三年可转债市场风生水起,相关主题基金也因此受益,业绩一路长红,公募可转债主题基金规模节节攀升。

然而近期可转债市场出现明显的杀跌情况,2022年投资于可转债相关资产的公募产品也连连亏损,仅有部分产品实现正收益。

分析人士指出,可转债市场存在很大程度的补跌逻辑,在股票预期仍不明朗、投资标的下跌的情况下,拖累可转债基金表现不佳。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部分“固收+”产品也由于通过可转债等标的多策略来增强收益也深受牵连。

转债市场波动加大

“2019~2021年是景气赛道的大年,以新能源、TMT、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成长板块业务发展迅猛,业绩高速增长,其发行的转债往往也有不俗的表现,为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的超额收益。”万家兴恒回报拟任基金经理苏谋东告诉记者,各家基金公司也对转债研究投入了更多精力,积极配置研究团队,所以过去三年可转债基金业绩整体比较可观,相当一部分转债基金甚至获得了不亚于权益类产品的收益,良好的业绩也推动了可转债基金的规模快速增长。

Wind数据显示,2019~2021年,中证转债指数分别上涨25.15%、5.26%、18.48%。在上述三个年度,可转债主题基金平均收益均超10%。截至2021年年末,可转债基金整体规模达680亿元,较2019年年初增加近600亿元。

在连涨了三年后,可转债市场在2022年开始尽显疲态。截至2月23日,中证转债指数年内跌幅2.98%。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3日,市场上大部分可转债基金亏损,南方希元可转债、南方昌元可转债、民生加银转债优、广发可转债、平安可转债5只产品年内跌幅超过10%。全市场仅有15%的可转债主题基金实现正收益。

“中证转债指数三年涨幅超过50%,很明显已经过热,估值变高了。”爱方财富总经理庄正谈到,可转债虽然是债券,但也有很强的股性。

庄正分析,2022年以来,市场风格开始轮动切换,年初出现从2021年的中小盘风格往大盘风格转变。发行可转债的企业通常是中小企业,所以当中小盘走弱的时候,可转债也会走弱。

“2022年以来可转债市场估值水平明显背离权益市场总体环境而逆势上扬,估值是标的价值、市场情绪、无风险利率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反映。”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姚慧表示,一般而言,估值过高会引发一轮估值压缩,只是时间难以预测,近一周可转债的杀跌存在很大程度的补跌逻辑,既是高估值的均值回归表现,也是市场情绪的集中反应。

在济安金信研究员张碧璇看来,造成可转债回调的原因是2022年以来权益市场疲软,拖累转债走势。此外,经过此前价格的大幅抬升,转债市场的整体转股溢价率达到历史高位,仅10只左右转债存在小幅折价,其他全部相对正股存在溢价,因此在正股出现波动时,转债的价格也会随之出现明显波动。

具体到南方希元可转债、南方昌元可转债和广发可转债这几只产品。张碧璇分析称,可能与其重仓转债遭受重挫有关。通过2021年四季度的持仓数据看,这几只产品都重仓持有“东财转3”。

对于2022年的转债市场投资,华商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可转债债券基金经理张永志表示,要更为谨慎地精选个券,转债对应的正股估值相对较低,绝对价格较低的个券或将成为配置重点,对于部分转股溢价率过高的品种需要关注估值风险。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