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基金廖瀚博:成长股的“麦田守望者”

小5论基 2022-02-18 00:00

这大概是一位“非典型性”的成长风格基金经理:

他投资的成长股并不是常见的TMT板块;他不扎堆热门、不选赛道,却依然连续在近几年取得骄人业绩,并且做到回撤和波动可控;此外,他还具有成长风格选手极其少见的逆向投资特点。

这位基金经理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长城基金廖瀚博

照例先来看些综合自网络的基金经理公开信息。

从工作履历来看,廖瀚博曾就职于长城证券、海通证券、鼎诺投资,任职海通证券期间所在研究团队曾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一名。2017年6月加入长城基金,历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等职务,研究员期间主要覆盖汽车、电力设备、新能源以及交运等行业。2018年3月8日开始担任基金经理,拥有9年证券从业经验和3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目前在管产品有长城环保主题、长城久鼎、长城成长先锋和长城竞争优势四只基金。

从投资理念上来看,廖瀚博认为投资回报主要来源于企业盈利增长,因此投资就是买入并持有优质的成长股,分享企业成长的果实。

从投资框架上来看,廖瀚博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选股框架由最初的“三大标准”进化到了“六大要点”,即成长空间、竞争优势、业绩兑现、商业模式、发展战略和管理团队,而这六个方面,均以商业模式为主要出发点。在他看来,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足以成就一家优秀公司。

很多大师也认为商业模式对于企业具有根本性意义。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巴菲特也曾说过,他投资企业时最关注的就是商业模式。

具体到投资上,廖瀚博不拘泥于行业选择、不刻意控制仓位,而是长期坚持自下而上、优中选优的方式精选个股,是一位坚定的“非赛道主义者”。

此外,廖瀚博在投资上还具有“绝对收益”思维,追求赚确定的业绩增长的钱,对于心仪个股倾向于中长期持有;同时他还具有逆向投资的特点,不喜欢到人多的地方去,投资主要以风险收益比和预期回报率作为出发点。

对基金经理有了一些概念之后,我们再来看下他管理基金的情况。

这里我以他管理时间最长的产品长城环保主题(000977)为例来做些说明。

长城环保主题成立于2015年4月8日,廖瀚博于2018年3月8日参与共同管理这只基金,并于同年12月7日开始独立管理这只基金至今。

从收益率的角度来看,这只基金在廖瀚博管理期间(2018/3/8~2022/2/14,下同)的总收益率为153.68%,折合年化收益率为26.63%。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这只基金在廖瀚博管理期间的最大回撤为-29.80%,这个最大回撤发生于他刚接手参与共同管理基金的2018年。

众所周知,2019年1月至今正好经历了一波大牛市,期间的牛人牛基也是多如牛毛,可能大家对这个收益和回撤没啥感觉,所以我们不妨来看个对比图:

上图是2019年1月1日至今(2022年2月14日)以来全市场未更换过基金经理的偏股主动型基金的业绩表现情况图,其中的红色点所示即为廖瀚博管理的长城环保主题,话说2019年1月1日正好距离他开始单独管理基金的2018年12月7日不久。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长城环保主题虽然不是区间年化收益最高的,也不是区间回撤最小的,但是两个维度叠加之后,同期全市场能“出其右上者”寥寥,由此足见其攻防俱佳的超强综合能力。

我们再来看个长城环保主题和沪深300指数同时期的对比图,简单看下基金经理在各种行情下的表现:

虽然上述这段时期(2018/3/8~2022/2/14)不算很长,但一方面其整体跨度接近4年,另一方面期间也至少经历了一轮牛熊,也还是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我们来具体看下:

首先,他刚出道管理公募基金,就遇上了2018年这样几乎全年下跌的大熊市,这甚至对他的投资理念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仅使得他对选股的要求更加苛刻,同时也让他更为看重对投资节奏的把握。事实上这也是我个人会比较喜欢熊市出道开始管理基金的基金经理的重要原因。

其次,作为一个成长风格较为明显的组合,长城环保主题在与大盘价值为主的沪深300的对比丝毫不落下风:如果说在第二阶段成长风起的行情下组合大幅跑赢沪深300还属于情理之中的话,那么在第一段市场全面下跌以及第三段市场震荡的情况下,组合都能跑赢相对更为扛跌的沪深300指数就显得有些“意料之外”了。

由此我们有必要基于长城环保主题来探究下廖瀚博具体是怎么做投资的。

先来看一个长城环保主题基于基金季度报告的持仓情况表格:


这个表格所包含的信息还是很多的:

首先,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来看,廖瀚博较少在股票仓位上进行择时,长期保持中高仓位运作。

长城环保主题是一只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基金合同规定其股票仓位比例为0%-95%。

在实际的投资中,组合长期平均保持在85%左右的中高仓位运作,股票仓位最低时也在7成以上,最高时则超过9成,最新的2021年四季报显示其股票占净值比为89.14%。这也使得他的主要精力可以专注于通过自下而上、优中选优的个股精选获取超额收益。

当然了,不刻意控制仓位不代表完全不做仓位调整,事实上我们从其组合仓位的变化中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基于仓位的细微调整。

比如比较明显的,组合几次低于8成的较低仓位都发生在2018年的熊市,这或许就是组合在2018年竟然能以波动更大的成长风格比沪深300指数跌得更少的原因之一;与之相对的,在市场相对比较偏暖的情况下,组合基本都保持在85%以上的较高仓位。

其次,廖瀚博在行业配置上相对比较分散和均衡,持仓集中度则较为适中。

因为担任研究员期间主要是研究汽车、电力设备、新能源以及交运等行业,因此廖瀚博自然对制造业更为熟悉或者说更为擅长,担任基金经理之后,他不断拓宽能力圈,除制造业外,能力圈逐步扩展到消费、医药、部分科技和互联网等。

这一点我相信大家从上面的十大权重表格和行业配置图中就能看出来:制造业始终是他组合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医药在内的大消费行业也是他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而言,科技行业在他组合中的占比较小,而金融地产和周期行业则较少涉及。

这里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廖瀚博的投资是自下而上,着眼于公司本身,不从中观角度去配置行业,也不会刻意去选所谓的赛道,换句话说,他的组合所呈现出来的行业配置比较分散和均衡的特点,只是他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最终体现。

在此基础上,他的持仓集中度则较为适中:

从上图可以看出,其持仓集中度长期维持在中等略偏下的水准,长期来看则比较稳定。最新的2021年四季报显示,其持仓集中度为35.88%,占其全部股票仓位的四成左右。

第三,他的投资成长风格明显,对市值则没有偏好,投资框架和投资风格日趋成熟和稳定。

前文提到,廖瀚博的投资理念是“通过筛选优质成长股,买入并持有去分享企业成长的果实,赚业绩增长的钱”,因此从个股风格来看,其组合的成长风格明显。

从市值风格上来看,廖瀚博的投资大中小盘均有涉及,总体则偏中小盘。不过他对市值本身没有偏好,也就是说,组合整体呈现出来的偏中小盘的风格同样只是他选股的一个最终体现。

从换手率的角度来看,他管理初期的换手率相对较高,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换手率明显呈下降趋势:

比如最新一期的2021年中报显示,其换手率已经远小于市场平均,说明他的投资框架日趋成熟,投资风格则日趋稳定。

第四,廖瀚博的投资具有“绝对收益”思维和逆向投资特点,组合的风险控制较好。

廖瀚博一直有强烈的绝对收益情怀,他曾多次公开表示,希望自己选中的公司,在整个投资过程中能够获得正收益,更在乎最终结果是否赚钱,而不是过程的快慢。

逆向投资也是他的重要特色,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不喜欢到人多的地方去,投资主要以风险收益比和预期回报率作为出发点,不会因为风格轮动而主动做交易,更多是判断公司的预期回报率变化。这一点我们从前文的十大重仓表格就能看出来。

风险控制层面,廖瀚博表示自己在下跌过程中一般不做主动减仓控制回撤,而是通过优化结构来提升组合的竞争力;对于波动率的控制也是同理,主要在日常管理中依托于行业分散和对个股左右侧的同时布局,让组合在市场的检验下发挥出被动分散风险的效果。

综上,廖瀚博管理的产品能涨又扛跌,再加上他本身的投资框架日趋完善,投资风格日趋稳定,因此他的产品已经逐渐得到机构投资者的认可:

一方面,长城环保主题获得海通证券、晨星中国、银河证券、招商证券三年期及五年期五星评级,济安金信三年期五星评级。(评级结果来自各评级机构,晨星中国和济安金信评级时间截至2021年12月31日,银河证券评级时间截至2022年1月7日、招商证券评级时间截至2022年1月15日,海通证券评级时间截至2022年1月28日)

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开始用真金白银买入长城环保主题:

上图是长城环保主题的投资人结构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总体份额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机构投资者从2020年开始逐渐持有一定比例的份额,2021年中报显示的机构占比为11.78%,由此可见机构对他的认可。

顺带一提的是,廖瀚博管理时间相对较长的另外一只基金长城久鼎,也同样值得关注。两只产品采用的是同样的投资策略,业绩表现也比较接近,只是重仓个股上会有微调。长城久鼎是廖瀚博2019年7月接管的,任职年化回报也更高一些,达到了40.72%(wind数据,截至2022年2月16日)。

相关证券:
  • 长城环保主题混合(000977)
  • 长城久鼎混合(002542)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