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顾的顾是什么

藏富于基 2023-06-24 08:01

基金投顾话题一直想聊,但每次都因为想表达的太多,导致问题太大,无从下手,干脆细化写成一个系列吧,每次就聚焦一个问题,把自己思考记录下。

本次先从基金投顾中的顾开始,我聊聊我对这块的理解,主要围绕顾是什么、顾的价值在哪展开

什么是顾

这段时间看了一些基金投顾从业写的公号,也听了国联程棵的一个分享,发现这一块在业内基本已经有了共识了。

不同与外界纷纷扰扰的争议,或者基金爱好者小圈子说基金组合投资收益不行,大部分真正干这行业的人其实都在强调的是三分投,七分顾。

其中陈述的事实就是基金投顾不是投资产品,而是用户导向下的服务闭环。

它的起初思考的源点一定是我的用户是谁,然后才是我能给他带来什么,我在沟通的形式上需要怎么做,运营需要怎么做,相匹配的组合需要怎么做。

其是先用户,再投资组合的一个思考方式。

这个思考方式背后不是无中生有的,这是在广泛市场基础下的产物,不然在业内不会成为共识。

从我的观察来看,其主要基于两个现实环境

1.一片空白的财商认知和投资者教育

过去中国快速发展的30年,让很多人了积累一些财富,加上这阶段大部分人受教育的水平提升,让很多人的理财意识提升了,但正经净值化破刚兑其实18年才正经开始,大部分人的金融素养是没跟上理财需求的。

这也是前几年财商火爆的一个重要基础,这个现实决定大部分人对于投资理财无所适从的,也就意味着大部分人现在最迫切的需求可能是先理解看懂,而不是立马要获取更高收益。

2.中国资本市场有着新兴市场高波动的特性

在资产端这块,中国资本市场具备新兴市场天然的高波动特性,天然对人的情绪考验很大,而大部分投资者如果没有经历过投资实战,其实是很难面对这个情境的,更不用说基本没有投资认知的大众投资者了。

所以,基金投顾是在这个环境才有了生存的土壤。

其服务于某类客群,处于投资认知某个阶段的投资者。

通过实战的参与感,老师带领这种更具可行性的方式,打造的一个解决方案。

其实如果真正掌握学习方法的人都知道,亲身参与、有老师指导,基本是最高效、最具备可行性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其实组合投资业绩不怎么样,但还是很多人觉得有获得感、觉得很好的原因。

用户不是,人自己会衡量自己的得与失。

所以,顾的关键是一个用一个合适的沟通方式,一个在你的用户群体中他更理解的方式去共情,去输出。

他不强调投资要做的多好,他强调的是你的客群理解你的投资方式,理解你的投资价值主张、理解你投资下的人生态度。

偏偏可能如果投资做太好,对你的客群要求会更高。

偏偏对投研过度热爱,觉得投资可以解决一切的人,如果没有合适的伙伴,大概率是做不好这事的。

如果你真懂投资和营销,一定知道投资是向内的,追求的是孤独与不同,而营销代表的是共情,追求是向外的。

所以我一直认为,基金投顾去对比收益是一个很扯淡的事,这个业务的关键点也不在投资,说句不客气的话,国内前20年资管行业的大发展,对投资理解很好的人大有人在,基金投顾的从业者在投资产品的理解上跟那批人对比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

甚至因为工作因素,我也在看fof,我发现其实fof对负债端的束缚和约束一点都不比基金投顾要求低到那去。

顾的价值在哪

我一直在强调顾是一种解决方案,其本质是一种强调参与感、有指导的学习方法,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投资认知。

那什么是投资认知,其实这就是一个投资判断力,它包含对人的洞察和对投资知识的判断。

同时,投资判断力增长的过程是遵循经历、试错、思考的缓慢过程,他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错误的、痛苦的经历无需谈认知。

只是说如果学习者有更丰富的经历、教学者会有更高水平,是可以把这块时间缩短而已。

对大部分人而言,循序渐进是最好的方式。

也就是投资认知成长的这种特性,给顾创造了空间,顾可以千人千面,可以在时间和空间维度,针对不同素养、不同阶段的人提供在认知路径上不同的学习途径。

只是因为市场发展的阶段,以及不同投资者的基数不一样,深耕程度不一样,所以导致了规模差异。

比如e大、孟岩的投资方案不适合对投资收益有一定理解的投资者,但因为市场需求的广大,匹配上相应能理解和简化的策略,他就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比如杨晓磊,追求略高于平均的收益,加上其人生态度表达匹配的高净值客群,其也是成功的方案。

这三位在顾这块都有有有一定特色的,或者说成型的。

验证成型也很简单,如果你能清晰的知道那批客户会喜欢他们,那些会不喜欢,那就基本知道他做的不错了。

说明他找到了他的客群,已经能清晰感知到味道了。

偏偏我发现很多投顾在用户这块基本得不到这感觉,那基本意味着其实是散养,规模在当前基金投顾怎么可能起的来。

不拖更了,这篇写的不好,先开始吧

@天天精华君 @天天话题君 @晴空聊基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