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非走后,兴全基金给持有人亏得一塌糊涂!

湾区007 2023-05-08 07:45

这曾经是董承非的杰作——兴全趋势投资混合,但董走了以后,他们一直在亏,无论是三个基金经理共管,还是两个基金经理管,任期回报都是亏:


按所属基金公司统计,在2022年基金管理费收入中,兴证全球基金已跌出前十强,被招商基金替代上位。


业内人士表示,2022年A股市场冲高回落,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走低,股债市场持续动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类基金管理费的“入账”情况。


具体到兴业全球,有人将矛头直指业内大咖谢治宇,说是其在管基金规模大降拖累了公司整体业绩。



在多数中生代基金经理2018年前后,开始热衷于重仓押注赛道股的热潮中,谢治宇在管基金投资组合依然相对均衡,敢于在市场出现变化时大规模换仓。这在中生代基金明星中可谓鲜见。


但谢治宇的努力,并没能挽救他旗下几只产品收益的颓势。


年报显示,兴全合润这只由谢治宇和叶峰共同管理的产品,2022年底基金份额总额为172.77亿份,当期基金份额增长率为-26.93%,利润-92.57亿元。期末基金资产净值下降至268.06亿元,较2021年缩水66亿元。


当年,兴全合润计提的管理费为41801.08万元。


基金行业一直存在这样一个广为人知的现象:市场低迷时,投资者的钱包缩水,而那些收取固定管理费的基金公司却能够“旱涝保收”。然而,这种现象可能只是表象。


在激烈的竞争中,基金的业绩不佳导致投资者撤出基金份额,进而导致管理费收入下降,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最近,兴业证券(601377.SH)的控股股东披露了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证全球基金”)2022年的业绩数据。


在过去的一年中,兴证全球基金的混合型产品规模下降了33%,导致管理费降幅达到了28.23%,最终营收和净利润都下降了。


作为一家头部基金公司,兴证全球基金接下来该如何走出低谷,为公司和投资者赚取真金白银呢?



1

混合型产品规模减少800亿,

导致管理费降28%

2022年,兴证全球基金实现营收43.17亿元,同比下降35%;实现净利润16.83亿元,同比下降25%。

来源:兴业证券年报


公募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管理费收入,这一点众所周知。然而,2022年兴证全球基金的管理费收入从2021年的46.89亿元下降至37.22亿元,全年减收9.67亿元,同比降幅达到了28.23%。


截至2022年末,兴证全球基金的公募基金规模为5863.17亿元。然而,在过去的2022年中,兴证全球基金的混合型产品规模下降了33%,从2021年末的2446.84亿元减少到了1654.59亿元,减少了近800亿元。


来源:Wind

混合型基金的管理费收入是基金公司的重要来源之一。25只混合型基金中有22只产品的管理费为1.5%。此外,规模为27亿元的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的管理费为0.8%,规模为11亿元的兴全汇享一年持有和规模为29亿元的兴全汇虹一年持有的两只基金管理费均为0.75%。


如果全部按照1.5%的管理费计算,兴证全球基金在2022年混合型基金管理费收入少了约12亿元,这导致该公司的管理费收入下降。


对于2022年兴证全球基金规模下降的权益类产品,其中,兴全趋势投资混合规模减少最多:2022年末规模为205.32亿元,比2021年末减少了93.48亿元,减少比例达到31%。此外,兴全合宜混合规模从2021年末的276.06亿元下降到2022年末的191.13亿元,减少了84.93亿元,减少比例为30.77%。另外,兴全合润混合规模从2021年末的334.06亿元下降到2022年末的268.06亿元,减少了66亿元,减少比例为19.76%。


兴全趋势投资混合是很多基民所熟知的产品,该基金的前基金经理是兴证全球基金曾经的“顶流”董承非,现在由现任“兴证一哥”谢治宇和其他基金经理共同管理。此外,上述提到的三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均为谢治宇。


在过去的2022年,兴证全球基金的顶流基金经理和明星产品究竟发生了什么?后文我们将重点讲述。


值得注意的是,在权益类规模下滑的情况下,一些明星经理管理的明星产品表现不佳,而在货币型规模上涨的情况下,兴证全球基金官网推出了2023年上半年0.1折购基的优惠策略。即在兴证全球基金APP或微网站购买兴全添利宝,即上述提到的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之后再“转购其他基金”,即可享受0.1折的优惠。


来源:兴证全球基金官网

诚然,这样的营销手法可以一举两得。柏文喜认为,以货币基金来为投资人提供较高的流动性与安全性来吸引投资者,在与基金公司建立链接和强化认同之后对如能转化为其他基金则实现了“一虾两吃”的事倍功半。

无疑,此举定然会增加货币基金的规模,而是否真的能实现“一虾两吃”,则还需看兴证全球基金的业绩表现。毕竟,投入真金白银的基民看业绩说话。



2

“顶流”董承非离场后,

曾管理的爆款产品业绩如何?


兴证全球基金成立于2003年9月,原名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8年,全球人寿保险国际公司(以下简称“全球人寿”)收购了该公司的股权,形成了现在兴业证券持股51%、全球人寿持股49%的股权结构。


全球人寿成为股东的同年,该公司更名为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之后,2016年12月,更名为兴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20年3月,变更为现在的名字,即兴证全球基金。


作为头部基金公司,兴证全球基金为市场“贡献”了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在兴全基金时期,曾有过取自金庸小说的“兴全五绝”全明星阵容,分别是“东邪”王晓明、“西毒”董承非、“南帝”傅鹏博、“北丐”杜昌勇和“中神通”杨东。


自2021年10月董承非离任后,“兴全五绝”正式落幕。除了傅鹏博转入公募睿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外,其他四名基金经理均公奔私。其中,杜昌勇、王晓明、董承非分别持有上海睿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30%、20%、20%的股份。


五绝最后一位出走的董承非,自2003年兴证全球基金成立之时加入,一路效力19年,离任时还担任了副总经理职务,被市场认为是兴证全球基金的灵魂人物。在任基金经理期间,董承非管理近8年的兴全趋势投资混合任职回报325.05%,年化回报19.87%,回报在202只产品中排名第34位。


董承非离任后,兴全趋势投资混合除了共管的基金经理童兰外,同时增聘谢治宇、董理两名基金经理,出现了“三个基金经理一台戏”的局面。


多位基金经理共管模式的好处包括:覆盖不同的投资能力圈、拓宽基金超额收益来源、避免基金投资组合风险过分集中、减少对单个基金经理过度依赖等。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潜在风险。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孙桂平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这种模式可能存在基金经理挂名的现象,损害投资者利益,且普通投资者无法有效识别;同时,如果基金经理分仓管理,当市场行情面临较大变化时,应对的灵活性可能会不足,并且可能存在分工方式和权责归属不清晰的问题;还可能导致产品风格模糊、产品辨识度不高等问题。


在三名基金共管兴全趋势投资混合时期,该基金的任职回报为-20.42%。2023年4月6日,童兰离任,目前由谢治宇和董理两名老将共管。截至2023年4月25日,两人任职回报为0.18%。




3

兴证“一哥”拖累兴证全球规模下滑?

兴证全球基金众多基金经理中,谢治宇无疑是“顶流”一哥。

2007年,谢治宇加入兴证全球基金,2013年1月29日起,开始担任兴全合润混合的基金经理,至今已超10年。该只产品在2015年、2017年和2019年分别获得了87%、27%、62%的收益率,同类排名分别为第22、99、97。目前,兴全合润混合是兴证全球基金规模最大权益类产品。

来源:腾讯图库

过去2022年,谢治宇所管的4只产品表现不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兴全合润混合2022年净值下跌26.93%,亏损92.56亿元,是兴证全球基金亏损最多的产品;

兴全趋势投资混合2022年净值下跌25.84%,净利润亏75.91亿元;

兴全合宜混合2022年净值下跌22.08%,净利润亏60.47亿元;

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混合2022年净值下跌21.72%,净利润亏19.4亿元。

合起来计算,2022年4只产品共亏248亿元。业绩不佳,谢治宇所管产品规模出现大幅下滑,从2021年末的963.45亿元,下滑到698.44亿元,减少265亿元,靠一人“拖累”兴证全球基金权益类产品规模。

2022年,谢治宇所管产品布局了电子、半导体、消费板块,重仓股票包括海尔智家、三安光电、韵达股份、立讯精密、健友股份等,不过,这些股票走势表现并不佳。

世界很复杂,在波谲云诡的金融市场中找到重点,成为常胜将军难于上青天。如观察基金经理一样,观察基金公司也应拉长时间维度,不以短时论成败。

从长期业绩来看,作为一家头部基金公司,兴证全球基金给基民带来不错的回报。截至2022年末,根据海通证券研究院统计,兴证全球基金旗下权益类、债券类基金过往十年加权平均收益率均位列行业前十。


具体看看兴全的产品在董承非走后,他们给亏成了什么样子:

01、兴全合润:亏损92.57亿,基金净值缩水66亿



这两年,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的日子不好过,前几年涌现的所谓顶流,几乎一个个都在走背运,包括张坤、葛兰这样曾管理上千亿规模的明星,当然也包括兴业全球的谢治宇。



此前,我们分析过被公司内部称作“大白”的谢治宇的职业生涯及投资风格,认为他上任于熊市末期,杠杆牛一战成名,投资风格与张坤两个极端。



在多数中生代基金经理2018年前后,开始热衷于重仓押注赛道股的热潮中,谢治宇在管基金投资组合依然相对均衡,敢于在市场出现变化时大规模换仓。这在中生代基金明星中可谓鲜见。


但谢治宇的努力,并没能挽救他旗下几只产品收益的颓势。


年报显示,兴全合润这只由谢治宇和叶峰共同管理的产品,2022年底基金份额总额为172.77亿份,当期基金份额增长率为-26.93%,利润-92.57亿元。期末基金资产净值下降至268.06亿元,较2021年缩水66亿元。



当年,兴全合润计提的管理费为41801.08万元。


兴全合润近期规模变动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02、兴全合宜:亏损60.47亿,基金净值缩水80亿



除了兴全合润,谢治宇旗下其他几只产品表现也不尽人意。


2022年,兴全趋势投资、兴全合宜2022年分别亏损75.92亿元、60.47亿元,全年分别计提管理费34926.40万元、31069.30万元。


兴全合宜,是前几年基金发行中的爆款产品之一,当初发行时一天火爆卖出327亿元,一时风头无二。谁曾想,2年后,基金份额惨遭腰斩。


业内人士称,兴全合宜规模第一次腰斩,与其封闭到期打开申赎有关。2020年1月22日,兴全合宜基金合同生效满两年,结束了两年的封闭期,并转型为上市开放式基金(LOF)。截至当年一季度末,兴全合宜总申购和总赎回份额分别为14亿份和197亿份,净赎回183亿份,份额降幅高达56%。


进入2022年后,这只产品的净资产规模依旧在下滑。直到当年10月,市场反弹后,兴全合宜的业绩回暖,净值规模也有所反弹。


但总体看,截至2022年12月31日,这只基金规模179.24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259.4亿元,缩水80.16亿元,下滑30.90%。


兴全合宜近期规模变动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