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爱又怨的神基,平替品安好?

小宝吃肉 2023-02-19 08:04

#大声说出你的爱#

情人节,不少自媒体在盘点基金经理中的夫妻档,其实我早就盘点过了,详见2021年10月1日发表的《长假轻松一刻:基金圈的神仙眷侣,有图有真相,今年以来谁更强?》。

情人节,我更想盘点我钟爱的基金,今天就说说我又爱又怨的神基:金元顺安元启。

先展示一下我的实盘持有收益率,试问能不爱它吗?

2022年1月份买的,截至2023年2月14日情人节,持有收益率49.55%。

说说结缘的经过,金元顺安元启是我去年初发掘的基金,面对震荡结构市,综合多维度定量定性分析筛选出了10只小而美基金,详见2022年1月7日发帖《去年抗跌、今年也还抗跌的那些“小而美”基金经理》。虽然之前就认识缪同学,不过印象还停留在债券投资方面,所以当时也没想着去套近乎,就按公开信息筛选出的结果操作了。

回头看这次潜力基发掘很成功,所有10只基金2022年全部遥遥战胜了所有主流宽基指数。并且,3只取得正收益,2只跌幅在5%以内,另5只跌幅在10%左右,等权组合收益率-1.5%,在哀鸿遍野的当年市场上是一股清流。实盘组合“小而美的画线派”因为神基金元顺安元启的闭门谢客而有所逊色,2022年收益率为-3.02%。

2022年初筛出的“小而美”基金

金元顺安元启的收益率让我爱不释手,它的回撤与波动更让人心醉不已。放一张图感受下它的净值曲线走势,一条剑指东北方向毫不动摇的带点小波小浪的45度线。连续13个季度正收益,这个季度正收益概率不但几乎秒杀所有混合型基金,还胜过绝大多数债基了!

(刚做了统计,迄今连续13个季度的非货基金仅有107只基金,其中1只灵活配置型基金也就是本文的主角、1只偏债混合型基金、12只一级债基、37只短期纯债型基金、54只中长期短期纯债型基金、2只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 

 

爱!且大爱!

并且,金元顺安这家基金公司还非常在乎基金的业绩表现(和基民的收益率息息相关),早早就开始了限购动作,把基金规模控制在基金经理投资策略的能力圈内。看看它一系列的限购动作:

2021年12月15日单日申购限额设为10万;

2021年12月22日单日申购限额降为5万;(2021年底的基金规模是5亿元)

2022年1月5日起单日申购限额降为1万;

2022年1月7日起单日申购限额降为2000元;

2022年1月13日起单日申购限额降为100元;

2022年8月1日起单日申购限额降为50元;(2022年6月底的基金规模是12.44亿元)

2022年8月22日起暂停申购至今......(2022年12月底的基金规模是15.29亿元)

相比那些放任基金规模迅速膨胀、极大突破基金经理能力圈,在高点仍在地铁电影院打广告吸引基民站在高高的山岗上哭泣的基金公司(比如?中欧-葛兰-千亿医药?),还是非常负责任的。

爱!且大爱!且深爱!

那怨又在何处呢?怨自己呗!

一怨自己下手慢、嫌麻烦、囿于资产配置仓位理论早早放弃

我2022年1月7日发的文章,当时还是单日限购2000元,但是我想等等,一点小心思,喜欢在跌的时候买入,于是这一等就变成单日限购100元了,然后100元连买了N天后,觉得好麻烦(没想起可以开“日定投”功能,实质是对神基的信仰不足),又觉得就算每天100元、一年25000元,在家庭资产配置中的仓位微乎其微,没多大用处,于是就放弃不投了。(究其实质还是对神基的信仰不足,对2022年基金市场的惨烈程度估计不足)

二怨自己研究节奏慢、跟踪调研少、想找平替品又迟疑不决

既然神基不好买、买不到,就得想想其他投资方向。大牌买不到,买个大牌的平替品总还行吧。于是动了心开始找神基的平替品。但是行动又很慢。真正一板一眼做统计、写文章要到12月份了。2022年12月16日发文《寻找这只神基的平替品》。

金元顺安元启的风格特征非常明显:权益型基金、持股高度分散、回撤较低。大牌的平替品当然是功能(风格)类似、功效(业绩)也是有的但就是差一些(也可能差的不是一点点)的产品。

因此,我当时按照成立满半年、2022年三季报股票仓位不低于50%、前十大重仓股占股票投资比例不超过25%、2022年以来最大回撤不超过25%、近1年收益率大于2%或者不满一年的不晚于2022年一季度成立的基金近6月收益率为正、2022年二季度成立的基金近3月收益率为正来做第一轮筛选,就得到5只主动权益基、3位基金经理,分别为国金基金马芳、招商基金王平、华夏基金孙蒙

我们看下这5只基金的业绩表现,自从2022年12月16日发帖以来,都是跑赢主要宽基指数和万得基金指数的。金元顺安元启和这5只神基平替品相比,收益处于中位数。 

2023年以来业绩突出的依次为王平的招商量化精选、孙蒙的华夏智胜先锋、马芳的国金量化多因子和国金的量化精选,然后才是缪玮彤的金元顺安元启、马芳的国金量化多策略。


我猜想原因有二,一是今年迄今还是小市值风格占优(从宽基指数表现来看),所以马芳的偏大市值风格的国金量化多策略自然就弱一些,二是缪玮彤的金元顺安元启规模越来越大了,已经超过15亿元了,在策略有效性方面可能受到影响。

王平的招商量化精选历史业绩最为悠久,机构认可度高,对标中证500指数,之前说过它2022年净值走势相关性和国证2000指数最高。如今规模也从去年三季度末的6.55亿元涨到了四季度末的11.19亿元,目前单日限购100万元。

 我在2021年也筛出过这只基金,还顺手买了一些,详见《只有寥寥无几的基金经理,近一年战胜了中证500指数基金的王者》。

孙蒙的华夏智胜先锋偏小市值风格,在四大宽基指数中2022年以来净值走势相关性和中证1000指数最高,如今规模也从去年三季度末的2.75亿元涨到了四季度末的4.26亿元。

马芳的纯主动管理规模已经超过30亿元了,是4个基金经理中主动管理规模最大的(不算指数增强),不知道他家的策略容量有多大,会不会在上半年出台限购措施。

顺便说一下,国金基金量化的核心人物应该是姚加红,之前在幕后、如今也到台前了。

我想我会适时转换一些仓位到上述的神基平替品上去。

最后提醒自己注意密切跟踪市场风格(特别是市值风格)的转换、跟踪各基金的量化策略有效性的持续性、跟踪各基金规模的变化。

(除文中特别说明外,本文基础数据来自于WIND,净值数据截至2023年2月17日)

声明:本账号发布内容仅为个人投研思考记录,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不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天天话题君 @天天精华君 @天天基金研究中心 $金元顺安元启灵活配置混合(OTCFUND|004685)$$国金量化多因子股票A(OTCFUND|006195)$$招商量化精选股票A(OTCFUND|001917)$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