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11次金牛奖,为啥他一直不温不火?

懒猫的丰收日 2023-01-18 07:53



不知道小伙伴还记不记得,   之前总结过金牛奖基金经理。
你猜,获得金牛奖最多的基金经理是谁?   不是一众顶流,而是很多人都不熟悉的宋炳珅。     凭借着两只偏债基金,他在2012~2020年连续拿下了11座金牛奖,是在任和卸任基金经理中获奖最多的一位。   之后潇洒转身,去管理股票基金。   你别说,业绩竟然也还不错。   工银研究精选,2017~2022年,连续6年排名同类前50%。   2018~2022年,连续5年跑赢沪深300。     不过他名气一直不大,以至于管理规模也不大,现在就管了这一只基金,规模也只有1.69亿元。   懒猫有点好奇,为啥各方面看上去都挺好的宋炳珅,一直不温不火呢?     01   先介绍下基金经理背景。     宋炳珅是2007年加入工银瑞信的,在那之前他在中信建投做行业分析师。   2012年2月,宋炳珅开始管基金,管的是偏债基金,业绩还不错。   工银添颐,股票仓位在5%~20%之间波动,平均在10%左右,宋炳珅任内基金涨了119.11%,同类排名前10%。   工银双利,股票仓位低一些,平均8%左右,收益也低一些,宋炳珅任内基金涨了91.05%,同类排名前15%。     就是这两只基金帮他拿下了11座金牛奖。   不过他是排名第二的基金经理,工银双利是和欧阳凯一起管理,工银添颐是和杜海涛一起管理。     然后就是工银研究精选了,   这是他2014年10月新发的一只基金,   最开始是和别人共管,但这期间基金业绩比较一般,2015、2016年,连续2年排名后50%。   2017年,虽然排进了前50%,但却跑输了沪深300。   2017年12月以来,这只基金由宋炳珅独立管理。   然后,基金业绩突然好了起来,2018年以来,不仅年年同类排名前50%,还年年跑赢沪深300。       02   和别人共管期间业绩一般,独立管理后业绩大爆发。   是被拖了后腿吗?   似乎也不能这么说。   我们看下基金的持仓,     分为三段:   2016年,重仓大金融。   2017年,持仓偏均衡,没啥特别偏好。   2018年,重仓军工、化工。   2019~2020年,重仓科技(电子+计算机)。   2020年底以来,又开始重仓大金融了。   从前后两端都重仓大金融来看,这只基金风格偏离并不明显,似乎是出于同一基金经理之手。   当然,这是陈年旧账,说不清楚,我们也不去争论,就看看2016、2017年为什么业绩一般,2018年以来为什么突然大爆发~   (1)2016年为什么表现一般?   一是满仓抗下了2016年初的熔断,在之后的上涨中又降了仓位。   2015年三季报中,基金经理是这么展望未来的:   1)在政策支持下,经济会迎来有力复苏;   2)无风险利率重新出现下行态势,再加上市场大幅震荡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已经回暖,这些都预示着股市可能还有机会。     所以,从2015年三季度到2016年一季度,基金始终高仓位运作,股票仓位接近95%,几乎是满仓抗下了2016年初的熔断。   但2016年2季度,动荡结束,市场开始缓慢上涨后,基金经理反而把股票仓位降到了80%,在之后的反弹中落后了不少。     二是重仓了非银金融,跑输大盘。   整个2016年,工银研究精选始终有重仓非银金融(券商+保险),占了30%左右的仓位。   而2016年,非银金融表现相当一般,跌了14.69%,跑输沪深300指数3个多点。     择时择错,又重仓了跑输大盘的行业,所以2016年工银研究精选跌了19.01%,同类排名后50%,也跑输了沪深300指数。   (2)2017年为什么跑输?   先纠正下,   2017年,工银研究精选表现还可以的,涨了12.4%,同类排名前50%。   跑输,主要是跑输沪深300,当年沪深300涨了21.78%,工银研究精选跑输了9个多点。   原因嘛,   和2017年行情两极分化有关。   当年,只有食品饮料、家电,这两大消费细分行业跑赢了沪深300,而且是大幅跑赢。   所以,2017年跑赢沪深300的主动基金数量是不多的,代表市场平均水平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也就涨了14.12%,跑输沪深300指数7个多点。   而2017年,工银研究精选食品饮料和家电的仓位加起来也就15个点,自然很难跑赢沪深300。     (3)2019年以来,为什么持续跑赢?   这主要是踩对了市场风格。   2019年一季报中,宋炳珅做了个判断:   1)政府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市场流动性预期明显改善,也就是说可能要涨了;   2)政策对科技创新等支持力度明显上升,潜台词是成长股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然后,他就重仓了电子股。   这刚好是当时的风口行业,从2019年涨到2020年下半年。   而宋炳珅也在2019年初低位买入,2020年下半年高位卖出,吃完了这波行情。   所以,2019、2020年,工银研究精选表现都不错,   2019年涨了54.81%,同类排名前30%;   2020年涨了88.84%,同类排名前15%。     然后就是2021年了,   在2020年4季报中,宋炳珅又做了个判断:   1)A股估值整体上未明显泡沫化,即使向下调整,但空间也将有限;   2)市场风格将趋于均衡,增加了顺周期类配置比例。     这一次,他依然判断对了。   在2020年一季度,靠着银行、航空股仓位扛过了2021年春节后的那波下跌。     之后,靠着重仓东方财富、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广发证券等又连续3个季度实现正收益,2021年基金涨了20.41%,同类排名前1/4。   然后就是2022年,   宋炳珅还是坚守在券商、银行上,还布局了一些地产(万科、金地)、交运(顺丰控股)、消费电子(立讯精密)。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他虽然躲开了赛道的大跌,但也没赶上风口,基金跌了18.41%,跑赢沪深300指数3个点。   同时,因为其他赛道基金跌的太狠,算同类排名的话,也能排进前1/3。     03   最后,我们来说说宋炳珅为什么红不起来。   先确定下他的风格,   很明确,宋炳珅就是轮动风格,   2019~2020年重仓电子,踩对了风口,之后觉得市场风格会再平衡,就先重仓银行,再重仓券商,2021年表现也不错。   过去几年也有不少轮动风格的基金经理冒出头来,   比如周海栋,   2021年之前重仓赛道,2021年之后重仓有色,2022年又配了一定比例的煤炭,   连续踩中风口,2019年以来不仅连续4年同类排名前1/4,也连续4年正收益。     还有和宋炳珅同一家基金公司的杜洋。   2021年之前重仓成长,2021年之后重仓价值,表现也不错。   2019~2021年,年年正收益,同类排名前30%。   2022年,虽然亏了,但也就跌了3.5%,大幅跑赢沪深300和同行,同类排名前5%。   和他们相比,宋炳珅虽然做的也还不错,但业绩并不如他们突出,   比如和杜洋比,除了2019年跑赢0.8个点外,其他几年工银研究精选都会跑输工银战略转型几个点,甚至十几个点。     做的还不错,但并不冒尖,始终无法站到聚光灯下,这或许是宋炳珅始终没红起来的原因吧...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