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打尽!最优秀的指数增强基金都在这里

懒猫的丰收日 2022-11-12 08:02


第二批指数增强策略ETF来了,   一共13只。     什么是指数增强策略ETF呢?   (1)和普通ETF比   1)两者都是ETF,申购赎回都要用一揽子股票,而且要在场内上市。   2)所不同的是,ETF的目标是跟踪指数,追求的是误差最小化,所以基金净资产的95%以上都要投向指数成分股。   增强策略ETF的目标是跑赢指数,只要求将基金非现金资产的80%以上投向指数成分股,剩下仓位由基金经理自主决定,灵活性要高一些。     (2)和普通指数增强基金比   1)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跑赢指数。   2)普通指数增强基金申购赎回都要用现金,为了应对赎回,一般要求股票仓位最高不超过95%。   增强策略ETF申购赎回都是一揽子股票,不用留现金应对赎回,股票仓位最高可到100%。   3)指数增强策略ETF是ETF,会在场内上市交易。普通的指数增强基金主要是在场外申购赎回,也有部分以LOF基金的形式在场内上市交易。     简单总结下,   和ETF相比,增强策略ETF的目标是跑赢指数,收益可能更高一些。   和普通指数增强基金相比,增强策略ETF不用留现金应对赎回,股票仓位还能再高些,潜在收益也可能更高,当然波动也可能更大一些。   这是一个套了ETF外壳的指数增强基金。   那它的收益如何呢?   首批5只增强策略ETF是去年底、今年初成立的,但一季度末股票仓位都提到了90%以上,所以我们比较它们二季度以来的收益。   两只沪深300增强策略ETF,一只跌了7.56%,一只跌了10.87%。   三只中证500增强策略ETF,一只跌了0.3%、一只跌了0.59%,还有一只跌了6.22%。   同期,沪深300指数跌了10.59%,中证500指数跌了2.9%。   虽然都是增强,但做的好能跑赢指数,做得差也可能跑输指数,还是需要精挑细选的。   今天就借着这个机会,系统梳理下那些做的比较好的指数增强基金。     01 沪深300   先说下筛选标准,   怎么评判一只指数增强基金做的好不好呢?   第一个标准肯定是长期收益能跑赢指数;   第二个标准,要求再高一些,最好每年都能跑赢指数。   不过这个要求有点高,以兴全沪深300指数增强为例,   基金经理稳定,2011年10月基金成立,成立以来一直是申庆在管理。   长期业绩好,成立以来,基金涨了108.14%,跑赢沪深300指数99.44个点。   短期业绩也非常好,2011-2020,连续10年,基金每年都跑赢了沪深300指数。   但不巧的是2021年,这只基金跌了6.4%,跑输沪深300指数1.2个点,10年不败的神话就此终结。     所以懒猫决定放宽下标准:  
    长期业绩好,连续多年的总业绩跑赢指数; 短期业绩好,每年最多跑输指数2个点(目的是筛选出优秀的指数增强基金,所以选了过去7年(2015-2021年)); 基金经理稳定,任职超过2年; 基金规模(合计)超过2亿元。
  符合条件的沪深300指数基金是这些:   (PS:有些沪深300指数基金也符合条件,就一并贴出来了,蓝色底纹的是指数增强基金)     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这几只:   (1)浦银安盛沪深300指数增强(陈士俊)、景顺长城沪深300增强(黎海威)、兴全沪深300指数增强(申庆)   老牌指数增强基金经理管理,陈士俊、申庆都是2010年开始任职的,黎海威是2013年开始任职的,2015年以来的收益都是他们独立取得的。   长期业绩好,2015-2021年,沪深300指数涨了39.81%,这几只基金都涨了100%+。   短期业绩也好,2015-2021年的7年间,陈士俊每年都跑赢沪深300指数,黎海威、申庆各有一年跑输了指数1个多点。   (2)泰达宏利沪深300指数增强(刘洋)、华安沪深300量化增强(许之彦)   虽然基金经理是2017、2019年才开始任职的,但任职后每年都跑赢指数3个点以上,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02 中证500   中证500的指数基金没那么多,且成立时间晚一些,如果按照沪深300的标准筛选的话,只能选出4只基金。   这其中,建信中证500指数增强(叶乐天)、富国中证500指数增强(李笑薇)任职日期都在2015年之前,且2015-2021年,每年都跑赢中证500,值得重点关注。   看总收益的话,2015-2021年,中证500涨了38.26%,两位老将都有大幅跑赢指数。     如果放宽标准,看2017-2021年的收益。   表现最好的是这3只:中金中证500指数增强(耿帅军)、天弘中证500指数增强(杨超)、创金合信中证500指数增强(董梁),都涨了70%+,跑赢两位老将(叶乐天、李笑薇)十几,甚至40多个点。   当然两位老将表现也不错,2017-2021年,中证500就涨了17.49%,两位老将也跑赢了指数20多,甚至40个点。     可能有人会问盛丰衍、杨梦,   他们收益更高。   (PS:杨梦管的博道中证500指数增强是2019年1月3日成立的,当时刚好是行情上涨的起点,而杨梦的基金还处于建仓期可能拉低了一部分收益)     总的来说,指数增强基金的江湖存在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说法,求稳的话,不妨选老将管的基金。求收益的话,新人管的基金冲劲更足。     03 中证1000   中证1000,成分股有1000只,股票数量多,且市值小,更容易创造超额收益。   几只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包括中证1000ETF,每年都能跑赢指数几个点。     长期业绩上,2019-2021年,中证1000涨了80.82%,几只指数增强基金相对指数的超额收益还是很明显的。   至于怎么选,徐幼华、王平、乔亮、叶乐天都是成名已久的量化大神,而且长期做得好的中证1000指数基金也就4只,不妨都选。     04 创业板   创业板指数增强基金就没那么多纠结了。   2018-2021年,创业板指涨了89.58%,几只创业板指数基金虽然跑赢了指数,但并没有跑赢几个点。   反倒是长城创业板指数增强表现不错,涨了143.2%,跑赢指数50多个点。   另一只创业板指数增强基金,诺安创业板指数增强,是2019年5月份由分级基金转化而来的,这两年表现也不错,每年都跑赢了创业板指将近7个点。   (PS:博时创业板ETF是2018年底转型成创业板ETF的,所以2015年大幅跑输创业板)       05 科创50&科创创业50   科创50方向,目前只有指数基金。   这4只科创50指数基金,2021年平均涨了1%,今年平均跌了24%。   同期,科创50的涨跌幅分别是0.37%、-24.09%,也就是说4只科创50指数做到了跟踪指数,但没有做到超越指数。   科创创业50方向,   去年6、7月份也集中成立了一批指数基金。   看收益的话,去年9月份以来平均跌了24%,也和指数跌幅差不多,没有跑出超额收益。   今年8月底倒是成立了一只指数增强基金,不过规模还不大。     总的来说,这两个方向的指数增强基金还比较稀缺,希望新成立的增强策略ETF能填补这个空白。     *文中提到的基金和组合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请谨慎决策* 关注我,记得加星标哦~
【更多阅读】
为什么买指数? |  指数基金诞生史 | 指数定投指南 | 主动VS被动怎么选? 沪深300 |  中证500 | 医药指数 | 双创50 | 白指数 | 泛科技指数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