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能力圈:张坤、萧楠、金梓才,含电量0!

拾三圆 2022-07-21 00:06

原创 金社长 拾三圆

前几天吧,是盼着二季报早点来,迫切地想知道各位大佬们是怎么想的。

结果到了今天,基金公司们扎堆一起公布季报,又让人应接不暇,疲于应对。

看季报还是能学到很多内容的,尤其是有些基金经理的文字,让你感觉不是在看投资报告,而是在学习哲学。

比如我们昨天提到的焦巍,金句频出,每个字都值得揣摩一番。

昨天我们学习了银华李晓星、焦巍,睿远傅鹏博,泓德王克玉和邬传雁,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些百亿老将对新能源并没有那么青睐。

而今天易方达、华安、嘉实、招商、万家这几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都公布了二季报。

再一次发现几位大佬,都对新能源比较保守,他们都比较坚守在自己的能力圈。

一、易方达三剑客

张坤、萧楠和陈皓,易方达三剑客,各有特色,各有优势。

前几天陈皓刚刚成功募集了百亿基金,凭借着持仓相对均衡的持仓风格,他近两年的业绩可圈可点。

而且,他也是三剑客中,唯一加仓新能源的基金经理。

陈皓在二季报中提到:考虑不可控因素较多,本基金在市场波动过程中维持了中性仓位和较为均衡的行业配置,并在市场底部增配了新能源产业链中的上游资源相关标的,为组合带来了较为明显的超额收益。

陈皓其实在一季度,已经配置了不小比例的新能源,又在二季度进行了抄底。

目前天齐锂业已然是易方达新经济第一大重仓股、易方达科翔第二大重仓股。

陈皓的总管理规模已经超过了400亿元,如果不算品质动能三年持有,管理规模基本与一季度相当。

另外从股票仓位上来看,陈皓管理的股票仓位一向是比较低的,只不过二季度进行了一部分的加仓,说明陈皓对后市还是比较看好的。

陈皓的风格一直是偏稳健的,低于市场平均的股票仓位,较低的前十大重仓股占比,低行业集中度。

三个“低”造就了陈皓持仓的均衡,也让陈皓相对于另外两位有了更低的回撤率。

所以,陈皓抄底成功新能源,除了本身看好之外,也有行业均衡配置的诉求。

说完陈皓,再来说说张坤和萧楠。

张坤在这次二季报中也写了较多篇幅,有很多肺腑之言。

他认为:“在对未来进行预判时,网络媒体栩栩如生的报道、生动的画面感、连续的发生以及自身过多的关注,都更容易引起判断偏差。并且当我们过于关注某件事时,我们会对记忆中的原因进行搜索,当发现有回归效应时,就会激活因果关系解释,但事实上这未必能站得住脚。”

他其实只想传达一种理念,就是抛开纷扰繁杂的表面,我们应该关注事实本身。

“个股方面,我们仍然持有商业模式出色、行业格局清晰、竞争力强的优质公司。”

所以他的重仓个股基本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只是进行了一些微调。增加了医药等行业的配置,降低了科技、金融等行业的配置。

易方达蓝筹精选的前十大重仓股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仅仅是将海康威视换成了药明生物,并降低了招商银行的比例。

最明显的一点是,四大白酒企业已经被几乎打满,包揽了前四大持仓。

看来张坤对消费,对白酒的偏爱,一直没有改变过,始终如一,值得钦佩。

最后看看萧楠。

萧楠擅长的是消费,与张坤不同的是,除了白酒,萧楠还买了些运动鞋服,比如李宁和特步。

易方达消费精选最新的十大重仓股中,有6只白酒,加美团和腾讯。

除了白酒的定位不同,再加了点李宁特步之外,其他的几乎跟张坤非常类似。

张坤和萧楠更为类似的是,他们都几乎不持有新能源的任何股票。

二、广发刘格菘

刘格菘今年以来业绩同样表现不佳,可能是规模大了以后,相对更均衡了,也就失去了一些进攻性。

在老将中,刘格菘算是对新能源比较热衷的一位,这源于他本身就是科技行业研究员出身。

广发双擎二季度反弹了差不多26%,我想这主要也是新能源的功劳。

其实一季度第一重仓股圣邦股份并没有被刘格菘减持,只不过二季度它跌得比较多,重仓股的头把交椅才交给了小康股份。

刘格菘在二季报中也写了非常多的内容。

他认为:“投资中最大的贝塔来自于时代背景,过去的互联网浪潮、智能手机浪潮都诞生了一大批大市值的优秀企业。未来的科技创新、高端制造能否带来新的时代浪潮,取决于我们国家能否真正进入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刘格菘认为我国已经具备了成功进入内生性创新引领发展阶段的三个重要条件:

(1)工业体系的完备性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2)产业集群效应决定了创新发展的效率。

(3)市场深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决定了创新回报。

最后,他说投资不该是“损有余补不足”,而应该是“马太效应”,强者恒强。

他对自己的配置的资产充满信心,也请投资者要有长期的信念。

三、财通金梓才

金梓才的行业轮动做得非常出色,曾经也一度因为对行业的判断让他站上了风口浪尖。

但是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今年以来,他管理的基金大部分盈利都是在10个点以上,并且创造了4月低点以来的新高。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金梓才并不持有新能源。

二季度金梓才基本延续了一季度的风格,主要以生猪养殖为主,然后再加了一些酒店,其他行业一概没有。

他在二季报中说到,生猪养殖整个行业去产能比想象的幅度大,甚至于很多上市公司出现了严重的去产能行为,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所以他并没有调整生猪养殖板块的持仓比例,继续在二季度坚定看好后续股价走势。

另外他也看好酒店和航空,这一点跟一季度路演的时候是一致的。

按照他自己所说,就是做好行业中观配置轮动,追求投资的前瞻性、可跟踪性和可复制性,在符合产业趋势的正确赛道上,投资较为优秀的公司

也就是吃鱼要吃鱼身。

四、最后

虽然刘格菘和陈皓都持有了较多的新能源,但是结合他们过往的持仓以及其他百亿大佬的二季报。

总体而言,大佬们对于新能源其实是相对保守的。

刘格菘买了较多新能源是因为他本身的科技属性,而陈皓则更是为了均衡配置。

至于其他的大佬们,都几乎不持有新能源的任何股票,他们往往只坚守在自己的能力圈内。

我自己瞎琢磨一下,可能会有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自身管理规模比较大,抱团新兴产业并不是个好选择,一旦减仓很容易造成踩踏。

第二,新能源的估值已经较高,何况涨幅巨大,而大佬们都是价值投资为主,新能源对他们来说并不具备性价比。

第三,清楚自己的能力边际比超额收益更重要,否则就算赚钱,也不知道为何而赚,总有一天会原原本本还回去。

最后,总结一下我对二季报大佬们的感受,对于投资,百亿大佬认为坚守能力圈更为重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