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奴贸易


简介
  最早开始黑奴贸易的是阿拉伯帝国时期,自建朝以来,阿拔斯王朝就不断从东非输入黑奴,押至南美

pic-info">被贩到美洲的黑奴

索不达米亚地区进行农业生产,其境遇十分凄惨。哈瓦立即派穆斯林阿里·伊本·穆罕默德自称是安拉的使者,使命是使奴隶获得自由和财富,深得广大奴隶的拥戴。869年3月,阿里率众起事,很快便聚成20万之众。871年,攻陷两河流域的重镇巴士拉,一度进至距巴格达仅20公里处,帝国首都岌岌可危。哈里发穆耳台米德派军征讨,剿抚两计并用。由于阿里在起义后未能及时兑现当初的允诺,义军力量被削弱。883年,黑奴起义在坚持了14年之后,惨遭失败,阿里被杀。在世界历史上,这次黑奴起义是与古代罗马斯巴达克起义齐名的大规模奴隶反抗斗争,它给哈里发国家以沉重打击。此后,阿拉伯从非洲输人奴隶的数量明显减少,整个社会中的奴隶制残余也渐趋消亡。
  黑奴贸易开始于15世纪,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大量的非洲黑人就这样来到了美洲。
  近代西方殖民扩展首先从非洲开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最早进行殖民活动的国家,葡萄牙又是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国家。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贸易的国家。背景
  新航路开辟后,首先是葡萄牙、西班牙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接着英国、法国、荷兰也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在美洲,欧洲殖民者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建立种植园的同时,肆意地屠杀和奴役印第安人,使印第安人人数锐减,无法为种植园提供足够的劳动力,于是种植园主开始买进非洲黑人,作为奴隶在种植园劳动,这就为欧洲奴隶贩子打开了道路。印第安文明的衰落
  印第安人创造的玛雅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之后的印加文明和阿兹克特文明都曾盛极一时。但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印第安人创造的财富都被掠夺尽失,土地被强占,连曾经盛情款待和帮助欧洲殖民者的印第安人也被大量的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人数在美洲大陆被发现之后急剧下降,多地方的印第安人被赶尽杀绝,古老的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是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的恶果。罪恶的黑奴贸易
  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乘船到达非洲,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俘获黑人之后,他们把黑奴运往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再把美洲的黄金工业原料运回欧洲。这就是被称为一本万利的“三角贸易”,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一天,在广阔孤寂的大西洋上,一艘神秘的海盗船从欧洲驶向非洲沿海。究竟是谁驾驶着海盗船?他们又要做什么呢?原来,这是欧洲殖民者组织的“捕奴队”。“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是他们活动的主要场所。最初,他们偷袭非洲黑人村庄,烧毁房屋,把精壮男子掳走。这种直接用武力掳掠的罪恶勾当,引起了非洲人民激烈反抗。于是他们改变手法,由他们出枪,挑动一些非洲酋长从事猎奴活动,然后他们再用枪支弹药、甜酒、纺织品和其他商品向酋长们收买黑人,卖作奴隶。这样,猎奴活动不仅遍及非洲沿海,而且深入内地,给非洲造成了更为严重的破坏。在非洲沿海,欧洲殖民者设立要塞和商站。被掳的黑人成串的押往那里的奴隶市场,让奴隶贩子“选购”。买卖双方拍板成交以后,奴隶贩子就用烧红的烙铁,在奴隶的臂上和胸前打上带有公司纹章的烙印。然后奴隶被关到要塞和商站的地牢,等凑满一批就赶他们上船,运往美洲。运到美洲的黑奴,再运往黑奴市场供美洲的种植园主购买。
  运往黑人奴隶的大西洋航线是一条死亡线。从西非到非洲,黑人奴隶要经受六到十周的生活磨难。首先,运奴船经常超载,从书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一条90吨的船竟载运了390名奴隶,或100吨的船载运了414名奴隶。船上每个奴隶分得的空间只有5.5英尺长、16英寸宽。黑奴一个挤着一个,就像书架上排列的书本一样。每两个黑奴并肩锁在一起,右腿对左腿,右手对左手。每个黑奴躺的地方比棺材还小,活动严格受到限制。其次,黑奴生活在拥挤的船舱里,空气污浊,流行病猖獗,加上饮食恶劣,淡水供应不足,导致体弱多病。很多奴隶染上传染病后被抛入大海,葬身鱼腹。
  第一章黑奴贸易的盛行
  非洲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在古代文明发展的多极世界中,非洲占有一席之地。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埃及古代文明。北非沿海曾经是地中海古代文明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元7世纪以后,伊斯兰文化在北非、东非沿海及西苏丹等地的传播,使这些地区经济文化出现了新的繁荣。在广大撒哈拉以南地区,经过长期稳定的发展,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黑人文化。到16世纪以前,非洲跟欧亚大陆一样,已处于前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如果没有殖民主义者的入侵,非洲社会将循着自己的轨迹向前演化发展。
  在古代和中世纪,黑人就经由撒哈拉商道、尼罗河及印度洋贩卖到南欧、阿拉伯世界、波斯、南亚等地。在那个时代,由于生产力太低,奴隶买卖是普遍现象,而不是黑人所特有的,也有白人被卖给黑人为奴。
  但是,近代殖民主义的入侵打乱了非洲正常的社会发展进程。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非洲变成商业性猎获黑人的场所。黑奴贸易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成为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数以千万计的非洲黑人背井离乡,漂洋过海,被贩卖到美洲以及印度洋、亚洲由殖民者开办的种植园和矿井中工作,另一些黑人在捕奴、掠奴战争及贩运途中死去。非洲人民及其社会经济生活受到空前浩劫。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而万恶的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却随着贩卖和奴役非洲黑人而兴盛起来。马克思曾指出,非洲变成商业性猎获黑人的场所,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之一,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后来,黑奴贸易以及美洲的黑人奴隶制又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金。因此可以说,资本主义从头到脚沾满了非洲人民的鲜血。
  黑奴贸易大约经历了四个世纪。除奥地利、波兰和俄国等少数国家外,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美国都先后参与了这一罪恶活动。综观黑奴贸易的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成三个时期: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为第一时期;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为第二时期,由于美洲种植园的发展,黑奴贸易在这一时期走向高潮;1807—1808年英、美两国通过禁止奴隶贸易的法案以后,黑奴贸易进入第三时期。这时奴隶贸易在法律上已被禁止,但黑奴走私贸易却兴盛起来。直至1890年7月布鲁塞尔会议作出废除非洲奴隶贸易的决议,黑奴贸易才算正式终止。
  如果按照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决定的不同贸易性质来划分,那么整个黑奴贸易史也可分成三个阶段:15至17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王室及随后荷兰、英国、法国等以特许公司为代表的商业资本占统治地位,黑奴贸易实行的是垄断贸易;18世纪,工业资本冲破了商业资本垄断,黑奴贸易进入自由贸易阶段;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近代大工业的出现而在法律上废除了奴隶贸易,19世纪黑奴走私贸易盛行。
  本章叙述16世纪至19世纪初300年间黑奴贸易的盛行,及其对世界和非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一、十六世纪及十七世纪上半叶的黑奴贸易
  1441年,由安陶·贡萨尔维斯和努诺·特里斯陶率领的一支葡萄牙探险队,在布朗角附近沿海劫掠了10名非洲黑人,带回里斯本出售,是为黑奴贸易的开始。在15世纪后半叶,葡萄牙人从西非沿海贩运黑奴去本国充当家务和农业劳动力,或贩运至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和佛得角群岛等大西洋岛屿新辟的甘蔗种植园中工作,每年贩奴大约500—1000名。但是,直到16世纪初,葡萄牙人在西非的黑奴贸易,其价值远远赶不上黄金、象牙、胡椒等非洲产品贸易。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的托德西拉斯条约是列强第一个瓜分世界的条约,它确定以佛得角以西370里格为西、葡两国势力范围的分界线,两国在美洲的势力范围以西经46度为界。从此,非洲、亚洲及巴西归属葡萄牙,美洲其他地区归属西班牙。
  16世纪,西班牙人在向西印度群岛及美洲大陆进行扩张掠夺的过程中,对土著印第安人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屠杀,并企图奴役印第安人,但没有成功。西班牙人发现,印第安人不适宜于繁重的田间劳动,一个黑人奴隶顶得上四个印第安人。为了满足那里发展热带作物种植园及开发矿藏对劳动力的需求,他们决定从非洲运进黑人。1501年,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不到10年,伊斯帕尼奥拉岛就从葡萄牙运进了第一批黑奴。这是向美洲贩卖奴隶的滥觞,也是美洲实行黑人奴隶制的开端。1518年,第一艘来自非洲的贩奴船到达西印度,开始了非洲与美洲之间直接的黑奴贸易。到1540年,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每年运进的黑奴可能已达1万人。
  16世纪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的贩奴活动主要在两个地区:一个是上几内亚,即从佛得角群岛到塞拉利昂沿海。佛得角群岛的最大岛屿圣地亚哥岛曾经是经营上几内亚贸易的中心。一些原在佛得角群岛定居的欧洲人陆续移居到上几内亚沿海,甚至溯冈比亚河而上,在这一带建立了许多小据点,从事贩奴及其他商业活动。另一个是刚果河口及其以南地区。16世纪初,不仅葡萄牙商人,而且应刚果国王阿方索之邀派去的葡萄牙传教士、教师、工匠(裁缝、制鞋匠、泥瓦匠、制砖工)等,都以帮助刚果发展经济为名而行贩奴活动之实。到1526年,刚果国内局势变得很糟,以至阿方索写信给葡萄牙国王诉说:“这个国家每个角落都有许多商人。他们将毁灭这个国家。人们每天在遭受奴役和劫掠,甚至贵族和王族成员也不能幸免。”圣多美岛在16世纪成为几内亚湾及刚果至安哥拉沿海的贩奴基地。1493年,欧洲人开始在该岛定居;1499年,建立了第一个甘蔗种植园。16世纪上半叶,这里成为欧洲蔗糖的主要来源。16世纪20年代起,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葡萄牙商人深入圣萨尔瓦多内地,可能远至扎伊尔河上的马莱博湖。
  及在南方的恩东戈,从事贩奴活动。从贝宁湾、刚果、安哥拉等地运来的黑奴,或留在当地种植园工作,或被转运黄金海岸、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群岛和葡萄牙本土,16世纪30年代开始又直接转运去美洲,16世纪中叶成为非洲向美洲贩运黑奴的主要转运站。圣多美岛在1530—1560年间达到繁荣的顶点,是当时葡萄牙主要的海外领地之一。奴隶和甘蔗是其两大财富。柯廷引用N·迪尔的估计数认为,在整个黑奴贸易期间,圣多美运进了10万名奴隶。
  1576年葡萄牙人在罗安达湾建立了圣米格尔堡作为基地,从此刚果河口以南的黑奴直接从这里贩运去美洲,而不再经由圣多美转运。这里逐步发展成为安哥拉和刚果的奴隶贸易中心之一。到16世纪最后25年,从非洲直接向西印度诸岛及美洲大陆输出奴隶的
  南大西洋贸易体系已经确立起来。向欧洲及大西洋诸岛(马德拉、加那利和佛得角诸群岛)输出的奴隶仅占非洲输出总数的17%。1600年以后输往欧洲的奴隶,大部分也是转运去西印度的。同时,从16世纪末17世纪初起,美洲奴隶来源从西非迅速转向刚果安哥拉地区。其中至少有两个因素值得提及:第一,圣多美的甘蔗种植园面临巴西的竞争,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逐步衰落,这意味着几内亚湾本身对刚果安哥拉奴隶的需求减少了;第二,从17世纪初起,葡萄牙人开始在罗安达内地诉诸军事行动,或通过直接掠夺,或通过同当地非洲人的贸易而获得了新的奴隶来源。但是,直至17世纪中叶,美洲对非洲黑奴劳动力的需求量以及因此而形成的贩奴的数量毕竟有限。
  二、十七世纪中叶以后黑奴贸易兴盛的原因
  在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上,美洲的直接奴隶制曾经是欧洲资产阶级工业的基础。17世纪中叶起,欧洲由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例如,咖啡成为主要饮料、蔗糖消耗量激增等),对热带产品需求量与日俱增,从而促使西印度及美洲大陆生产热带产品的奴隶种植园获得巨大发展。这成为黑奴贸易兴盛的原因。
  1625年第一批英国移民来到巴巴多斯,种植烟草、棉花、蓝靛等作物。
  1641年首次引种甘蔗,巴巴多斯因而被称为“西印度糖岛之母”。这里运进黑奴数量便由此成倍增长。以后,甘蔗种植迅速推广到背风群岛及牙买加、安提瓜等岛屿。在甘蔗引进英属西印度殖民地后的二十多年,蔗糖占到伦敦从殖民地种植园进口总值的将近一半,超过了烟草。17世纪末18世纪初,牙买加种植园的发展逐渐取代巴巴多斯的地位,其运进黑奴的数量也超过巴巴多斯,奴隶与白人的比例高达10比1。在法属西印度,1635年瓜德罗普岛先引种烟草,17世纪中叶以后又陆续引进甘蔗、咖啡等热带作物。影响
  黑奴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悲惨耻辱的一页,它持续了400多年,使非洲损失了1亿多人口,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经济社会倒退。贩卖黑奴还孳生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黑奴贸易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也为美洲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通过屈辱的强制迁徙,黑奴们把古老的非洲文化带到了美洲,这对后来美洲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热门词条

应收账款 区域货币 区间估计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资本成本 单向定单 金融危机 外汇通 认可 外汇佣金 汇率 资产 ISO 经济 增量成本 服务 CFO MIT 加工 什一税 租赁期 销售 股价反弹 SME 抽签偿还 REF MG金融集团 技术 空头陷阱 市场 美元 股利收入 中小企业 资本 美国 两会 中国股市 备付金率 价格 吊空 指数 股灾 葡萄牙币 pt 调至市价 清算 电子汇兑 下降三角形 Writer 税粮 FDI width Theta peg MACD 巴塞尔资本协议 冲账 管理 艾略特波段理论的含义 贴现现金流 外汇交易法 短期同业拆借 银行 消费发展战略 拔档 联系汇率制度 延期付款汇票 Exposure 短期国际商业贷款 公司 金融中介理论 阴烛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金融) 标准普尔(S&P) 外汇 美国贝勒大学 汇差清算率 正利差 分期付款汇票 软通货 出口物价指数 选择权买方 集中竞价 百分比回撤 无记名汇票最低报价戴维·凯特标准·普尔 500指数抵押品持平德国工业产值德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成本协同效益 非农就业人口 交易 德国伊弗研究所景气调查 持平 道琼斯公用事业平均指数 指示汇票 金融 产品竞争力 财务指标 盈利能力比率 外汇实盘交易方式 Quote 国际收支差额 货币 外汇实盘交易指令 什么是外汇市场的过分反应 南洋商业银行 货币期货交易 BBC制度 波浪理论与新闻价值性的关系 希腊德拉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