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改革


  

pic-info">证券交易

股权分置改革的含义
  股权分置改革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制度改革,就是政府将以前不可以上市流通国有股(还包括其他各种形式不能流通股票)拿到市场流通
  以前不叫股权分置改革,以前叫国有股减持,现在重新包装了一下,再次推出。内地沪深两个交易所2.45万亿元市值中,现在可流通股票市值只有8300亿元,国有股等不可流通股票市值达1.62万亿元。如果国有股等获得了流通权,沪深两个交易所可流通股票一下子多出两倍,市场只可能向一个方向前进,那就是下跌。如果再考虑到国有股基本是一元一股获得,而流通股大都是几倍、十几倍的溢价购得,那流通股东国有股减持中所蒙受的损失也就很容易看清了。 相关概念

股权分置

  非流通股与流通股这二类股份,除了持股的成本的巨大差异和流通权不同之外,赋于每份股份其它的权利均相同。由于持股的成本有巨大差异,造成了二类股东之间的严重不公。
  这种制度安排不仅使上市公司或大股东不关心股价涨跌,不利于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越来越影响到上市公司通过股权交易进行兼并达到资产市场化配置的目的,妨碍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
  最开始提的是国有股减持,后来提全流通,现在又提出解决股权分置,其实三者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国有股减持

  包含的是通过证券市场变现和国有资本退出的概念。

流通

  包含了不可流通股份流通变现概念。
  而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一个改革的概念,其本质是要把不可流通股份变为可流通股份,真正实现同股同权,这是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后,可流通股份不一定就要实际进入流通,它与市场扩容没有必然联系。明确了这一点,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并在保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标准
  只有一项,就是: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中所有股份的持股成本是否相同。 股权分置的由来
  第一阶段,股权分置问题的形成。我国证券市场在设立之初,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总体上采取搁置的办法,在事实上形成了股权分置的格局。
  第二阶段,通过国有股变现解决国企改革和发展资金需求的尝试,开始触动股权分置问题。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上半年,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资金需求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开始国有股减持的探索性尝试。但由于实施方案与市场预期存在差距,试点很快被停止。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颁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是该思路的延续。但同样由于市场效果不理想,于当年10月22日宣布暂停。
  第三阶段,作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一项制度性变革,股权分置问题正式被提上日程。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这一问题随着新股发行上市不断积累,对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不利影响也日益突出。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问题

第一,市场供需失衡问题。

  三分之二的非流通法人股,一旦被允许卖给个人投资者并在市场流通,似乎会导致市场股票供应的剧增,如果对股票需求跟不上大幅度增加的供应,可能会导致股价的大跌。股权分置时刻威胁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尽快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扫除一个重要的障碍。

第二,股东利益冲突问题。

  流通股与不流通法人股的长期法定分割导致上市企业收入分配问题上面临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明显及长期利益冲突
  流通股东认为国有大股东当初上市时并没有以现金市场上购买股份,而是以低于真正市场价的资本估值而获得股份及控股权,因此认为吃了亏,需要在股权分置改革时获得补偿。
  到底需要补偿多少?没有人讲得清楚。显然,这是一个大股东流通股小股东讨价还价的问题。中国证监会在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很明确地将讨价还价的细节交给了每一个上市公司自己去处理,但规定股改方案必须经过三分之二流通股东同意及三分之二全体股东同意。这一政策是2005年股改可以顺利推行的关键,因为它一方面使得证监会可以超脱于具体的利益分配,另一方面也限定了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讨价还价的相对力量, 中国股改势在必行大大降低了股权分置改革的交易成本与阻力。
  由于大部分企业的大股东国有企业公司,相对较好说话,他们对流通股小股东的让步也就比较大,小股东股权分置改革中获得补偿的股份数平均达到流通总量的30%之高。
  有学者和专家认为改革中,国有股让利太多,但也有流通股持有人认为国有股让利不够而拒绝改革方案。
  市场参与者将注意力聚焦在这些讨价还价的细节上,显然合理而正当。但同样,在各方博弈中,再分配的绝对公平显然只能是理想化的要求。对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真正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与小股东能不能有双赢的机会———上市企业管理生产力及业绩有实质性的改进。
  企业素质的改进应该是股权分置改革最重要的目标,可惜内地在这方面的讨论很少,注意力都集中在市场供需平衡及股东利益冲突这两个问题上了。企业素质的改进与企业控制权直接相关,而股权分置往往导致企业控制权的僵化。

第三,控制权僵化的问题。

  三分之二的法人股不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流通,这意味着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特别是其国企母公司,对上市公司具有不可动摇的控制权。某个大股东企业控制权如果运用不当,企业经营必然出问题。
  股权分置改革,企业生产力将下降,利润减少,股价下跌。
  在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当一个上市公司股价因为经营不善而跌到一个很低的水平时,一些策略性投资者就可以介入,大量收购公司股票,或以收购兼并的形式,成为控股股东,并撤换管理层、更改经营方式、提高生产力及业绩。
  具有中国特色的股权分置制度完全限制了企业控制市场的存在与发展,有能力的大股东无法替代无能的大股东企业也就无法在市场压力下通过优胜劣汰而有系统地扭亏为盈,持有烂股的小股东也就无法借收购兼并来翻身,日久天长,股市也就失去活力而一蹶不振。 股权分置的发展阶段
  股权分置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股权分置问题的形成。
  中国证券市场在设立之初,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总体上采取搁置的办法,在事实股权分置改革上形成了股

pic-info">股权分置改革

权分置的格局。

第二阶段:

  通过国有股变现解决国企改革和发展资金需求的尝试,开始触动股权分置问题。
  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上半年,为了解决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资金需求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开始进行国有股减持的探索性尝 试。但由于实施方案与市场预期存在差距,试点很快被停止。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颁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是该思路的延续,同样由于市场效果不理想,于当年10月22日宣布暂停。

第三阶段:

  作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一项制度性变革,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正式被提上日程。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股权分置改革的作用

作用一:

  首先是为了贯彻落实股权分置改革的政策要求,适应资本市场发展新形势;

作用二:

  其次,为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工具促进公司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公司自身角度来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

pic-info">股权分置改革

有利于引进市场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机制和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流通股东来说,通过股改得到非流通股东支付的对价流通股东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作用三:

  再次,消除了股权分置这一股票市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有利于股票市场的长远发展。 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

资本市场改革的里程碑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中国证券市场自成立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举措,其意义甚至不亚于创立中国证券市场。随着试点公司的试点方案陆续推出,随着市场的逐渐认可接受,表明目前改革的原则、措施和程序是比较稳妥的,改革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有著名的业内人士把股权分置问题形容成悬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只有落下来才能化剑为犁,现在这把“锋利之剑”已开始熔化。

方案有望实现双赢

  三一重工、清华同方和紫江企业三家试点方案,虽然在具体设计上各有不同,但毫无例外地采用了非流通股东流通股东支付对价的方式。
  三一重工流通股东将向流通股东支付2100万股公司股票和4800万元现金,如果股票部分按照每股16.95元的市价(方案公布前最后一个交易日2005年4月29日收盘价)计算,则非流通股东支付的流通对价总价达到了40395万元。按照非流通股东送股之后剩余的15900万股计算,非流通股为获得流通权,每股支付了约2.54元的对价
  紫江企业流通股东将向流通股东支付17899万股公司股票,相当于流通股东每10股获送3股,以市价每股2.78元计,流通对价价值约为49759万元,按照非流通股东送股后剩余的66112.02万股计算,相当于非流通股每股支付了0.75元的对价
  清华同方流通股东每10股获转增10股,非流通股东以放弃本次转增权利对价换取流通权。虽然非流通股东表面上没有付出股票现金,但由于其在公司占有股权比例的下降,以股权稀释的角度考虑,非流通股东实际支付了价值5.04亿元净资产股权流通股东
  按照改革方案,三家公司流通股对应的股东权益均有所增厚。不过,其来源却各有不同:三一重工和紫江企业流通对价来源于非流通股东,而清华同方的流通对价来源于公积金
  另外,三家公司在方案设计中,还各自采用了一些不同的特色安排,成为方案中的亮点所在。三一重工宣布,公司将在本次股权改革方案通过并实施后,再实行200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由于其2004年度还有10转增5派1的优厚分配预案,因此持股比例大幅上升的流通股东因此也就享有更多的利润分配权。
  紫江企业的亮点是:非流通股东除了送股外,还作出了两项额外承诺:对紫江企业拥有实际控制权的紫江集团承诺,在其持有的非流通股份获得上市流通权后的12个月期满后的36个月内,通过上证所挂牌交易出售股份数量将不超过紫江企业股份总额的10%,这较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的时间有所延长;在非流通股的出售价格方面,紫江集团承诺,在其持有的非流通股份获得上市流通权后的12个月禁售期满后,在12个月内,通过上证所挂牌交易出售股份价格将不低于2005年4月29日前30个交易收盘价均价格的110%,即3.08元。无疑,这些个性化条款是保荐机构和非流通股东共同协商的结果,对出售股份股价下限的限制和非流通股分步上市期限的延长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这部分股份流通市场带来的压力,也反映出大股东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
  有专家认为,总体说来,试点方案尊重了流通股东含权预期,可行性强,照这条路走下去,有望实现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双赢局面。

揭开中国证券市场新篇章

  随着试点方案的陆续发布,试点工作正有序进行。股权分置问题是中国证券市场最基础、最关键的问题,也是中国证券市场的老大难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其改革的复杂性和难度有目共睹。面对困难?管理层敢于碰硬,知难而上,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可以预见,解决股权分置---这一具有里程碑式的改革将重写中国的证券市场历史。
  股权分置试点方案是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的一大创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将促进证券市场制度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有助于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其次,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可实现证券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定价机制,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促使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利在长远;第三,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原则使得改革试点的成功成为可能,这将提高投资者信心,使我国证券市场摆脱目前困境,避免被边缘化,其意义重大。有业内专家表示,“流通含权”预期的兑现,显而易见地可以大幅降低国内市场估值水平与国际接轨压力的效果。因此,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不是加剧市场结构分化的过程,而是减轻了市场结构调整的压力。
  另据一些权威机构测算,目前国内A-H股估值差大约在30%左右,如果全流通方案平均达到按10:3送股除权效果,A-H股的实际价差水平可能不再显著。随着中国股票市场走出制度性障碍的阴影,流通含权预期的实现和实际估值水平的系统性下移,将为市场长期走牛奠定基础。
  毋庸讳言,在股权分置的试点过程中无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市场参与各方要把思想统一到齐心协力促使改革成功这一共同目标上来,为股权分置问题解决创造有利的环境氛围。市场参与各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大局为重,改革才能成功。
  股权分置问题的妥善解决,将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目前试点方案开始为市场认可,改革开始进入关键阶段。尽管其攻坚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可以类比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太平洋战场的“中途岛大海战”,尽管距离最后的胜利还有大量的战斗,但是曙光已经初现,转折正在到来。只要参与各方同心协力,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迎来最后的胜利。

热门词条

应收账款 区域货币 区间估计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资本成本 单向定单 金融危机 认可 汇率 外汇通 外汇佣金 资产 经济 ISO 服务 增量成本 CFO 加工 MIT 什一税 租赁期 销售 股价反弹 SME REF 抽签偿还 技术 MG金融集团 空头陷阱 市场 美元 股利收入 中小企业 资本 美国 两会 中国股市 备付金率 价格 吊空 指数 股灾 葡萄牙币 pt 调至市价 下降三角形 清算 Writer 电子汇兑 FDI 税粮 Theta width peg MACD 巴塞尔资本协议 冲账 艾略特波段理论的含义 银行 管理 外汇交易法 贴现现金流 短期同业拆借 拔档 联系汇率制度 消费发展战略 延期付款汇票 Exposure 公司 短期国际商业贷款 阴烛 金融中介理论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金融) 标准普尔(S&P) 美国贝勒大学 正利差 汇差清算率 外汇 分期付款汇票 软通货 出口物价指数 选择权买方 集中竞价 百分比回撤 无记名汇票最低报价戴维·凯特标准·普尔 500指数抵押品持平德国工业产值德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成本协同效益 非农就业人口 德国伊弗研究所景气调查 交易 持平 金融 道琼斯公用事业平均指数 指示汇票 产品竞争力 Quote 财务指标 盈利能力比率 外汇实盘交易方式 货币 外汇实盘交易指令 国际收支差额 BBC制度 什么是外汇市场的过分反应 货币期货交易 波浪理论与新闻价值性的关系 希腊德拉马克 南洋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