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冲突

 

 

经济理论

经济学家马歇尔经济理论中关于规模经济垄断弊病之间的矛盾的

马歇尔冲突

观点。
 

马歇尔认为:自由竞争会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又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场垄断,而垄断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必然阻止竞争,扼杀企业活力,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因此社会面临一种难题:如何求得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有效、合理的均衡,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

“马歇尔冲突”适用于收益递增(成本递减)的行业,如电信业、银行业

人们总是难以避免在两难中选择,对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这位剑桥学派的掌门人在对价格机制的诠释方面,表现得才华横溢,但面对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之间顾此失彼的矛盾,却显得一筹莫展。是去追求规模经济而宁愿扼杀竞争的活力?还是为了保持竞争的活力而去牺牲规模经济?马歇尔将这道世纪难题留给了后人。在此之后,围绕着这个问题,经济学家们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辩论,并逐步形成了一门新的经济理论——产业组织理论。

 经济学的中心议题是资源的配置问题,即如何将有限的经济资源做最佳配置,以满足人类的需要。古典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认为,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竞争就像一支无形的手,支配着人、财、物等资源在各产业间移动,从而使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相均衡,使资源的利用趋于合理,这就是西方经济学中“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具体说明

具体地说,一个社会有限的经济资源是如何达到最合理分配的呢?西方经济学认为,担此大任的是价格和竞争。价格以及由价格而来的利润就像一盏信号灯,指示着哪种商品生产、哪个产业部门的资源分配过多或资源分配不足。分配过多则生产过剩价格下跌,无利可图;分配不足则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获利丰厚。这样,在价格机制的引导下,追求个人利益的竞争就会使资源从无利可图的地方转移出来,投向获利丰厚的部门,从而达到资源产业间的合理分配,使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趋向均衡

同时,在生产同一种商品的劳动者之间,还存在着劳动生产率、进而表现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别。那么,成本较低的生产者就可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产品,赢得更多的顾客和市场占有率,从而使它的生产能够进一步扩大,占有更多的资源。相反,那些成本较高的生产者就会在竞争中失去顾客,失去市场,并最终失去手中的资源。这样价格和竞争又可以向效率更高的生产者分配资源。由于价格机制的引导作用是自动的,无需任何人费心劳神,因此,只要保持充分的竞争,经济资源的配置最终总能达到最优。正是基于这种看法,西方经济学认为,自由竞争是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进步的原动力。这一信条后来经过马歇尔的包装和诠释,显得更加完美和诱人,以至于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把维护自由竞争作为经济学的第一要务。

经济学归根结底是一门指导人们如何作出选择的学问,作出选择之所以必要,首先是因为现实世界存在的诱惑太多。19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的飓风席卷整个世界,致使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在技术和物质上成为可能。于是,人们开始对规模经济抨然心动。所谓规模经济,通俗地讲就是大规模生产带来的好处,这里所说的经济,实际上是指节省、效益或者好处的意思。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很多的工业部门具有规模节约的特点,即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其单位产出的平均成本是不断下降的,生产越多,平均成本越低。在这种具有规模经济产业中,与其让很多企业相互竞争,每家都生产一点,谁都吃不饱,平均成本居高不下,倒不如把全部生产都交给少数几家,甚至是一家企业,让它(们)开足马力,社会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把平均成本降到最低。

举例说明

以长途电话为例,如果允许许多企业开展竞争,去铺设各自相互重叠的通讯网,无疑会导致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让其中的一家企业扩大规模,将所有的业务都交给它经营,反而对整个社会都是有利的。充分享有规模经济,对提高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经济效益,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根据1959年英国学者马克西和西尔伯斯通对汽车工业研究,当一种车型的年产量从1000辆增加到10万辆时,单位成本将下降5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国际企业兼并浪潮风起云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追求规模经济

不幸的是,每个产业市场规模都不是无限的,当有限的市场规模和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行动碰在一起时,必然导致生产越来越集中,企业的数目不断减少。最终有可能形成一个独霸市场的垄断寡头,从而使它获得人为操纵价格的力量。即使在少数几个企业占有某一产业大部分生产的垄断市场上,它们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也常常可以通过合谋或组成卡特尔等形式,控制这一产业价格,扭曲市场配置资源机制

比如:某一产业产能力出现了过剩,如果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一部分资源就应从该产业中退出,但由于市场垄断扼杀了自由竞争,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就有可能通过在暗地达成协议,来限制产量,维持固定价格,使这些企业在开工不足、设备闲置的情况下安然无恙地生存下去,不发生资源的移动。这显然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反过来,如果某一产业产能力不足,垄断寡头又通过设置种种壁垒,阻止资源的流入和新企业的出现,从而使自己安享超额利润。这样,一旦垄断价格得以形成,企业间的价格竞争就不存在了,垄断企业市场地位就会相对稳定下来。竞争的压力大大减小了,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动力也就相应地减弱了。列宁在他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文中曾举过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美国有个欧文斯发明了一个能引起制瓶业革命的制瓶机,德国制瓶工厂主的卡特尔收买了欧文斯的专利权,可是把这个发明品搁起来迟迟不用”。

一句话,大规模生产的好处令人垂涎欲滴,但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往往导致垄断的发展。它将使价格机制失去作用,资源市场配置机制遭到扭曲,自由竞争这一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被人为地扼杀,整个经济活动失去了活力。规模经济和竞争的活力之间这对难分难解的矛盾,最早是由马歇尔在他的名著《经济学原理》中揭示的,因此后人称这对矛盾为“马歇尔冲突”。

热门词条

应收账款 区域货币 区间估计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资本成本 单向定单 金融危机 外汇通 认可 外汇佣金 汇率 资产 ISO 经济 增量成本 服务 CFO MIT 加工 什一税 租赁期 销售 股价反弹 SME 抽签偿还 REF MG金融集团 技术 空头陷阱 市场 美元 股利收入 中小企业 资本 美国 两会 中国股市 备付金率 价格 吊空 指数 股灾 葡萄牙币 pt 调至市价 清算 电子汇兑 下降三角形 Writer 税粮 FDI width Theta peg MACD 巴塞尔资本协议 冲账 管理 艾略特波段理论的含义 贴现现金流 外汇交易法 短期同业拆借 银行 消费发展战略 拔档 联系汇率制度 延期付款汇票 Exposure 短期国际商业贷款 公司 金融中介理论 阴烛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金融) 标准普尔(S&P) 外汇 美国贝勒大学 汇差清算率 正利差 分期付款汇票 软通货 出口物价指数 选择权买方 集中竞价 百分比回撤 无记名汇票最低报价戴维·凯特标准·普尔 500指数抵押品持平德国工业产值德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成本协同效益 非农就业人口 交易 德国伊弗研究所景气调查 持平 道琼斯公用事业平均指数 指示汇票 金融 产品竞争力 财务指标 盈利能力比率 外汇实盘交易方式 Quote 国际收支差额 货币 外汇实盘交易指令 什么是外汇市场的过分反应 南洋商业银行 货币期货交易 BBC制度 波浪理论与新闻价值性的关系 希腊德拉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