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的定义
  固定成本(又称固定费用)相对于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
  固定成本的特征在于它在一定时间范围和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维持不变,但是,相对于单位业务量而言,单位业务量所分摊(负担)的固定成本与业务量的增减成反向变动。
  固定成本总额只有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才是固定的,这就是说固定成本的固定性是有条件的。这里所说的一定范围叫做相关范围。如业务量的变动超过这个范围,固定成本就会发生变动。
固定成本分类
  固定成本通常可区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为维持企业提供产品服务经营能力而必须开支的成本,如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财产税、房屋租金管理人员的工资等。由于这类成本与维持企业经营能力相关联,也称为经营能力成本(capacity Cost)。这类成本的数额一经确定,不能轻易加以改变,因而具有相当程度的约束性。
  酌量性固定成本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年度开始前,根据经营财力等情况确定的计划期间的预算额而形成的固定成本,如产品开发费、广告费、职工培训费等。由于这类成本预算数只在预算期内有效,企业领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确定不同预算期的预算数,所以,也称为自定性固定成本。这类成本的数额不具有约束性,可以斟酌不同的情况加以确定。
固定成本战略管理的认识
一、 传统成本管理 VS 战略成本管理

  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减少各种服务项目或内容、降低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减少各项显性支出短期行为来达到节约开支、控制成本的目的。它实质上采用“增加价值”的方法,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并没有把成本管理竞争优势结合起来。
  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挖掘企业的隐性成本,将成本信息的分析和利用贯穿于战略管理,为每一个关键步骤提供战略性成本信息,自始至终取得成本优势,从而形成企业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领先于对手。战略成本管理强调的是知己知彼,揭示企业同竞争对手相比的相对成本地位,并寻求成本持续降低的途径。也可以说是为了获得和保持企业持久竞争优势而进行的成本管理
  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求得在持续发展中增长和回报这两个关键。也就是所谓的“向管理要效益”。作为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成本管理已经替代传统的成本管理,成为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取得竞争优势的有利武器。
二、 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与范围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有价值链分析法、竞争对手分析法、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法等等。
  价值链分析法是一种寻求确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工具。企业价值链分析是通过对企业活动进行分解,以各种价值活动为基础确定成本与效益,考虑单个活动本身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权衡和取舍,从而确定企业竞争优势。当企业价值链上的所有活动累计成本小于竞争对手时,就具有了战略成本优势。
  竞争对手分析法是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价值链、优劣势、反应模式、竞争战略、乃至核心竞争能力等各方面的信息与证据,考虑其在竞争中的态势,采用的行动和反应,从而为企业决策的制定和经营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法是分析引起成本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控制企业日常经营中的大量潜在的成本问题。包括微观层次上的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和企业整体层次上的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
  战略成本管理包括固定成本战略管理和变动成本战略管理。前者普遍被理解为是固定的,没有管理的余地,更谈不上从战略的高度去进行,因而不被管理者重视。但事实上,从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充分利用供应商到轻资产结构;从间接费用的不合理摊销作业成本法的使用;从扩大产量、提高设备利用率、超产到增加固定费用摊销、降低单位成本等,都是可以管理的,而且是建立企业成本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固定成本战略管理具有新的价值
三、 科学地进行固定成本战略管理

  不同的行业资产投资比例不同,收益率也不同。例如,航空、邮电通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就远远高于相应的流动资产投入;而采矿、化工类行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投资要求都很高;流动资产投入大的行业多集中在日用消费品领域;而零售业对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投入普遍没有较高要求。同时,股本收益率告诉我们:不同行业之间,投资收益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同一行业内,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率普遍相关。事实可以证明,我们也可以预见固定资产投入越大,单位产品摊销的固定成本就越多,单位产品成本越高,利润就越少,投资收益率就越低。其中,衡量的标准就是固定资产周转率。对企业而言,弥补固定资产投资大却带来低收益的方法是生产附加值高(价格高)的产品和获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但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大的行业(比如星级宾馆、航空业)竞争非常激烈,提高价格是不可行的,因此要提高回报、获得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挖掘人的潜力是主要的经营途径,而科学设计、合理减少固定资产投入是关键的战略途径。
  (一)从固定资产投资角度,采用轻资产结构,有效管理固定成本
  在固定资产投资上不盲目求大求先进,在保证科学、合理的前提下,把固定资产投资成本控制在最少的范围内,降低固定成本成本的份额,增加对利润的贡献比例。实现投资规模的成本驱动,获取成本优势。例如:
  (1)对新投资要考虑到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丰田汽车公司在全球每投资一个同等规模的新的汽车生产厂,至少要比上一个汽车厂的投资额少 10%,所以2002年丰田汽车公司毛利率是全球汽车行业最高的,达到了8.5%;而通用只有1.5%。在设计新工厂时,丰田公司全面考虑了需要'花钱 '的每个环节,包括厂房、设备、生产工艺、布置等。尤其是物流,从原材料到成品,每一个环节都采用科学设计,做到省时节效。据统计,丰田某一汽车厂的一个螺丝钉从采购进厂到装配后产品出厂,在厂区里被搬运了25公里。
  (2)在设备投资方面,没有必要追求所谓的名声,只要合适,能用国产的就不用进口的。比如:某民营油漆公司的设备从国内采购一套花费了200万元,而一家上市公司从国外采购一套同样规模的设备却花了1100万元。这不是拿股东的钱开玩笑吗?
  (3)设备功能以适用为准,不追求富余功能和豪华性。比如:水泥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应该以能够适应高温粉尘环境、故障率低、易操作为主要功能。同样是日产1000吨水泥的生产线,甘肃某企业投资7000万元购买设备,而陕西某企业投资了13000万元,电气控制系统部分采用的是运用于美国航天飞机上的技术。试想一下,在一个水泥生产企业,有用到航天控制那么尖端技术的必要吗?
  (4)进口设备以成熟且易于掌握操作为主,与企业自身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的实际操控水平相结合,不宜选择最先进的、尚未普及的新型设备。这方面失败的案例数不胜数。某饮料企业购买国外最先进的设备,由于操作技术难度大,企业花了近二年的时间进行调试,最终还是没有达到其设计产能
  (5)厂房是选择钢混砖结构,还是钢结构?甚至是钢结构中的轻钢结构?企业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经过可行性论证,采用最合适的用钢比例结构,减少钢材用量,从而降低投资金额
  (6)合理利用固定资产租赁业务。不管是短期使用还是长期使用,厂房、设备都可以采取租赁的形式,特别是使用效率不高的设备。比如:大型工程建设用设备就普遍采用租赁的方式。港台商人在台湾高速铁路和香港机场的建设完成后,就将大量使用过的工程机械设备租赁到大陆和泰国使用。这在较发达地区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7)及时处理企业闲置资产也是很必要的。这虽然会造成当前的一次性损失,但却可以为企业带来现金回收,增加营运现金流,并减少未来的折旧
  (8)另外,投资设立大型工厂可以根据需要将资金逐步到位,没有一次投入完毕的必要。因为投资项目容易形成沉没成本,一旦项目确立并且投资完成,就没有任何的回头反复。而分期分批进行资金的投入,还有定期review的可能,保证不发生可能的损失或将已经发生的损失降到最低。诸如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汽车零部件自制率只有35%,其余均为大众配套(OEM)。
  国内的蒙牛乳业就是采用轻资产结构的典型例子。蒙牛公司从零开始,经过4年时间,销售收入达到20多亿。他们的做法就是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与核心技术相关的关键设备上;而为其配套需要的500多辆车则全部由配套商自己投资,农民养牛需要的全部资产也由农民自己投入;企业没有较大的包袱,从而获得比同行业竞争对手更快的发展。
  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角度,企业需要考虑的相应的战略管理指标包括:业务与规模的关系、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的整合程度、学习带来的成本降低指标、地理位置选择指标供应管理指标等。
  (二)从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的角度,增加对固定成本管理的贡献
  众所周知,在成本结构中,固定成本所占比重越大,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单位制造成本的影响就越大。例如: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比例大约为10:90;钢铁、水泥、园林机械、番茄食品、糖等行业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比例大约在20:80;果汁饮料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比例大约在52:48;而自来水行业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比例大约在98:2。固定资产使用率越高,周转的越快,企业获利能力也就越强。
  有这么一个例子,某小型钢铁企业虽然设备落后,但盈利能力非常强。经过研究发现,该企业的实际产量超过设计能力的2.2倍,也就是说这家企业一套设备的产量比其他钢铁企业二套设备的产量还多,这样就等于是节约了一套设备的投资。钢铁企业平均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比例约为20:80,而这家企业却达到11:89,单位制造成本行业平均水平低了90元/吨,而这个贡献主要来自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又比如:番茄酱、糖类等产品的生产季节性很强,一年中只有2-3个月的生产期,在其他时间设备都是闲置的。然而,通过研究开发,培育早熟或晚熟的番茄品种,提前10天开始或延长10天结束生产,就能增加番茄酱产量约1.4万吨,每吨番茄酱因固定资产折旧而降低的成本约为10元,那么30万吨的产量就可以降低成本约300万元。除了闲置设备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再利用,依靠生产设备的柔性化也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轿车组装生产线就是柔性化的,别克君威系列、赛欧系列、GL8商务车系列、以及新车凯越系列都是可以在同样一条流水线上组装出来的。
  再比如说,通过对某小型汽车零配件企业模拟,在现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总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加快,利润的增长率会更快。
  从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角度,企业需要考虑的相应的战略管理指标包括:产能力运用模式指标企业内部组织效率指标产品开发指标等。
  (三)从生产环节的角度,管理和分析固定成本
  事实上,从战略管理方面对固定成本进行分析和核算是比较困难的。传统的固定成本大多采用本量利、盈亏平衡等分析方法,而且数据不准确,这也是管理会计方法在实际中应用比较少的原因。
  固定成本费用)不仅仅指折旧,由于固定成本在国内是包含在间接成本科目里的,进行传统成本核算时,往往按照产量被分摊计算了。有些设备即使没有使用,其折旧也被摊销产品成本里,这恰恰掩盖了产品实际成本的真相,因而容易被忽视,使管理者疏于管理。如果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按照设备的机时、人工将实际成本分配给实际行为作业上,就能够弥补这一缺点。
  例如,某农业机械生产企业效益逐年下滑,严重亏损。按照传统会计分析,就像大多数企业亏损的理由一样:市场景气、竞争太激烈、原材料涨价911事件、非典型肺炎、伊拉克战争等。但是用作业成本法对制造成本的属性进行重新核定后,就会发现事实真相。
  原来这家企业的根本问题是产品结构不合理,设备利用率太低,生产更换太频繁,生产准备时间长,单件产品产量小,而产品产值又低,劳动生产率过低而不能弥补相对较高的固定成本, 其产品实质就是发达国家首先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的产品
  从生产环节固定成本的角度,企业需要考虑的相应的战略管理指标包括产出指标、计划外停工的指标、机时占用率指标、生产准备时间和人力、产品合格率指标、采购质量合格率和供应及时率指标等。


热门词条

应收账款 区域货币 区间估计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资本成本 单向定单 金融危机 认可 外汇通 汇率 资产 外汇佣金 ISO 经济 增量成本 服务 CFO MIT 加工 什一税 租赁期 销售 股价反弹 SME 抽签偿还 REF MG金融集团 技术 空头陷阱 市场 美元 股利收入 中小企业 资本 两会 美国 中国股市 备付金率 价格 吊空 指数 股灾 葡萄牙币 pt 调至市价 清算 电子汇兑 下降三角形 Writer 税粮 FDI width Theta peg MACD 巴塞尔资本协议 冲账 艾略特波段理论的含义 管理 贴现现金流 外汇交易法 银行 短期同业拆借 消费发展战略 拔档 联系汇率制度 延期付款汇票 Exposure 短期国际商业贷款 公司 阴烛 金融中介理论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金融) 标准普尔(S&P) 美国贝勒大学 汇差清算率 正利差 外汇 分期付款汇票 软通货 出口物价指数 选择权买方 集中竞价 百分比回撤 无记名汇票最低报价戴维·凯特标准·普尔 500指数抵押品持平德国工业产值德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成本协同效益 非农就业人口 交易 德国伊弗研究所景气调查 持平 道琼斯公用事业平均指数 指示汇票 金融 产品竞争力 财务指标 盈利能力比率 Quote 外汇实盘交易方式 货币 国际收支差额 外汇实盘交易指令 什么是外汇市场的过分反应 南洋商业银行 货币期货交易 BBC制度 波浪理论与新闻价值性的关系 希腊德拉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