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共同市场

南方共同市场简介
  南方共同市場(英语:South American Common Market-- MERCOSUR<or MERCOSUL> 、西班牙語:Mercado Común del Sur 、葡萄牙語:Mercado Comum do Sul,简称南共市)。
  南共市是南美地区最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共同市场。1991年3月26日,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巴拉圭4国总统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签署《亚松森条约》(条约于同年11月29日生效),宣布建立南方共同市场。1995年1月1日,南共市正式启动,关税联盟开始生效。此后,南共市先后接纳智利(1996年10月)、玻利维亚(1997年)、秘鲁(2003年)、厄瓜多尔(2004年12月)和哥伦比亚(2004年12月)等国为其联系国。该组织宗旨是通过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加强经济互补,促进成员国科技进步,最终实现经济政治一体化。
南方共同市场
  南共市的最高决策机构为理事会,由成员国外交部长和经济部长组成,负责首脑会议的筹备和组织工作。理事会主席由各缔约国外长轮流担任,任期半年。首脑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必要时可召开多次。南共市的执行机构为共同市场小组,负责实施条约和理事会作出的决议,其行政秘书处设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
  2006年7月,南共市正式吸收委内瑞拉为第五个成员国。按照规定,该议定书在完成由各国议会通过的法律程序一个月后,委内瑞拉方可成为南共市正式成员国。2007年7月3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说,如果在3个月内巴西等国的议会还没有批准委内瑞拉成为南共市正式成员国,委内瑞拉将撤回加入该一体化组织的申请。目前,南共市总面积约128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6亿,5国国内生产总值合计超过1万亿美元。2006年7月,墨西哥已正式向南共体申请成为联系国。2006年12月,玻利维亚表示希望成为南共市的正式成员国。
  自成立以来,南共市通过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协调宏观经济、加强文化科技合作等一系列协议,以加速该组织的一体化进程。但近年来,南共市成员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争端不断,多项协议未能得到落实,南共市一体化进程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在加强内部合作的同时,南共市还积极发展同本地区及世界主要国家和集团的合作。近年来,南共市先后启动了与安共体、欧盟、海湾合作委员会及亚非一些国家的自由贸易谈判,并取得重要成果。2004年10月,南共市同安共体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同年12月,南共市4个成员国同5个安共体成员国及其他3个国家在秘鲁成立了南美国家共同体。此外,南共市还同中美洲国家签署了旨在推动两地区间经济合作的贸易投资框架协议。2000年底,南共市就降低对外关税问题达成协议,决定从2001年起对成员国之外的国家降低0.5%的进口税。目前,南共市同中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韩国等建立了对话或合作机制
  2003年12月16日,在蒙得维的亚举行的第25次首脑会议上决定增设常设代表委员会,阿根廷前总统杜阿尔德任委员会主席。他的任务是提出各项建议,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代表南共市参加国际谈判。在这次首脑会议上,南共市和拉美另一经济组织安第斯共同体(安共体)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双方将在10年内取消绝大部分产品关税,从而为建立南美统一大市场迈出重要一步。南共市和安共体几乎涵盖整个南美,总人口逾3亿,年国内生产总值1万多亿美元
  2005年12月9日,南共市在设于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的总部举行第29届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建立南共市议会和南共市结构转换基金规定等协议。同时,在南美能源合作、投资、南共市内部结构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达成了广泛协议。除南共市成员国的总统外,应邀出席本届南共市首脑会议的还有南共市“联系国”智利、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领导人以及来自亚洲、北美、欧洲、非洲等地区组织和国际组织的代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使、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2007年1月,南共市首脑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与会领导人均主张消除分歧,加强团结,继续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2007年5月,南方共同市场议会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南共市议会实行一院制,由成员国各自选出18名议员组成。南共市议会总部设在蒙得维的亚市。其宗旨是促进拉美地区一体化,推动地区和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南方共同市场十年回顾及展望
  1991年3月26日,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巴拉圭4国总统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签订了《亚松森条约》,决定建立南方共同市场;1994年12月17日4国在巴西签订了《黑金城议定书》,宣布南方共同市场如期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2005年是南方共同市场(以下简称“南共市”)运行的第十个年头。南共市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由发展中国家组建的共同市场,旨在利用成员国本国的资源,保护环境,协调内部宏观经济政策,加强国家间的经济互补,促进成员国科技进步和实现经济现代化,并推动拉美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经过十年的发展,南共市已成为南美洲乃至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成员国 伙伴过 观察国南方共同市场
一 南共市运行十年来取得的成就

  回顾过去的十年,南共市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1.前五年(1995~2000)区内贸易增长迅速,阿根廷经济危机过后,区内贸易再次出现增长势头。
  在1991年签订《亚松森条约》之前,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4国间的贸易总额仅为51亿美元;1995年,区内贸易额达150多亿美元;1996年增至174亿美元;1997年达211亿美元。内部贸易占4国出口总量的比重从1991年的11.1%增至1997年的24.7%;1998年区内贸易略有减少,但与1997年基本持平;1999年区内贸易额较1998年减少了50亿美元。随后,在阿根廷经济危机、乌拉圭经济危机和巴西金融动荡的影响下,南共市区内贸易额一度跌落到2002年的105亿美元。2003年,随着拉美经济的整体复苏,南共市区内贸易有所回升,但恢复速度远远不及前三年的下降速度;2004年,区内4国贸易额较2003年增加了约42亿美元,但仍不及1997年的贸易水平。巴西和阿根廷是南共市的核心,在南共市的区内贸易中,巴西和阿根廷的双边贸易额占区内贸易总额的绝大部分。2000年,两国贸易额甚至占区内贸易总额的90%以上。近两年来,阿根廷经济的复苏促使南方共同市场内的贸易额提升了57%。2005年1~5月,巴西出口至阿根廷的贸易总额达4340万美元,与2004年同期相比提高了27%。乌拉圭和巴拉圭与其他成员国的贸易在近年也得到一定的增长。
  2.南共市规模不断扩大,地区一体化进展显著。
  南共市是拉美最大的一体化经济组织。南共市运行后,巴西和阿根廷把南共市作为其推行外交政策的平台,积极加强南共市内部的合作,进而实现南美洲共同体的目标。在成员国的努力下,加之南共市在拉美的影响力日益加强,南共市的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12月,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举行南方共同市场第29届首脑会议同意吸收委内瑞拉为南共市成员国,这使南共市的成员国增加到5个。除5个成员国外,南美洲又有5个国家成为南共市的联系国。1996年6月,南共市与智利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9月,智利正式成为南共市联系国;1997年3月,玻利维亚成为南共市第二个联系国;2003年12月,秘鲁成为南共市联系国;2004年12月,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也被吸纳为南共市的联系国。另外,2004年7月8日,在伊瓜苏举行的第26届南共市国家首脑会议上,墨西哥也成为南共市“观察员国”。此外,巴拿马、加拿大等中美洲和北美洲国家也表示出加入南共市的愿望。
  除加强内部的经济整合外,南共市在推进南美洲一体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南共市成立之初,巴西认为,南共市只不过是“南美洲一体化的雏形”,接下来的目标便是建立一个包括所有南美洲国家在内的南美洲自由贸易区。2004年12月8日,在秘鲁库斯科召开的第3届南美洲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库斯科声明》,南美洲国家共同体正式宣告成立,这是南美洲地区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事件。在促成南美洲共同体方面,巴西和阿根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内部机制逐步完善,成员国合作不断加强。
  南共市最初的设想是通过贸易自由化实现像欧盟一样的政治—经济统一体。尽管目前距离这种初衷仍很远,但在过去的十年间,南共市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如下进展。到2005年上半年为止,南共市召开了28届成员国首脑会议,签署了近100项协议。通过这些协议,南共市在自由贸易经济政策协调、对外共同关税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1998年,南共市就相互开放电信、交通、金融、能源等领域的服务贸易达成一致。1999年,确定通过协调成员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建立本地区货币联盟的战略目标。2000年,决定制定统一宏观经济政策,并提议建立欧盟式的货币同盟和解决贸易争端机制。2001年,签署了汽车贸易协定。2003年,成员国同意推动成立南共市争端仲裁法庭和南共市议会,支持巴西提出的2006年实现“关税同盟”的倡议。2003年,成员国就成立南共市常设代表委员会、协调共同关税政策、加强贸易仲裁法院作用、合理解决贸易纠纷、完善南共市金融体系等达成共识。2004年,南共市通过正式设立贸易争端仲裁法庭和加强成员国之间信息、环境保护、农业技术合作等决议;宣布成立南共市统一基金,以此减少区内成员国的经济差距,还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协定从2008年起执行)。2005年5月,南共市落实了地区一体化基金的数额和运作方式。该基金筹资计划是,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分别为5000万美元、7500万美元和1亿美元,以后每年的筹资额为1亿美元资金分担份额分别为:巴西占70%,阿根廷占27%,乌拉圭占2%,巴拉圭占1%。4国在基金中的受益比重是:巴拉圭占36%、乌拉圭占24%、巴西和阿根廷合占40%。在政治方面取得了如下进展。早在1992年南共市成立之前的第4次首脑会议上,就在“南方共同市场条约”中增加了“实行民主体制”的条款,但直到1999年召开第16届首脑会议才对“实行民主体制”的条款作出规定,本次会议重申了南共市不允许独裁政府的存在,持续实施民主体制是南共市一体化进程得以发展的基本前提。随后,在第17次首脑会议上,再次重申实施民主体制是推进南共市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政治保障和动力,同时,还就加强成员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达成了一致,决定建立成员国外交部间人权问题的磋商制度。2001年,南共市决定加强内部协调与合作,以集团形式与美国欧盟开展自由贸易对话,重新启动与安共体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2004年12月,第27届首脑会议决定,在2006年12月31日前建立南共市议会,在政治和外交上协调立场,共同行动,维护南共市的整体利益。2005年1月,智利总统拉戈斯在访问乌拉圭期间,与乌拉圭总统巴斯克斯一致认为,进一步加强南共市的政治作用,有利于南共市成员国协调立场,共同参与国际谈判。拉戈斯指出,南共市应加强政治一体化,而不是仅扮演类似“海关共同体”的经济角色。
  南共市的政治意义更多地体现在它以一种集体的力量在国际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这一点在巴西的对外政策中反映得尤为明显。卢拉当选总统后,首次出访的国家是阿根廷,这体现了阿根廷、或者是南共市在巴西对外政策中的战略地位。卢拉多次强调,阿根廷是巴西具有战略意义的伙伴国家,巴西要与阿根廷一道重振南共市,以南共市作为一个整体,在同美国欧盟进行谈判时“并肩作战”。对巴西来说,南共市更像是一个政治平台,巴西希望凭借南共市加强拉美、特别是南美洲地区内的合作,使拉美成为一个利益整体,进而加强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特别是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问题上,巴西希望能利用其在南共市的领袖国地位在与美国对话中寻求更大的回旋余地。巴西外长阿莫林对此表示,南共市最大成果之一是在与第三方谈判时用一个声音说话,这是维护整体利益和各自利益的需要。阿根廷对南共市发展持有一种谨慎的态度,认为南共市的发展应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稳步发展,而巴西提议的组建议会及发行共同货币更应是在“共同市场具备雏形之后再考虑的问题”。但同巴西一样,阿根廷也认识到南共市在本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地位,在经历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后,阿根廷也意识到密切与巴西等南共市国家的盟友关系,能为本国在国际谈判等事务上添加不少的砝码。对于乌拉圭和巴拉圭来说,由于国力较弱,南共市成为它们参与国际事务的最好平台。
Cupola of Mercosur,2006
二 南共市面临的问题

  南共市正式运行已十年。从目前的运作形式及发展水平来看,它的进程是非常缓慢的。其主要制约因素如下。
  1.成员国间存在诸多分歧,内部协调有待加强。
  南共市5个成员国和5个联系国之间没有太多历史纠葛,但因同属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较为类似,成员国和联系国的利益追求有所趋同,这势必造成一些利益争端。自1995年成立以来,南共市内部的分歧和争端一直没有间断过。其中以巴西和阿根廷的矛盾最为突出,两国贸易争端甚至上升到政治层面,直接影响南共市整体目标的实现,阻碍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化。虽然南共市在巴西的对外政策中更具有国际战略性质,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作为地区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的巴西,并没有很好尽到领导国的责任。一方面,南共市内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既包括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的智利,也涵括了巴西和墨西哥两个地区经济大国,同时也存在玻利维亚、巴拉圭、秘鲁等非常贫困的国家。在这样的集团内部,客观存在着一定的产业冲突。另一方面,成员国和联系国也无法真正实现宏观经济政策一致的主观目标。如何在发展中求均衡,在自由贸易中照顾弱国的困难,是摆在南共市各国领导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2.美国的“分而治之”政策及南共市内部的离心倾向使南共市难以粘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除了内部因素外,南共市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美国所推行的“美洲自由贸易区”政策的巨大挑战。随着美拉在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上陷入僵局,美国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借以分散南美、特别是南共市的力量。由于受近年来拉美内部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南共市成员国曾一度放弃共同对外谈判的立场,独自寻求摆脱危机的解决办法。阿根廷曾多次表示要与美国缔结双边贸易协定。2002年,乌拉圭前总统巴特列也表示:“南共市要么抱在一起死亡,要么各自寻找生路。”为了摆脱对南共市的过分依赖,乌拉圭决定独自与美国举行自由贸易谈判,希望在美国找到更大的出口市场,以此振兴本国经济。此外,巴拉圭企业部门也曾要求政府退出南共市。巴拉圭前总统杜阿尔特曾表示:“南共市继续是一个挑战,对许多人来说它继续是一种梦想。但如果我们看到它的一些进展,我们就可以获得重要的迹象。”巴拉圭前外长拉奇德则指出:“像欧盟这样一体化最为完整的集团都遇到了困难!我们怎么能说我们正在走出幼稚阶段,走进成熟阶段!我们仍然有许多路要走。”
  3.受政治影响较大,政策上的不连续性使南共市的发展出现较强的阶段性特征。
  在拉美历史上,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传统,即对外政策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执政者的意愿。由于受这种因素的影响,南共市从建立至今体现出非连续性的阶段性发展。以巴西为例。南共市是在卡多佐第一次执政时期建成的,但由于巴西和阿根廷当时的执政党与美国的关系相对较好,在推动南共市内部体制建设上,很多决议仅停留在书面形式,付诸实施的计划少之又少。有统计数字表明,南共市建立以来,共签署了近100项协议,但4个成员国议会表决通过的协议仅21项。④近几年来,由于巴西和阿根廷左派政党的上台,两国的外交政策出现较为明显的回归南美的倾向,正是在这种强化一体化的意愿指导下,南共市内部合作得到一定的强化,规模也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协作机制也开始逐步完善。另外,南共市受成员国的政治形势影响较大,由于近五年南共市成员国频繁出现政治形势和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加之巴西马上面临2006年的总统大选,南共市的发展前景不是太明朗。
三 南共市未来的发展

  从当前西半球的整体局势来看,由于受到美国积极推进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影响,南共市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谈到南共市的未来发展,不妨作出如下预测
  1.在美洲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前,南共市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尽管南共市成员国和联系国加入南共市的政治意图和经济意图不尽相同,但从几个主要国家来看,南共市在它们的对外政策中具有绝对的战略优先地位。巴西凭借着南共市这个平台,一方面增强本国在南美洲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在国际事务中寻求更大的发言权,争取更重要的国际地位。目前巴西具备的国际影响力,除了自身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外,南共市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阿根廷虽然不具备巴西的实力,但南共市也是作为它参与国际事务的一个重要平台。巴西对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是:先扩大南共市,然后建立南美自由贸易区,与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进行自由贸易谈判,最后再与北美自由贸易区进行对等谈判。因此,在美洲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前,南共市的“北扩”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南伸”将会同时出现。另外,南共市与欧、亚等跨地区的谈判步伐很可能会加快。
  2.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国家利用南共市的力量在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中向美国要价不会有太多妥协。由于美国是所有南共市国家最大的贸易国和投资国,因此,南共市国家不太可能对美国采取一味的抵制。但也应看到,南共市的集团力量已在之前的谈判中得到了体现,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客观地说,美洲自由贸易区最终可能只是时间问题,但这种以南共市集体力量向美国要价的局面仍将继续。
  3.如果美国倡导的美洲自由贸易区最终实现,南共市的地区及国际地位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削弱,这势必影响南美大国的国际战略考虑。因此,如何应对美洲自由贸易建成后将给整个地区带来的新局面是南共市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热门词条

应收账款 区域货币 区间估计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资本成本 单向定单 金融危机 外汇通 认可 外汇佣金 资产 汇率 ISO 经济 增量成本 服务 CFO MIT 加工 什一税 租赁期 销售 股价反弹 SME 抽签偿还 REF MG金融集团 技术 空头陷阱 市场 美元 股利收入 中小企业 资本 美国 两会 中国股市 备付金率 价格 吊空 指数 股灾 葡萄牙币 pt 调至市价 清算 电子汇兑 下降三角形 Writer 税粮 FDI width Theta peg MACD 巴塞尔资本协议 冲账 管理 艾略特波段理论的含义 贴现现金流 外汇交易法 短期同业拆借 银行 消费发展战略 拔档 联系汇率制度 延期付款汇票 Exposure 短期国际商业贷款 公司 金融中介理论 阴烛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金融) 标准普尔(S&amp;P) 外汇 美国贝勒大学 汇差清算率 正利差 分期付款汇票 软通货 出口物价指数 选择权买方 集中竞价 百分比回撤 无记名汇票最低报价戴维·凯特标准·普尔 500指数抵押品持平德国工业产值德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成本协同效益 非农就业人口 交易 德国伊弗研究所景气调查 持平 道琼斯公用事业平均指数 指示汇票 金融 产品竞争力 财务指标 盈利能力比率 外汇实盘交易方式 Quote 国际收支差额 货币 外汇实盘交易指令 什么是外汇市场的过分反应 南洋商业银行 货币期货交易 BBC制度 波浪理论与新闻价值性的关系 希腊德拉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