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暴跌9成,金融壹账通越来越“拼爹”

中访网财经 2022-02-27 23:58

2月24日晚,金融壹账通(NYSE:OCFT)发布2021年及第四季度业绩。2021年,金融壹账通营收41.32亿元,同比增25%;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12.81亿元,同比收窄5%。

财报发布后,股价略有反弹,但高达12亿的巨额亏损还是没能扭转股价长期下跌趋势。金融壹账通自上市以来,从最高点的28.8美元一路下跌到今年2月25日的1.55美元,暴跌了95%。目前公司的市值仅6亿美元,与公司的营收基本相当。

而且值得关注的是,金融壹账通越来越“拼爹”,平安集团、陆金所共贡献了66%的营收。

财报显示,平安集团贡献的营收为23.16亿元,占比为56%,较去年同期52%有所上升;来自陆金所的营收为4.28亿元,占比10%,与去年持平;来自于第三方的营收为13.87亿元,占比33%,较去年37%下滑。

超六成收入来自平安集团

就对平安集团的依赖度过高的问题,金融壹账通董事兼CEO沈崇锋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在严格遵守监管规定的前提下,平安集团的支持很大。但目前,集团的项目占比上逐渐在减少,集团项目也有竞争机制,我们还要符合外部的公允值。我们的优势是集团对的一些成功经验的赋能以及在数字化、业务等方面的探索。”

来自平安及陆金所的收入占比上升,那么来自第三方客户的收入则持续下降。事实上,早在2020年二季度,金融壹账通来自第三方客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43%减少至37%。有分析师在业绩电话会上直接质疑,跟2020年一季度相比,第三方收入明显“恶化”。

营收数据说明,在新冠疫情冲击之下,金融壹账通对大股东的“输血”依赖程度再次提高,只能依赖平安集团关联交易提高营收,维持上市公司的业绩。

从具体业务来看,风险管理和云平台业务仍然是金融壹账通的主要业务,云服务平台业务收入年增率达到234%,在总营收的占比从9%增至25%;风险管理业务增长47%,占比从11%增至13%;原本的营收大头的运营支持和执行,以及业务发放服务、执行后管理服务的营收占比不断减少。

沈崇锋在25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针对收入结构的调整时分析,“我们的关注重点越来越集中至第三方收入,即外部收入,外部收入实际就是交叉销售。现在我们外部客户数量看到增加幅度还是比较大的。2022年我们的目标是,在交叉销售上希望能够覆盖更多的产品,我们现在梳理了有3大类9个核心产品,未来希望我们核心产品能够在企业端更深入去应用。”

高管频繁离职

金融壹账通在2015年12月成立,2018年12月获得A轮融资,2019年12月在纽交所上市,估值一度超过百亿美金,是平安集团培育的“独角兽”之一。

近日,金融壹账通股价触及历史低点1.29美元,金融壹账通董事局主席叶望春透露,在筹划回归香港市场。

2月24日晚,金融壹账通还宣布,经董事会批准,公司计划在本年2月24日至9月30日期间,利用现有资金完成本次回购计划,回购股份不超过总股本的2%,将用于公司员工股权激励。

员工股权激励能否稳定不断离职的高管团队,仍有不确定性。近年来,金融壹账通高管团队不断离职却是不争的事实。

2021年10月,叶望春提出辞去公司首席执行官职务请求,原金蝶总裁沈崇锋出任公司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与此同时,叶望春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

上市以来,金融壹账通联席CEO等多位高管更迭,联席总经理邱寒先后在2020年离任,后赴任PayPal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首席执行官。2021年一季度,金融壹账通曾在3月31日宣布,拟聘新CFO罗永涛以及新CMO陈旭华,原首席财务官罗伟杰因个人原因辞任公司CFO职务。官网显示,罗永涛为CFO,尚无陈旭华相关信息。

2021年8月,一份举报金融壹账通的文件传出,落款为“Young research”。举报信称,金融壹账通存在财务造假、商业贿赂、市场操纵、非法隐瞒重大信息披露等违法行为,称金融壹账通在中国平安内部依赖集团输送,但大部分收入都要通过研发费用返还。

举报信中还提及,“团队这三年多流失了超过70%的非原平安系中高层员工。除了担心财务造假惹火上身外,还有业务从根本上无法在非平安系客户中推动的原因。”

去年11月15日,金融壹账通发布调查结果公告称,在外部律所的指导下,对相关指控进行了逐一调查,未发现与匿名信举报内容相关的问题发生。(来源:财经众议院)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