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2021年提效成果超预期,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贝多财经 2022-02-20 23:49

不得不说,生鲜电商行业无比艰难,呈现多巨头烧钱火拼,中小玩家垂死挣扎的局面。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国内生鲜电商领域,大约有4000多家入局者,其中仅有4%营收持平,88%陷入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盈利。

随着2月15日晚间,叮咚买菜(DDL.US)发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业绩报告,困扰许久的生鲜电商盈利问题或许已有答案。

叮咚买菜2021年提效成果超预期,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起家地”上海实现整体盈利

据财报显示,叮咚买菜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2.0%至54.8亿元,2021年全年营收更是同比增长77.5%至201.2亿元。

这业绩真可谓一个字:绝!

喜事连连,2021年第四季度叮咚买菜不仅营收实现了高速增长,而且盈利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毫无疑问的是,叮咚买菜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

据财报数据显示,第四季度叮咚买菜毛利率高达27.7%,同比提升了12.6个百分点、环比提升了9.5个百分点。对此,贝多财经通过梳理发现,叮咚买菜毛利率的提升离不开商品力的提升,而后者主要依赖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得益于规模优势,生产端的利润空间得以扩大;其次,通过不断调整商品结构、大力发展自有品牌商品、联手更多知名食品品牌等,带动商品的品类结构实现显著优化,也使高品质商品的GMV占比大幅提高;最后,此前持续投入所带来的价值也在逐步释放。

目前,叮咚买菜拥有叮咚王牌菜、叮咚大满冠、拳击虾、保萝工坊、良芯匠人等共计超20个自有品牌,并先后推出餐饮食材B2B平台“叮咚小满”、早餐店业务“叮咚早上好”。

反映在资本市场上,叮咚买菜2月17日股价报收7.2美元/股,较2月11日收盘价6.51美元/股上涨10.6%。

坦言之,亏损一直是互联网公司需要直面的话题,前置仓卖菜也不例外。目前虽然叮咚买菜第四季度净亏损10.96亿元,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亏幅比去年同期大幅收窄12%。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此表示,“从财报数据可以看到,叮咚买菜前期整体布局已经收到较好的效果。亏损收窄离不开该公司整个服务体系、品牌化、规范化及规模化运营战略。”

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也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称,“第四季度是公司自成立以来表现最好的一个季度。”,此外,梁昌霖还表示,“上海是叮咚买菜进入的第一个城市,12月整体Non-GAAP净亏损率收窄至13%以下,上海整体盈利,接着将带动整个长三角甚至全国,在不久的将来迎来全面盈利。”

“烧钱换量”到战略收缩,再到发力预制菜

贝多财经认为,在生鲜行业的“低毛利”、“前置仓”模式所带来的高履约成本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大背景下,叮咚买菜业绩显著提升受益于战略调整。

从生鲜行业角度来看,作为中国电商行业中的后起之秀,生鲜电商发展的时间并不算长,因此增速非常快速。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生鲜电商行业的市场规模为497亿元,同比增速高达81.1%,之后逐年放缓,但2020年规模高达4585亿元,同比增速达到64%,主要基于当年遇到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动线上消费需求空前高涨,也催化了生鲜电商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后疫情时代,在“宅经济”的浪潮下,未来一段时间,生鲜电商行业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发展,据艾瑞咨询预测,到2023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的规模将突破万亿。

叮咚买菜2021年提效成果超预期,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

生鲜市场需求规模、复购频率以及未来成长空间都是毋庸置疑的,但生鲜属于低毛利产品,这属于行业本身属性。

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叮咚买菜拥有10个食品研发加工工厂;约60个城市分选中心和约1400个前置仓,前置仓面积达50万平方米。由于前置仓建设需设置冷藏区及常温区,建设维护成本高,且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人员运营及配送,每月固定支出较高。因此,若要实现前端盈利,就必须要有充足的订单做支撑,且客单价需达到一定水平,使得毛利能够覆盖固定成本。

难能可贵的是,叮咚买菜履约费用占收入比例呈下降趋势,第四季度为32.58%,较上年同期的38.04%下降了5.46个百分点,而这背后离不开核心发展路线的转变。

“炮火猛、反应快”是梁昌霖对叮咚买菜前期发展策略的最好总结,激进的扩张不仅让叮咚买菜的市场规模迅速攀升,也让亏损常伴左右,当然这也是“烧钱换量”模式下的必然现象。虽然经过纽交所挂牌上市进行资本“输血”,但股价一路震荡下行也为叮咚买菜再次敲响警钟,盈利问题再度提上日程。后于2021年下半年,叮咚买菜开始采取收缩战略,三季度仅上线了一座新城市,与单月上线11座新城市的高峰相比,可谓相去甚远,对此,梁昌霖在财务电话会议上也表示,“效率第一,适当考虑规模”。

此外,在前置仓模式盈利瓶颈的背景下,叮咚买菜也在积极拓展第二增长曲线,在产品端发力预制菜。叮咚买菜首席战略官于乐在电话会上表示,“目前市场火热的预制菜,最大的门槛主要是销售渠道,也是叮咚买菜最主要的核心的竞争力。”于乐还称,“去年第四季度叮咚买菜的预制菜GMV达9亿多元。这个数字约占到当期叮咚买菜GMV的15%。作为对比,去年三季度时,叮咚买菜自有品牌占整体GMV的比例为5.8%。”而梁昌霖此前还曾称,“预计预制菜GMV占比未来将提升至30%左右。”

2月16日,叮咚买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叮咚买菜的预制菜全国实时动态保持SKU数量在1000-1200个,并会根据不同的时点进行调整。未来会把预制菜通过事业部层面的打造来聚集公司重要的资源,形成上下游一体化进行运作。而除了线上自营渠道外,接下来也有计划做线上其它渠道以及线下,或者To B的渠道。”

持续加大供应链和基础设施投入

另一个问题赫然摆在叮咚买菜面前,那就是未来如何做才能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突围?

事实上,叮咚买菜已经给出答案。

据财报显示,叮咚买菜未来将继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尤其是在供应链系统、农业技术和食品研发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预计2022年将开工建设3个大规模、现代化的生鲜综合体,以实现更高效地开发、生产与运输商品。此外在种植、养殖端,叮咚买菜一直关注农业上游供给侧改革,重视产研结合与应用,目前已拥有3家农业示范园,签署了118家订单种植基地,并致力于通过叮咚良好农业规范标准D-GAP和订单农业进行管理,未来将加强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助力推动农业的数字化、科学化发展,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增收。

正如梁昌霖所表示的那样,“消费升级和商品力是公司主要的增长动力。我们相信互联网的下半场会回归购物本质,商品力是第一推动力,要用优质的产品赢得用户,因此提高研发和生产加工能力,以及对供应链和基础设施进行长期投资,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证券:
  • 叮咚买菜(DDL)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