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贪婪”时刻来了吗?

布衣书生走天下 2021-11-30 23:49

这两年,港股挺惨的,2021年初昙花一现的冲高后,港股尤其是恒生科技指数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板块2月以来持续回调,落后全球。

特别是8月份,港股跌得最惨的时候,恒生指数竟然破净了,即市净率小于1倍。

这种极端情况很少发生,1990年以来,恒生指数破净值发生过四次。分别为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 年美国次贷机、2016 年初A 股熔断,以及2020年3月疫情期间。每次破净,都是历史性的低位。

这次港股第五次破净,是个不错的机会,最起码说明跌得足够多了,属于“一眼就能看出胖瘦”的低估。当下的港股,就像19年1月的A股,都属于难得的便宜,但又不知道何时会上涨。

境内一些顶流基金经理,也在跑步进军香港市场。

从资金流向看,2020年南下资金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净流入6721亿港币,同比增长169%。进入2021年,南下资金净流入呈加速爆发趋势,连续多日净买入超百亿港元,多次刷新单日历史最高纪录。

从股票质地看,随着中概股的加速回归,一众新经济代表型企业快速发展,港股由过去的金融地产优势,逐渐转变为新经济公司站上主场。虽然今年由于政策因素,这些互联网公司受到压制,但长期看,它们依然是好公司。

最近,交银国际洪灏在《展望2022:夕惕若厉》报告中写道:“与其押注上行空间有限的大盘指数,我们建议关注2021年的“泰坦尼克”板块——那些因为行业强监管而遭受重创的板块,其中之一就是港股市场上的互联网行业。”

长期看,港股现在就是估值洼地,是黄金坑。

对于普通人来说,投资港股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公募基金。而择基,最重要的就是择人。目前市场上有一批深耕港股的基金经理,挖到一个与港股市场匹配度很高的一位基金经理——中欧基金的罗佳明。

罗佳明毕业于香港大学物理系学士及应用物理系硕士,曾在香港毕马威、德勤及外资投行任职,香港注册会计师,有夯实的财务分析基础。他在香港生活18年,拥有11年港股投研经验,2018 年 4 月加入中欧基金,2019年开始管理公募基金,负责价值策略组港股投研工作。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罗佳明都可以说十分熟悉香港市场的投资环境和规则,相对于内地基金经理具有很大的优势。

罗佳明的代表作是中欧丰泓沪港深,这是一只主要投资港股的基金。截至11月24日,罗佳明管理2年又148天,任职总回报86.68%,年化回报29.63%(来源wind)。

比较难能可贵的是,截至11月24日,中欧丰泓沪港深今年以来收益率13.42%,而同期的恒生指数跌了9.35%,跑赢指数22.77%。要知道,在今年的市场,主投港股还能赚到超10%收益的,是非常不容易的。

并且,自罗佳明接管这只基金以来,收益持续跑赢沪深300指数和同期的恒生指数。

业绩对比.jpg

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9/7/2-2021/10/22

中欧丰泓沪港深的优秀也得到了机构的认可。21Q3丰泓沪港深基金规模为56亿元,今年以来规模上升47亿元,特别是机构持仓占比持续扩大,截止21Q2最新机构占比高达74%。机构纷纷在用钱投票。

机构持仓.jpg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1/9/30

如此出色的业绩,是怎么做到的呢?

罗佳明的投资理念是,“集邮式”投资,像集邮那样收集好生意。在投资的时候,他会特别关注质量、成长、估值,类似一个等边三角形,从中找寻平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希望寻找长期来看管理层出色、拥有核心竞争能力和较为稳定现金流的好公司,并耐心等待“好价格”机会的出现。”

从中欧丰泓沪港深的季报披露的持仓也能看出,十大重仓股换手率较低,最近两年都控制在2倍以内,平均持股周期长达1.6年,典型的长期持股。

最近,罗佳明的新基金中欧港股通精选一年持有期混合(A类 013991;C类 013992)正在发售。

新基金投资范围覆盖更广:覆盖A股、港股,港股投资为主,股票60-95%,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一年持有型的运作方式,,防止投资者短期频繁交易。

对港股市场感兴趣的读者,当前是个不错的布局时点,推荐关注,据我所知,罗佳明的这只新基金在很多平台均可认购。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证券:
  • 腾讯控股(00700)
  • 美团-W(03690)
  • 招商银行(600036)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