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冲刺美股,如何突破盈利困境

红星资本局 2021-05-01 23:54

5月1日,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上市招股书,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XIMA”。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银和中金为联席承销商。

招股书显示,2018年到2020年,喜马拉雅的营收分别为14.8亿元、26.8亿元、40.5亿元;2021年一季度营收为11.6亿元,同比增长超65%。公司主要变现渠道包括付费订阅、广告、直播、教育服务以及其他创新产品和服务。

但至今,喜马拉雅尚未盈利,2018年至2020年净亏损分别为7.74亿元、7.73亿元、6.05亿元;2021年一季度净亏损同比有所收窄,为2.67亿元。

还没有盈利

5月1日,随着喜马拉雅招股书的披露,这家成立9年,最近两年间多次传出上市传闻的音频公司终于踏上了上市征程。

招股书显示,腾讯、阅文、百度、小米、好未来、索尼音乐为喜马拉雅战略投资者,主要财务投资者则包括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挚信资本、高盛、兴旺投资、创世伙伴资本、普华资本、合鲸资本等。

营收方面,2018年到2020年,喜马拉雅的营收分别为14.8亿元、26.8亿元、40.5亿元;2021年一季度营收为11.6亿元,同比增长超65%。公司主要变现渠道包括付费订阅、广告、直播、教育服务以及其他创新产品和服务。

但至今,喜马拉雅尚未盈利,2018年至2020年净亏损分别为7.74亿元、7.73亿元、6.05亿元;2021年一季度净亏损同比有所收窄,为2.67亿元。

喜马拉雅冲刺美股,如何突破盈利困境

喜马拉雅营收财报

同时,喜马拉雅在招股书中还列出了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包括将来仍可能继续亏损、无法继续吸引付费用户、优质内容创作者、广告商而导致的经营风险;无法识别或获得必要的知识产权、无法有效监控防止平台上的不正当行为而导致的中国法律和监管的风险;VIE(可变利益实体)公司机构的风险;以及ADS(存托股份)交易价格波动、美国预托股份交易价格波动等美股上市的风险。

据了解,喜马拉雅此次IPO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约30%的资金将用于提升下一代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能力;约25%将用于扩大和强化公司的内容产品,为内容创作者赋能;约25%将用于营销和品牌推广,扩大用户数和品牌影响力;还有约20%用于潜在的战略投资与并购、运营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提炼一下,关键词分别是人工智能、内容、广告、投资,而这四个方面正好对应着喜马拉雅的业务结构,也正是此次招股书中的重点。

布局车载场景?

四方面中,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被摆在了第一位,也是预计使用资金最多的一项,由此或可以透露出喜马拉雅下一步的战略计划。

2017年6月,喜马拉雅推出国内全内容智能AI音箱——小雅,开始尝试从硬件的角度,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口。此后,喜马拉雅逐步加大对汽车、智能家居、智能音箱、智能穿戴等硬件终端的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喜马拉雅目前已经与阿里、百度、小米、华为等企业达成合作。此外,60多家车企也植入了喜马拉雅的车载内容。

目前,喜马拉雅在全场景生态上的布局,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生活场景为核心的物联网布局,另一类则以车载场景为核心,而车载场景正是今天音频平台角逐的新战场。

招股书显示,在车载智能终端,喜马拉雅与特斯拉中国、通用、上汽、吉利、比亚迪、蔚来、理想等车厂进行战略合作。近日,喜马拉雅还宣布借助华为智能座舱提供的Harmony OS(鸿蒙系统)开发者工具,已陆续为Harmony OS系统交付了3个软件版本。未来,华为鸿蒙车机版喜马拉雅App将实现语音控制、场景推荐、手势识别等功能。

而随着百度、小米、华为、大疆等科技公司纷纷入局汽车行业,智能汽车的蛋糕被越做越大,一定程度上也为音频内容生态带来新的机遇。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的收入从2016年的1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3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9.4%,预计到2025年将进一步增长至1201亿元。但在渗透率方面,2020年中国在线音频渗透率为16.1%,相比之下,在线音乐、短视频和长视频的渗透率分别为56.7%、73.8%和74.2%。可见,在线音频仍具有相当程度的市场潜力。

招股书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喜马拉雅2.50亿的全场景月活跃用户中,通过智能音箱、车载音频等IoT终端及其他第三方开放平台访问喜马拉雅的月活跃用户有1.46亿。

风口之际,喜马拉雅也将此次IPO的资金重点放在了人工智能技术上。

喜马拉雅冲刺美股,如何突破盈利困境

喜马拉雅用户数据

强劲对手入局

内容,是此次IPO资金去向的第二大关键词。

在内容构成方面,喜马拉雅为用户提供三类核心内容,形成了一个金字塔的结构模型。头部创作者生产PGC(专业生产内容),如德云社、吴晓波、余秋雨等;腰部是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如采采、幻樱空、有声的紫襟等,一般拥有百万粉到千万粉不等,是这两年对营收增长贡献最大的一个群体;尾部则为UGC(用户生产内容),如播客、配音、朗读内容等,在2020年整个平台收听时长中占了51.9%。

内容的产出直接影响到喜马拉雅的收入,因为在喜马拉雅的收入构成中,付费订阅服务是主要的营收来源。

喜马拉雅冲刺美股,如何突破盈利困境

喜马拉雅收入结构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的主要变现渠道包括付费订阅、广告、直播、教育服务以及其他创新产品和服务。其中,付费订阅2020年营收超过1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达到43.3%,是最大基本盘。

但增速方面,广告收入已超过付费订阅收入。招股书显示,2020年喜马拉雅广告收入增速为73.9%,付费订阅增速41.3%。

今年一季度,喜马拉雅全场景月活用户为2.503亿,包括移动端月活1.04亿和IoT及其他开放平台用户1.46亿。移动端付费月活用户达到1390万人,付费率达13.3%;付费月活会员为1330万,付费率为12.8%。以用户时长计算,2018年到2020年,其移动端用户日均收听时长从平均123分钟增长至141分钟。

此外,月活用户数还帮助喜马拉雅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在目前音频市场份额上,喜马拉雅排名第一。根据比达数据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3月移动音频APP排行中,喜马拉雅活跃用户数高达1.72亿,其次是蜻蜓FM和荔枝FM,分别以6004.2万和5370.6万列二三位。

但荔枝FM已经于2020年在美国上市,当前市值3亿美元。除了原有的竞争对手外,一些互联网大厂也入局发力长音频领域。今年3月,腾讯音乐正式完成对懒人听书的收购;字节跳动也推出名为“番茄畅听”的APP,正式入局长音频市场。

CEO持股17.2%

本次所募资金的最后去向是潜在的战略投资与并购、运营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据天眼查APP显示,从2014年到2018年,喜马拉雅共完成9轮融资,资方包括新天域资本、Goldman Sachs、春华资本、华泰证券、泛大西洋投资、腾讯投资、小米集团、等等。2018年知识付费火热的时候,喜马拉雅完成总金额高达40亿元的融资后,估值达到240亿元。

此外,在2015年至2019年间,喜马拉雅共完成6次对外投资,包括南京华文喜马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如是我研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等。

此次赴美上市,招股书中还披露了喜马拉雅的股权结构。其中,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及CEO余建军在IPO前实益持有54,665,351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17.2%;董事熊明旺持有34,129,560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10.7%;公司所有董事和高管总共持有91,047,337股普通股,总持股比例为28.6%。

喜马拉雅冲刺美股,如何突破盈利困境

喜马拉雅股权结构

喜马拉雅冲刺美股,如何突破盈利困境

红星新闻记者 许媛 实习记者 谢雨桐

编辑 杨程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