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第一股要来了!当年的三巨头一个卖身一个成老赖,哈啰笑到最后

红星资本局 2021-04-24 23:44

哈啰出行有望成为“共享单车第一股”。

4月24日,哈啰出行在美递交招股书,拟于纳斯达克上市,瑞信、摩根士丹利及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近三年来,哈啰出行亏损逐步收窄。2018、2019、2020年度,哈啰出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14亿、48.23亿、60.44亿元人民币,相应的亏损分别为22.08亿、15.05亿、11.34亿元人民币。

主营业务方面,2020年,哈啰两轮车业务营收为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1%;顺风车服务营收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2%,顺风车业务正在成为哈啰出行的新引擎。

此外,哈啰出行方面今日对红星资本局确认涉足酒店业务。“这是普惠生活服务探索尝试的一部分”,哈啰表示,目前的核心业务出行服务是普惠生活服务的一部分,未来可能上线其他业务。

近三年亏损收窄

蚂蚁子公司为最大股东

招股书显示,近三年来,哈啰出行的营收在持续扩大,净亏损在持续缩小。2018、2019、2020年度,哈啰出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14亿元、48.23亿元、60.44亿元人民币(下同),毛利分别为-11.47亿元、4.19亿元、7.15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2.08亿元、15亿元、11.33亿元。

共享单车第一股要来了!当年的三巨头一个卖身一个成老赖,哈啰笑到最后

据哈啰出行招股书

此外,哈啰出行用户在平台上的消费金额不断提升。2017年用户群组的平均年度交易用户交易额为13.1元,到2020年,该数据增加至70.6元。用户数量方面,哈啰出行年度交易用户达1.83亿,总交易次数52亿次,有34%的用户使用过哈啰出行的两种或以上服务,用户在使用平台一年及两年后的平均保留率分别为64%和60%。

顺风车业务正在成为哈啰出行的新引擎。2020年,哈啰两轮车业务营收为55亿元,同比增长21.1%,毛利为3.7亿元,同比增长25.9%;顺风车服务营收4.6亿元,同比增长131.2%,毛利为3.8亿元,同比增长167%。

哈啰出行202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亿元,同比增长88.2%。得益于品牌效应和共享出行的流量入口,哈啰出行去年的营销费用占比仅为6%。

招股书显示,本次IPO前,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Antfin(Hong Kong) Holding Limited为哈啰第一大股东,持股36.3%。此外,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杨磊持股10.4%,其后几大股东分别是GGV、成为资本、复星资本、春华资本以及大湾区基金等知名财务投资人。

顺风车业务发展迅猛

交易额已超过两轮车业务

红星资本局了解到,哈啰出行目前的核心业务包括两轮车业务和四轮车业务两类:两轮车业务是指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动车,四轮车业务则是指顺风车和打车(快车)。由于哈啰打车2021年刚上线,所以此次招股书中并未披露相关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哈啰出行交易额中,两轮车业务和四轮车业务几乎平分秋色。招股书显示,2020年,哈啰出行总交易金额约为130亿元人民币,其中两轮车业务交易额约58亿元,顺风车业务交易额约70亿元。

但在营收上,顺风车业务和两轮车业务仍存在一定差距。2018年至2020年,哈啰出行两轮车业务营收分别为21.14亿元、45.44亿元和55.03亿元,2019年起实现毛利率转正;2020年顺风车业务营收4.6亿元,同比增长131.2%。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中国共享两轮服务(包括共享单车和共享助力车)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初始水平增长到2020年的1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7%。预计到2025年,该市场规模将增至4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4%。

截至2020年末,哈啰出行的两轮共享服务已在300多座城市(地级市及以上)开展。按照2020年的总骑行次数计算,哈啰出行是全球最大的两轮共享服务平台。

艾瑞咨询的数据还显示,中国顺风车服务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55亿元增至2020年的18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4.9%。预计到2025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11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可达到44.7%,仍具有强劲的市场潜力。

哈啰出行表示,按照2020年的总交易额计算,哈啰顺风车已是中国第二大顺风车交易平台,累积了2610万交易用户和近千万注册司机,市占率为38%。

确认将涉足酒店业务

出行业务、生活服务两开花

哈啰出行方面今日向红星资本局透露,将发力普惠生活服务,并确认涉足酒店业务、学驾照业务,“这是普惠生活服务探索尝试的一部分,目前还有别的(项目)”。哈啰出行表示,目前的核心业务出行服务是未来普惠生活服务的一部分。

去年12月,哈啰关联企业——上海钧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哈啰酒店”、“哈啰轻酒店”“哈啰公寓”“哈啰客栈”以及“哈啰小旅馆”等相关商标。今年3月,有媒体向哈啰出行方面求证是否涉足酒店领域时,哈啰出行称“感谢关注,不评价此事”。

哈啰出行方面对红星资本局表示,目前其在生活服务领域尚不能和美团正面竞争,“肯定是要差异化的,存量市场永远有空间不和巨头重叠。”

根据哈啰出行招股书,到2025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19.5万亿元增长到35.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6%。同时,本地生活服务在线上渗透率方面具有增长空间,将由2020年的24.3%,增至2025年的30.8%。

共享单车第一股要来了!当年的三巨头一个卖身一个成老赖,哈啰笑到最后

中国本地生活市场规模 图据IPO抢先看

哈啰出行同时披露了公司存在的风险。招股书中称,哈啰出行是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中运作,如果这种市场不继续增长,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和运营结果将受到重大和不利影响。此外,哈啰出行的本地服务,特别是共享的两轮车服务和拼车市场受到高度监管,如果监管部门对现有法规进行修订或采取新的法规,公司也会受到影响。

共享出行大战至今

OFO离场、摩拜卖身、哈啰接近上市

2014年,北大校园里投放了第一批OFO小黄车,扫码、无桩、电子锁的设计迅速蹿红。随后两年间,共享经济彻底被引爆。

2016年,摩拜单车在上海投放运营,实心胎、轴传动、铝合金车身、智能锁等,捧红了第二位巨头。

接下来的两年,市场经历了疯狂融资烧钱、运营成本过高、企业持续亏损、城市管理问题凸显等环节,共享单车的概念渐渐无法吸引投资人,2018年泡沫破灭,行业按下暂停键。

到今天,巨头们已然有了不同的结局。OFO用户还在排队等着退押金,摩拜“卖身”给美团,后来者哈啰出行准备上市,青桔单车则还在继续融资。比起当年两巨头疯狂营销、价格补贴、版图扩张的打法,哈啰出行和青桔单车选择了稳扎稳打的战略,用稍贵的服务定价覆盖运营成本,以期赢得良性的生存模式;美团则在收购摩拜后,逐渐完成了“去摩拜化”。

共享单车第一股要来了!当年的三巨头一个卖身一个成老赖,哈啰笑到最后

共享单车 图据视觉中国

共享经济发展至今,共享单车和电动车逐渐变成巨头们的流量入口,承载着的更多的是生态战略意义。其中,共享电动车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市场规模看,据易观《中国共享两轮车市场专题分析2020》报告显示,共享电单车行业2019年整体交易规模实现41.68亿元,同比增长60%。预计2020-2021年中国共享电单车领域,在新国标政策推动市场车辆更替、市场玩家加速电单车车辆规模化投放以达到市场占位目的等因素助推下,共享电单车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百亿元。

互联网巨头们争相投入的本地生活消费中,最后一公里的物流和出行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共享电单车作为公共交通的补足部分,连接着高频率的消费场景,是不可割让的阵地。

红星新闻记者 许媛 实习记者 谢雨桐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