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瞭望】港股结构性行情继续演绎,短期后市关注盈利驱动

国投瑞银基金 2021-04-07 17:48

ImageImage

01 港股结构性行情继续演绎,短期后市关注盈利驱动

本周港股仅有4个交易日,恒生指数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上涨1.97%,以全周2.13%的上涨迎来5日的假期,港股也将于4月7日恢复交易,涉及港股投资的很多公募基金也将在4月7日恢复申购和赎回。截至周四,除标普500指数略微下跌外,全球主要指数均获得周度正收益。

Image

资料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1年4月1日。

截至4月1日,恒生指数今年以来收涨6.27%,在我们观察的主要指数中仍涨幅居前。今年港股先扬后抑,市场表现分化。具体来看,1月南下资金加速净流入港股市场,单月净流入港股2595亿元,超过2019年全年净流入水平2200亿元,并达到2020年全年净流入规模(5967亿元)的超40%。作为港股市场的增量资金,“北水南下”成为1月港股上涨的主要驱动。受此影响,1月港股一级行业全部上涨,其中成长板块领涨,信息技术、医疗保健行业分别上涨15.9%、10.8%。2月开始,港股与海外市场关注点转向通胀与美债收益率。受疫苗推广、美国经济数据超预期、美国新一轮财政刺激政策落地等因素刺激,美国通胀预期与10年期美债利率大幅上行,目前美国通胀预期超过2.3%,10年期美债收益率达到1.67%,均大幅高于年初水平。作为股票估值定价的“锚”,美债利率大幅上行对高估值行业产生明显压制,2月开始港股市场风格出现转换,价值板块开始跑赢成长板块,其中能源、电信服务、材料行业表现较为优异。,考虑到美国通胀预期、美债利率快速上行导致市场处在高波动状态,叠加近期中美双边关系不确定性提升,我们预计短期内港股市场也表现较为震荡,尤其是部分个股前期涨幅较多、估值较高,在美债收益率上行背景下,估值承压明显。

无论宽基指数还是行业指数的短期阶段表现如何,均会受短期事件、政策或情绪的影响,看长期,要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还是要回归公司基本面,发掘具有长期竞争力的龙头公司,下跌反而提供了增持优质公司的机会。

Image

资料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1年4月1日。

02  南下资金都如何配置港股?

恒生指数公司3月31日推出了“恒生港股通高持股50指数”及“恒生A股通高持股50指数”,以反映受港股通和沪深股通投资者追捧之股份表现,虽然近期因港股震荡调整,南下资金多日为净流出,但这丝毫不掩南下资金将长期流入的事实。截至4月1日,互联互通机制自开通以来南下资金已累计流入2.11万亿港元,今年以来也累计流入3769亿港元,并成为港股市场上的重要交易和持仓力量。年初南下资金大幅快速流入港股市场更是引起市场的热议和机构投资者的关注。作为普通投资者,大家无疑很关注南下资金都配置在哪些板块,对应板块业绩如何?

Image

资料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1年4月1日。

由于自2020年以来南向资金合计流入10490亿港元,几乎占到开通以来南向资金的半壁江山,因此分析2019年底至2021年1季度末南向资金持仓变化来观察近两年南向资金的配置方向。从统计数据来看,2020年以来南下资金配置最多的行业是资讯科技业,除金融业外,持股市值增量前四的行业均为“新经济”所属行业,这与2018年4月港股上市规则改革后拥抱“新经济”不无关系。随着越来越多互联网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或回归二次上市,港股市场在该类资产上的稀缺性将进一步加强。

ImageImage

资料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1年3月31日。

对比2020年以来各行业涨跌幅情况,不难看出,南向资金也是“聪明的资金”,配置金额和比例较高的行业均获得靠前的涨幅,以配置金额和占比排名第一的资讯科技业为例,2020年以来累计上涨67%,位于各行业指数第一。

Image

资料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1年3月31日。

长期来看,除港股市场上部分“新经济”行业标的的稀缺性外,港股相对于A股更低的估值也是南下资金持续流入的重要因素,虽然AH股溢价指数较年初已有一定幅度下降,但期绝对值仍处于历史高位。南下资金短期或许将受一些因素干扰,但长期净流入的趋势并未改变,中国居民财富配置港股市场的趋势也将持续。

风险提示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基金未来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资本市场发展所有阶段。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相关公告。请投资者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