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兆业2020年高质量增长,加固城市更新优势护城河

花朵财经 2021-03-27 20:33

今年“城市更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两会”提出2021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这是佳兆业又一个机遇。

花朵财经原创

一出北京大望路地铁站,可见前方标着“佳兆业广场”几个醒目大字标识的大楼,是一个地标式的建筑。2013年7月,郭英成家族将这个叫耀辉国际城的项目收归旗下,并更名为北京佳兆业广场。

3月25日,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1638.HK)发布关联交易公告称,拟130亿元收购北京市朝阳区耀辉国际城项目。

耀辉国际城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与建国路交汇东南角。涵盖约2.68万平方米的建设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20.16万平方米。包括商务公寓、住宅、零售、酒店、公共设施及停车位等。

独立估值师对该物业所进行的初步估值于2020年12月31日约为186亿元。按照评估价测算,此次收购价打了约七折。

“对于不可复制的资产公司希望装到上市公司,一方面有引领作用,也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品牌影响力,有利于集团深化市场布局。”董事局副主席、执行董事兼总裁麦帆说。“北京佳兆业广场是非常少数的优质资产,项目已落成,可以马上为集团带来现金流和收入。”

同日,佳兆业发布了2020年的业绩报告,并同步召开线上业绩说明会。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佳兆业合约销售金额约1068.96亿元,同比增长21%,创历史新高;销售面积6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全口径销售1435亿元。

根据克而瑞数据统计,2020年佳兆业销售额排名持续上升,位居全国第24位,较2019年排名上升3位。

2020年,佳兆业实现营业收入557.7亿元,同比增长16.1%,毛利润为159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8亿和54.5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6.8%和18.6%。净利润和毛利润实现双增长。

2020年,对于房地产企业是一个多事之秋。先是疫情影响销售,接着是“三道红线”以及趋严的贷款政策,在这个大环境下,佳兆业近三年,销售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4%,净利润和毛利润实现双增长。其中,亮点不少。

花朵财经注意到,在销售比重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表现突出,销售金额占比达58%,结转收入占比达71%。

而且,大湾区的土地储备也是最充足的。大湾区土地储备约1589.2万平方米,占集团整体土地储备的55%。而大湾区城市中,深圳及广州作为佳兆业多年来深耕的重点市场,土地储备占比达大湾区市场的36%。可以说,大湾区为佳兆业的销售增长,功不可没。

另一方面,佳兆业在核心城市拿地,而且土地储备充足。

截至2020年末,佳兆业于全国51个城市合共拥有217个房地产项目,土地储备约2875万平方米,总货值约6700亿元。按货值计算,大湾区占比约69%,一线城市占比约51%。

其中,新增项目47个,新增土地储备面积约921万平方米,对应货值约1900亿元。另外,在香港取得了重要突破,拥有4个地产项目,货值近300亿港元。首个项目长沙湾弦雅在疫情下,开盘净销达7成。

业绩提升,资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负债下降。截止2020年12月31日,总资产约30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4%。

债务结构方面,在未来到期债务中,1年内到期占19%,约231亿元,2年以上到期占81%。长债短债比为4.3,较2019年的2.7上升了1.6,债务结构进一步优化。从现金储备看,报告期末,佳兆业在手现金约471亿元,较年增长27.4%,能完全覆盖短期到期债务,流动性充足。

随着资本结构的优化,佳兆业实现“三道红线”由橙转黄。截至2020年末,佳兆业净负债率由144%降至97.9%;现金短债比由1.1倍提升至1.56倍;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下降至70.3%。

佳兆业集团首席财务官吴建新在业绩会上表示,争取2021年实现“三道红线”全部达标。

财务良好,发展稳健,2021年,佳兆业把销售目标定到了1300亿元。

“坚持长期看好中国新型城镇化前景,对中国经济稳定增长、长期向好抱有坚定信心。”佳兆业集团董事局主席郭英成表示,“2021年,佳兆业地产销售目标为1300亿元,每年增长不低于20%。”

2021年,佳兆业预估可售货值为1912亿元,可售面积1074万平方米,完成1300亿元的销售目标,需要去化率达68%。

如何获得高质量的发展?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土地储备充足,融资渠道通畅成本低,差异化竞争+核心竞争力,是激烈竞争中胜出不可缺少的条件。

佳兆业在业内有“旧改专家”的称号。3月18日,佳兆业集团凭借在城市更新领域的领跑优势,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房地产城市更新优秀企业”第1名。

截止2020年,佳兆业新拓城市更新项目54个,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东莞等大湾区核心城市。新拓项目数量是2019年的近三倍,规模增长明显。贵州、湖北等地实现首个项目落地,城市更新版图向全国扩大。

“在城市更新方面,佳兆业做得比较早,比较久,不断优化,科技赋能。未来,我们会把深圳模式、大湾区模式复制到上海、云南、贵州等城市。”郭英成表示。

在城市更新项目储备方面,佳兆业已经拥有201个项目,占地面积超5000万平方米。其中深圳120个项目,可售面积达3000万平方米,广州26个项目,可售面积 4700万平方米,两地货值占比达86%。

和同行相比,佳兆业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城市更新项目。

1999年,佳兆业在深圳成立,便已经开始入局房地产旧改市场。在后面的20年里,佳兆业很少去高价的招拍挂,改用低成本获取大量旧改土储,而且是城市核心区域的土地项目。这种模式,使它的拿地成本更低,利润回报更高。特别是行业进入调整周期,高盈利能力的房企才可以活得更久。

以深圳为例,2020年深圳住宅用地土拍市场平均地价统计显示,南山区平均地价为62975元/平方米,为全市最高;全市土地价格洼地在坪山区,成交均价为16398元/平方米。而佳兆业深圳城市更新新增项目土地成本仅为13940元/平方米。远低于深圳各地招拍挂成交价格。

另一方面,城市更新项目贡献土储价值巨大。2020年集团转化9个项目,可售面积近180万平方米,转化面积同比大幅增长152%;转化项目位于香港、深圳及广州,对应可售货值约640亿元。2020年,城市更新贡献的土储占比约38%。

作为城市更新龙头企业,佳兆业的城市更新红利稳步释放,在2020年的合约销售中,城市更新项目销售额占整体销售的1/3,成为销售贡献的重要来源。

那么,未来的城市更新项目是否大有可为?

随着《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正式发布,城市更新项目拆迁安置协议签约率达95%,将进一步加速城市更新项目转化。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值得一提的是,“城市更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两会”提出,2021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这是佳兆业需要把握的机遇。

“城市更新是佳兆业的核心板块。预计未来1-2年,佳兆业城市更新转化可售面积约420万平方米,总货值可达2000亿元。其中,2021年上半年可转化城市更新项目超100万平方米,总货值约660亿元。”佳兆业总裁麦帆表示,未来三年,佳兆业计划至少有50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转化,占地面积约500万平方米。

然而,这还不是全部。佳兆业,还准备围绕着城市更新大做文章。

“城市更新,某一个城市更新围绕地产产业链发展,孵化成功的也有文体,我们想不久的将来,我们尽快上市”。郭英成表示“在未来,我们还继续围绕着地产城市更新和科技产业包括大健康,包括大文旅进行布局。”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