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2020年营收净利双降:贝拉米难抵君乐宝出走损失,双千亿目标只完成一半

时代财经TF 2021-03-25 13:57

3月25日上午,国内两大乳业巨头之一的蒙牛乳业(02319.HK,下称“蒙牛”)率先公布了2020年业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财报显示,2020年,蒙牛营收达到760.3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3.8%;净利润为35.25亿元,同比下降14.1%。分业务看,2020年,蒙牛液态奶收入为677.51亿元,同比微降0.19%;冰淇淋收入26.34亿元,同比增长2.83%;奶粉业务营收45.73亿元,同比下滑41.89%。

在财报中,蒙牛将2020年营收的下滑归主要因于君乐宝出走造成的影响。

“如果不包括2019年出售的君乐宝乳业和2019年收购的贝拉米业务收入,蒙牛可比业务收入为750.03亿元,同比增长10.6%。”蒙牛在财报中介绍。

而对于净利润的下滑,蒙牛则表示主要是因为在2020年第一季度为保证员工健康安全、正常复工复产而投入了额外疫情防控费用;为尽快降低渠道库存、加速恢复正常的销售节奏而投入了额外营销费用;向全国一万多所医院等抗击疫情相关机构捐赠现金和乳制品。

截至今日午间收盘,蒙牛报41.95港元/股,上涨0.24%。

米拉米难抵君乐宝出走损失

从财报看,对蒙牛营收造成最大影响的是奶粉业务的下滑,而造成该业务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君乐宝的出走。

根据蒙牛方面给出的数据,君乐宝2019年为蒙牛贡献的收入为111.244亿元,也就是说,在剔除君乐宝的营收后,蒙牛在整个大盘中丢掉了100多亿元。

2019年7月,蒙牛发公告称以总代价40.11亿元“低价”抛售其所持有的君乐宝51%的股份,引发市场震动。

君乐宝属于蒙牛的优质资产,自10年前投入蒙牛怀抱之后,君乐宝将营收从十亿拉升到了百亿大关,并成为蒙牛奶粉业务和低温酸奶业务板块的重要支撑。

公开数据显示,在蒙牛出售君乐宝的前一年,也就是2018年,君乐宝奶粉业务销售额突破50亿,同比增长超过100%。在低温酸奶市场君乐宝也颇具优势,系列酸牛奶市占率高居全国第四位。

3月25日,乳业分析师宋亮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君乐宝出走对蒙牛带来的影响很大,三四年内很难弥补这一空白。他认为,蒙牛近年来一直在调整产品结构,奶粉、奶酪等新兴业务仍处在成长期,想要成为蒙牛营收的“顶梁柱”,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虽然在君乐宝出走后,蒙牛也尝试通过各项并购“填坑”,但迄今为止,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2019年9月,蒙牛乳业以约71亿元的价格收购澳洲奶粉品牌贝拉米的全部股本。交易完成后,贝拉米将成为蒙牛的全资子公司。

蒙牛表示,依托菁跃有机中文版婴配粉上市,贝拉米快速布局中国线下渠道,发展国内一至三线城市的分销网络。截至2020年底,贝拉米产品已覆盖全国13个省份的近3000家门店。2020年,贝拉米跨境电商渠道表现亮眼,婴配粉全年商品成交金额的整体排名升至第五,婴幼儿米粉增长强劲,稳居跨境电商渠道有机米粉品类第一。

尽管“战果”颇丰,但贝拉米依然无法帮助蒙牛补上君乐宝离开的空缺。

财报显示,2020年贝拉米为蒙牛贡献的收入为10.32亿元,2019年贝拉米并入蒙牛报表的仅有0.882亿元。2020年贝拉米的收入为君乐宝2019年收入的不到十分之一。

但好消息是,除了蒙牛部分业务板块的增长外,往年拖累蒙牛业绩的联营公司表现回暖正在填补君乐宝的缺位。

根据官方数据,蒙牛控股的现代牧业(01117.HK)2020年销售收入60.20亿元,同比增长11.2%。净利润7.8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4%。蒙牛占股51%的雅士利(01230.HK)也在2020年实现了营收利润的双增长。根据其财报,2020年营收36.49亿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为1.01亿元,同比下滑10.7%。

千亿目标只完成一半

2017年,蒙牛总裁卢敏放提出了未来三年销售额和市值同时突破千亿元的目标。如今,蒙牛市值早已突破千亿,但营收距离千亿仍有不小的距离。

从蒙牛一系列动作来看,它还在通过大举并购实现这一目标。除了收购贝拉米之外,蒙牛还在2020年尝试从日本麒麟控股公司(Kirin Holdings Co.)手中收购澳大利亚乳企雄狮乳品饮料公司(Lion-Dairy & Drinks Pty Ltd),花费超过30亿元。

如此番交易成功,蒙牛将拥有控制PuraDairy、Farmers和Moove等澳大利亚乳业品牌的产品,并为自身补充数十亿元的营收体量。

不过,这桩收购案出现“难产”——2020年8月,日本麒麟控股公司宣布,已于当天解除把雄狮乳品饮料公司出售给蒙牛的合同。随后,蒙牛官网发布了一则公告,坐实其此次终止收购的计划。

不过,这一插曲并没有让蒙牛并没有停下并购的脚步。

2020年12月,蒙牛与国内乳品龙头妙可蓝多(600882.SH)签订认购协议,收购妙可蓝多5%的股权。此后三个月,蒙牛又累计增持妙可蓝多约5%的股权。本次增持后,蒙牛合计拥有妙可蓝多总股本的9.93%,成为后者的实际控制人。

乳业专家王丁棉对时代财经表示,蒙牛入股妙可蓝多、贝拉米等企业的一大目的就是为了做大营收,实现千亿目标,并追赶对手伊利,因为只通过常规增长很难在短期实现目标,只能利用收购等资本手段。

不过,蒙牛还需要面临一个更加现实问题:在各大乳企争相抢夺资源的背景下,适合收购的标的已经越来越少。

以乳业上游为例,从2020年以来,随着国内奶源供应紧缺,包括蒙牛、伊利(600887.SH)在内的多家乳企掀起了一股抢购潮。蒙牛增资控股公司中国圣牧(1432.HK),成为后者单一最大股东;伊利认购中地乳业01492.HK)增发股票,并推动间接控股的优然牧业寻求上市;新乳业以17.11亿元的价格收购了西北龙头乳企宁夏夏进乳业;光明乳业参与竞拍江苏辉山乳业及江苏辉山牧业,并以7.5亿元价格中标……

眼下,随着奶源争夺持续推进,大型上市原奶企业大多已“名花有主”,只剩下西部牧业还在独立运营。

“现在有意愿出售的上下游企业并不多。”王丁棉告诉时代财经。

宋亮则认为,蒙牛在未来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不论是上游还是下游,实际上在国外可供蒙牛并购的企业还有很多,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全球贸易摩擦的放缓和疫情的好转,海外并购依然会是蒙牛拓宽营收的一大动力。”

在此次财报中,蒙牛也提到,蒙牛要成为国际化的蒙牛——蒙牛不只满足于布局全球资源,更要赢下国际市场,通过加强在东南亚、大洋洲的业务,培养高水平的全球化人才梯队,构建乳业国际化的“蒙牛模式”。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