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出台反腐败5年规划,对医疗、医药领域有哪些影响?

21新健康 2023-09-23 07:57


来源丨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创作品

作者/季媛媛

编辑/徐旭

图片/图虫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规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以零容忍态度严惩腐败作出部署,紧盯重点问题、重点对象、重点领域,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

《规划》明确遏制增量、清除存量的思路举措,重点查处不收敛不收手、胆大妄为的腐败分子,更加有力遏制增量,分类施策清除存量。突出重点领域,坚决清理风险隐患大的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其中,医药领域的腐败将被深化整治。此外,《规划》明确推动反腐败向基层延伸,聚焦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

可见,尽管目前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正向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纵深推进,但是作为事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医疗、医药等行业,未来仍将是党和国家反腐败重点聚焦的领域。

对此,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今年医药反腐重点在于查处人民群众极不满意的医疗服务中收红包、医药购销中吃回扣行为,紧盯关键少数人。目前,从落实情况来看,已经查处了一大批医疗管理和服务人员,取得了明显成效。

“虽然反腐行动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医术高明的医务人员,可能会暂时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也会引发资本市场相关板块波动。但是,反腐不能投鼠忌器,心慈手软,刮骨疗伤能够换来长期的肌体健康,人民健康权能得到完整的落实。”上述分析师说。

严格加强药品监管

医疗体系的健康运行,事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以及健康权力。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老龄化趋势加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加,深入整治医疗领域腐败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净化行业生态、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

从此次中央反腐败5年规划也可以看到,深化整治医疗、医药领域腐败将成为制度化、常态化趋势。

《规划》明确,突出重点领域,深化整治金融、国有企业、政法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和粮食购销、高等学校、体育、医药等领域的腐败,有效防范化解腐败风险及关联性经济社会风险。推动反腐败向基层延伸,聚焦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领域,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可见,《规划》明确的未来反腐重点领域,医疗、医药在列。而今年7月启动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更是掀起了“史上最强医药反腐风暴”,时间跨度为期一年,针对医药领域生产、供应、销售、使用、报销等重点环节和“关键少数”,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

可以说此次集中整治也是对《规划》提出的各种治理措施与思路的实战演练。

医药购销环节,一直以来“带金销售”问题严重,而商业贿赂更是渗透全链条各环节。《规划》提出,强化巡视、审计、统计、财会等监督成果运用,严肃查处巡视、审计、财会、统计等监督中发现的涉嫌腐败问题,充分发挥审计等在反腐治乱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对行贿人的联合惩戒机制,建立行贿人“黑名单”制度,综合运用纪律、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形成不敢行贿“围猎”的震慑。

针对重点环节和关键少数,《规划》明确要健全防治腐败滋生蔓延的体制机制,抓住政策制定、决策程序、审批监管、执法司法等关键权力,健全监督制度体系,减少权力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

上述分析师指出,当前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在合规体系建设上仍然面临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合规意识不足。部分医药企业和医院对合规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足够的合规意识和文化,导致合规体系建设滞后;二是,合规制度不完善。医药企业和医院的合规制度和规范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规范,以确保企业和医院的合规运营;三是,合规监管不力。医药企业和医院的合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和水平。

“国家层面持续强调医药反腐的重要性,这也要求企业层面要加强合规销售,还是要‘法’字当头,以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作为销售依据。”上述分析师强调,这对于加强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药品监管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

反腐倒逼企业加强创新

随着《规划》的出台,将加快建立党和国家多层次、多部门常态化协同监管机制,针对医疗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持续高压反腐败也将成为新常态。对广大医药企业来说,只有全方位合规经营才能可持续健康发展,整个行业生态才能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主管合伙人于子龙日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反腐是行业规范化推进中的重要举措,对行业良性发展有推动作用,倒逼企业在源头加强创新。同时,这对企业未来商业推广模式会带来一定变化,企业未来会加速用更多数字化手段去进行市场活动,同时,企业也会更加关注患者教育和以患者为中心。

但是商业推广的本质仍然是价值传递,企业应积极思考经济价值传递之外,非经济价值的传递方式和企业可以发挥的角色,对医院、对医生、对医保,通过新的价值传递模式提升产品认知、品牌形象和形成产品之外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医院端,医生也会通过国家鼓励的多点执业等渠道增加自己的收入,也因此会更加注重个人的品牌建立,甚至会促使一些医生向民营医院流入。

“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尤其是内资之前合规管理比较薄弱的公司,应该梳理内部的合规内控管理体系,补足自己薄弱的环节,积极探索和转化商业模式,正真为临床和患者带去价值。”于子龙说,对于合规已经比较成熟的外资企业来讲,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找出以往市场营销环节中不合理的费用,优化未来的市场资源投入。

致同咨询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领导合伙人、致同咨询融资与并购财务顾问服务合伙人董慧慧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药企除了常规必做的作业例如制订并执行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重视市场营销和推广方式的合规性,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路径来提高竞争力,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并根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等措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抓住这轮行业洗牌的机会,重塑自己的销售体系和销售人员的战略方向。

医药反腐的目的是破旧立新,给真正在乎销售体系搭建以及将医药行业的学术研究与医院的临床研究之间更好结合的有市场顶层观念的销售人员重新布局的机会。

“我们相信,在行业有机会得以重塑后,竞争和博弈的规则从水面下的潜规则变成更加专业的规范的合法的规则后,那些真正懂课题设置、市场渠道管理和品牌管理的销售和市场人才反而将能得到更好的机会,避免像过去那样被劣币驱逐良币。”董慧慧说。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