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港股“先涨为敬”,释放什么信号?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 2022-12-16 07:49

近期,港股市场迎来了久违的反弹,此后便开启了震荡模式。

拉长时间来看,自2021年2月中旬以来至2022年10月底,港股持续下跌时长已有20余月。进入2022年以后,其实港股多数时候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直到近几个月在内外部多重利好支撑下终于闻声而动,迎来一波V型反弹,在全球主要市场中表现都较为亮眼。

拨云窥真相,量变酝质变

此次港股回暖,离不开一揽子利好的加持,“量变”叠加开始引发“质变”,最终引发了港股的这波反弹。

基本面来看,港股市场表现与内地经济联系紧密,随着疫情防控由“紧”向“松”转向,有望促进经济企稳复苏。

流动性上看,港股是一个离岸市场,主要的投资资金来自海外,涨跌也受到美元流动性的影响。刚刚公布的美国11月通胀数据出现降温,具体来看,11月CPI当月同比增幅为7.1%,录下今年1月以来的最低值。这意味着美联储的持续加息节奏可能会有所放缓,这将有望改善港股流动性。

与此同时,南下资金也在投入真金白银买买买。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从内地流向港股的南向资金净流入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尤其是10月以后,内地增配港股的资金也在不断回升。

港股风云聚,汇长期机遇

港股在经历了这一波大涨之后,对于后续的走势,很多人会问:港股会继续涨吗?还能涨多长时间?

实际上,由于港股前期持续下跌,即使经过近期反弹,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区间。截至12月13日,恒生指数PE还不到10倍,纵向来看,仅高于过去10年35%的时候。

横向来看,港股目前市盈率也仍明显低于全球主要股票市场。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港股也掀起回购潮。根据Wind统计,截至12月13日,今年已有226家港股公司累计回购股份82.27亿股,累计回购金额达963.88亿港元。包括一些巨头的大手笔回购,进一步提振了市场参与者投资港股的信心。

此外,从经济层面来看,外资仍看好中国。着眼于全球,美国长时间深陷通胀泥潭,欧洲受制于能源危机,而我国有望逐渐摆脱疫情干扰、经济复苏回暖,这让全球众多机构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更有信心。

世界银行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或为4.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4.4%,是极少数增速高于2022年的全球大国。

投资银行高盛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4.5%,上半年会有一定的波动,但下半年会明显高于上半年。

……


总体而言,虽然不排除市场快速反弹后短期回调的可能,但随着前期诸多不确定性开始逐渐变得明朗起来,叠加当前面临着政策加持、资金流入及估值较低等多重优势,对海内外投资者看来,中长期视角中港股犹如一个“香饽饽”,仍具备一定吸引力。静待花开,清风自来。


$国富大中华精选混合(OTCFUND000934)$

$国富沪港深成长精选股票(OTCFUND001605)$

$国富港股通远见价值混合(OTCFUND009846)$


风险提示:本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所管理的其它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和本金亏损,由投资者自行承担。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基金前应认真阅读相关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文件,了解所投资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