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据。。

搬砖小组 2022-08-15 07:52

最近美股太猛了,道指周线六连阳,纳指从6月份的低点算起涨幅超过20%,进入技术性牛市。

今年四五月份美股大跌的时候,我们花了很多篇幅写美股(),也介绍了很多历史统计规律,最后指向的结论都不悲观。比如下面这张图显示,在美股开年大跌的年份里,绝大部分在当年剩下交易日里都是涨的,而且很多还是大涨。

Image

我们经常拿“技术性调整”调侃大A,但是美股真的每次大跌都跌出机会了。美股这段时间的持有体验也好很多,同一类资产在A股、港股涨不动,但是美股动不动三十多个点,很多小市值公司翻倍和玩儿一样,比如之前咱们聊的激光雷达那两家核心公司。 从基本面数据看,美股确实也有反弹的底气,老美7月份新增非农就业52.8万,远高于预期的25万,失业率3.5%,创下yq以来最低数据,说明各行各业正在逐步恢复;另外,7月份CPI同比增长8.5%,低于预期的8.8%,也大大降低了9月份加息75BP概率,这些都是比较乐观的基本面信号。 老美的两类核心资产,一个半导体,一个生物科技,分别对应费城半导体(SOX)标普生物科技指数(XBI),这两个指数从6、7月份的低点算起,涨幅分别是28%和52%,早就被资金干上去了,另外核心权重反弹也很猛,苹果距离历史高点只有不到5%了。 反观国内,A股这边,指数一直没什么起色,都是结构化行情,前段时间新能源领涨,最近两周切换到半导体,另外原油、煤炭、黄金偶然也出来混个脸熟,虽然持有体验不舒服,但是也不至于亏大钱。 最难受的是港股,恒生科技从7月份开始的反弹很弱,定投体验比较差。今天看到一份报告把港股的基本情况介绍得比较清楚,今天跟大家一起看看。 现在大家最担心港股流动性不足,因为港股是离岸市场,主要交易者都是外资,海外货币紧缩会导致资本外流,抽取港股的流动性。不过很多人都过分高估了这种影响力,看真实数据的话,港股流动性和中国官方PMI的关联度更高

Image

换句话说,老外在看着内地买港股。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港股是一个高度机构化的市场,老外只有在看到基本面确定改善的时候才会进场,而港股上市公司70%的利润都来自内地,所以中国PMI就成了他们做多港股的重要依据简而言之,影响港股定价的核心因素还是国内经济,我们做多港股,本质上就是做多中国。

Image

这周没有特别强势的主流板块,煤炭在中报催化下涨得倒是不错,组合里的西部利得国企红利(501059)周涨幅超过5%,另外同样属于价值方向的天弘中证银行ETF联接(001594)也获得了正涨幅。 从2004年开始,银行股相对沪深300指数有5次大的超额收益,其中大部分都发生在银行业盈利改善的时候。现在的银行股,也符合这样的设定。 有同学说银行股估值在下移,所以极度低估或者盈利改善都不是买入理由。事实上,银行股历史上也出现过盈利不增长,光靠拔估值带动股价上涨的阶段,但是最后估值还是向下回归了。估值只能改变振幅,最终决定曲线上升高度的,还是盈利能力,这也是我们长期看多银行股的原因。 半导体赛道本周大分化,尤其是后半周跌得比较惨,董季周老师的泰信中小盘(290001)本周回撤了6个点。消息面上,芯片法案之后,老美又出了新招,美国商务部针对先进半导体发布了新禁令,对用于3nm以下先进制程的EDA软件和以金刚石、氧化镓为代表的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实施出口管制。 不过这个禁令对咱们实际影响不大,因为国产半导体远远没到3nm的水平,氧化镓全球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老美这种操作,肯定是兼顾了赚钱和科技封锁两方面考虑。反正不管老美制裁不制裁,在半导体、信创领域的国产替代,我们肯定要搞下去,不然制裁范围一步步扩大,留给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 1、7月社融新增7600亿,大幅低于预期的1.4万亿;M2同比上升12%,创6年来新高。中金用“流动性淤积”来形容这次的数据,央妈投放的钱是多,但是yq反复和楼市动荡,导致整个社会的风险偏好降低,大家拿到钱以后都不愿意花了。既然“提量”不太管用,后面看央妈会不会出下调LPR一类的“控价”措施吧。 2、海底捞:预期上半年净亏损2.25-2.97亿元。“啄木鸟”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有2.55-3.27亿的一次性减值损失,加回去的话上半年大概率还是盈利的,所以我觉得海底捞能交出这份成绩单,已经很不容易了。公司在公告里说“6月以来月度环比已经明显好转”,如果下半年yq不出大的纰漏,恢复盈利应该问题不大。 3、医保局:全面开展种植牙价格调查 、为集采奠定基础。原来认为不大可能被集采的项目,现在都要一一被集采了,不过这对老百姓是好事情,现在种一颗牙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其中的不合理利润是要好好挤一挤了。 4、沙特阿美:二季度净利润484亿美元,同比增长90%。算术平均一下,相当于一年2000亿美元利润,妥妥的全球最赚钱公司。这一波俄乌干仗,狗大户真的赢麻了。。。

基金销售和基金投顾服务由盈米基金提供。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购买与自身风险等级和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或基金投资组合策略。

因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存在因基金投顾机构的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

基金投资组合策略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应自行阅读相关法律文件,自行做出投资选择。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