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港股创新药行业的成长空间?

老罗话指数投资 2022-07-15 00:06

港股创新药公司经过近一年的回调,从2022年5月份开始反弹。如何看待创新药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本文从几个基本面角度进行梳理。

支付端:医保腾龙换鸟,支持创新

支付端政策的变革,解决高价创新药的支付问题。2018年开始,仿制药带量采购政策进入常态化阶段。医保局计划通过大幅压缩仿制药的医保占用资金,将腾挪的资金用来覆盖和加速创新药纳入医保,2016年以来,创新药医保谈判每年开展一次,当年获批的创新药即有机会纳入医保,快速放量。

图:历次带量采购中标结果

Image

资料来源:联合采购办公室,申万宏源研究,数据资料仅作为研究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另外从宏观层面,国家对于医药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0年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已经从2010年的4.89%提升至2020年的7.1%,参照美国18%左右的占比,中国在医疗卫生的投入还有巨大的空间。

图:卫生费用占GDP比重

Image

数据来源:申万宏源研究所,数据资料仅作为研究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供给端:先松后紧,维持创新药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2015年开始,药监局发布一系列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的政策,旨在大力缩短创新药的上市时间,支持国产创新药发展,2019年开始,国内创新药进入收获期,一些人民急需的创新药进入市场,极大解决了国人的用药需求,也催生了上一波创新药的大行情,中国创新药行业从无到有,实现跨越式发展。

图:2019年至今国内药监局批准的国产创新药(截止2021/12/13)

Image

数据来源:丁香园,申万宏源研究所,数据资料仅作为研究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在2018-2021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创新药行业也出现了由药监局过于宽松的审评政策所带来的问题,同质化创新带来了众多阻碍行业发展的问题,如同类产品拥挤导致创新药上市后价格大幅缩水,创新药的投资回报率极低;大量同质化创新会挤占宝贵的临床资源,阻碍行业发展。因此在2021年7月,CDE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表明药监局开始收紧me-too药类创新药的研发,市场恶性竞争的情况也将得到缓解,创新药企业回归创新本质,聚焦未满足需求。

需求端:老龄化趋势带来巨大未满足需求

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占比从30年前的不到6%,提升到2021年的14%左右,且还将保持增长趋势。老龄化问题会带来巨大的用药需求,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老年人对于高质量的生活的追求也会带来用药升级的需求,因此追求高质量生活的老年人的巨大未满足需求将是创新药行业长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图:中国出生人数和65岁以上人口占比情况

Image

数据来源:丁香园,申万宏源研究所,数据资料仅作为研究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综上,国内创新药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在支付端、供给端、需求端的催化下,行业发展高景气度持续。从空间维度看,2020至2030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预计将由1.6万亿增至3.5万亿。2020年,中国创新药的份额是7%,和美国创新药70%的占比相比,差距非常大,预计到2030年,中国创新药的份额将提升到70%,达到超过2万亿的市场规模。创新药行业可以说是一个需求上限高,天花板高的产业,孕育着较大的投资机会。

投资港股创新药,关注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已于7月12日上市,产品基本信息如下。

表: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产品信息

Image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7/11)。数据资料仅作为研究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该指数从香港市场中选取不超过50家主营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香港市场创新药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截至2022年7月11日,其指数基本信息如下表所示:

表: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基本信息

Image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7/11)。数据资料仅作为研究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港股创新药指数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合计为65.88%,权重股占比较为集中。权重排名前三的股票分别为药明生物、百济神州-B和石药集团,权重分别为10.63%、10.15%和9.07%。前十大权重股包含4个申万三级行业,其中,其他生物制品板块有5只,化学制剂板块有3只,医疗研发外包和原料药各1只。

表:指数前10大成份股

Image

资料来源:Wind,申万宏源研究,数据截至2022/6/27。数据资料仅作为研究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港股创新药指数估值水平较历史高点下降明显

截止至2022年6月27日,港股创新药指数PE(TTM,加权)为30.90倍,PB(LF,加权)为4.02倍,分别位于2021年11月2日以来的55.06百分位和44.59百分位,目前位于历史中枢。相较于历史市盈率高点55.06倍,市净率历史高点4.02倍,指数估值水平下降明显。

图:港股创新药指数市盈率及市净率走势

Image

资料来源:Wind,申万宏源研究,数据截至2022/6/27。数据资料仅作为研究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港股创新药指数研发费用支出高,创新属性明显

联交所《新主板上市规则》第18A条款对申请主板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设置了四大类上市条件,即上市适格性要求、预期市值要求、业绩记录要求和运营资金要求。18A条款免除了盈利性要求,即允许尚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申请香港主板上。

港股创新药指数成分股中有20只个股尚未实现盈利,占比为42.55%,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中有25个股未实现盈利,占比为33.33%,HKC医药C指数有24只个股未实现盈利,占比29.27%。港股创新药指数更关注个股的创新属性。根据2021年年报披露的研发费用数据,港股创新药指数研发费用支出均值及中位数分别为8.99亿元、6.13亿元,高于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与HKC医药C指数。另外从占比角度来看,港股创新药指数成分股中研发支出在10亿元以上的比例达到27.66%,高于恒生医疗健康(18.67%)以及HKC医药C(18.29%)。

表:香港医药指数成分股研发费用对比(单位:亿港元)

Image

资料来源:Wind,申万宏源研究,数据截至2022/6/27。数据资料仅作为研究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Image

风险提示:本产品紧密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本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前,需充分了解本基金的产品特性,并承担基金投资中出现的各类风险。本基金投资境外市场,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外,还面临汇率风险以及境外市场风险。本产品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投资前请认真阅读本基金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充分了解本基金详情及风险特征。本基金的风险等级为中高风险,但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代销机构风险评级不低于管理人的评级结果,请投资者选择符合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的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本公司任何投资建议或保证,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观点和预测 仅代表材料制作时结合当时市场作出的分析判断 随着市场行情等因素 变化,上述判断 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