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首季表现不佳SPAC高于预期 德勤预计全年融资额将达3300亿港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4-02 23:46

德勤预计,2022年香港将有约120只新股上市,融资金额有望达到3300亿港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丽娜 实习生齐盈泽 香港报道 4月1日,德勤中国华南地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在记者会上表示,香港IPO市场第一季度表现不佳,但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表现高于预期。德勤预计,2022年香港将有约120只新股上市,融资金额有望达到3300亿港元。

相比之下,当前市况波动下,第一季度内地IPO市场表现良好,其中TMT行业融资金额“遥遥领先”,但欧振兴指出,就全球局势来看,投资者或因环境波动而倾向于将投资从新经济分散至实体经济、旧经济。

港股首季IPO融资额锐减90%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上市业务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施安迪表示,香港由于受美联储加息及缩表安排的决定以及第五波疫情影响,新股市场表现不佳。

施安迪指出,第一季度上市新股数量同比下跌53%至15只,其中仅有一只大型新股,融资金额同比大幅下跌90%至136亿港元。

行业方面,施安迪指出,数量上来看,第一季度香港新股由医疗医药行业及制造业主导,其中制造业比重较去年增加21%,TMT的比重大幅下跌,较去年同期的25%削减了十二个百分点;从融资金额来看,制造行业领先,TMT行业随后,且后者有较大跌幅。

同时,投资者对认购新股热情退却。德勤指出,今年前十大在港上市新股的合计冻结资金额仅为58亿港元,与去年同期共达3.8万亿港元差距甚远。

德勤预计,随着更多中概股将回流上市,港股IPO整体表现审慎乐观。香港全年将达到120只新股上市,融资金额将达到3300亿港元。

SPAC方面,欧振兴表示,今年首季香港SPAC市场发展较预期加快,除了完成一宗上市之外,另有10家提交上市申请,但其市场流动性将受制于缩表及加息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因此德勤预计今年SPAC上市数量不会超过20家。

同时,他指出,已递交SPAC申请的公司大多聚焦不同行业,包括新经济、医疗医药、消费业,制造业等,目标收购均来自亚洲;TMT,医疗医药及消费行业均是香港SPAC发起人的收购目标,大多以大中华区为业务重点。

香港首只SPAC上市后交投不活跃,对此,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日前回应表示,该交易所推出SPAC上市制度,是为香港度身订造,并非试图复制其他市场,“重质不重量”。

内地IPO市场一季度表现良好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上市业务主管合伙人纪文和表示,第一季度内地IPO市场表现良好,新股认购热情高涨,共有85只新股上市,较去年同期下降15%,但融资额达17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6%。同时,前五大IPO共计融资790亿元,较去年同期激增391%。

据欧振兴介绍,第一季度上交所及深交所全球融资金额分别位列第一、第三,全球前十大新股融资额中有四只来自中国内地的新股上榜。

从新股行业分布而言,纪文和指出,从数量上看,TMT行业及医疗和医药行业占比有所上升,制造行业占比下降;从融资金额看,TMT行业遥遥领先,制造业位列第二。

纪文和表示,截至3月31日,共有171家企业已经过会但尚未发行,此数据略低于去年年末的192家,其中108家属传统和高端制造业。德勤预计2022年内地IPO数量会有持续增长,科创板创业板及北交所新股发行数量将继续攀升。

中概股方面,第一季度赴美上市股票数量骤减,仅有一只,属医疗及医药行业。据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全国主管合伙人刘启鸿介绍,第一季度六只中概股被美国SEC列入“预摘牌名单”,另有五只中概股被列入“确定摘牌名单”,但市场人士对于中美双方在中概股审计监管方面达成共识仍持乐观态度。

(作者:朱丽娜,实习生齐盈泽 编辑:李莹亮)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