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出鞘:面向全球开放,身怀四大优势

国际金融报 2019-08-10 14:46

8月9日,华为消费者业务在其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向全球发布全新的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鸿蒙OS。

按照华为的说法,鸿蒙OS将发挥其轻量化、小巧、功能强大的优势,率先应用在智能手表、智慧屏、车载设备、智能音箱等智能终端上,着力构建一个跨终端的融合共享生态,重塑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为消费者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活新体验。

据悉,华为今日推出的是鸿蒙1.0系统,明日发布的智慧屏将率先使用该系统。

“鸿蒙”初现

关于“鸿蒙”,业界并不陌生,此前坊间曾多次传出相关消息。

今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网站显示,华为已申请“华为鸿蒙”商标,申请日期是2018年8月24日,专用权限期是从2019年5月14日到2029年5月13日。

彼时,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对外透露,华为面向下一代技术而设计的操作系统OS最早将在今年秋天、最晚于明年春天面市。这套系统打通了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汽车和智能穿戴等设备,统一成一个操作系统,兼容全部安卓应用和所有Web应用。

就在今日,余承东对外揭开鸿蒙OS神秘的面纱。对于鸿蒙OS开发初衷,他表示:“随着全场景智慧时代的到来,华为认为需要进一步提升操作系统的跨平台能力,包括支持全场景、跨多设备和平台的能力以及应对低时延、高安全性挑战的能力,因此逐渐形成了鸿蒙OS的雏形,可以说,鸿蒙OS的出发点和Android、iOS都不一样,是一款全新的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能够同时满足全场景流畅体验、架构级可信安全、跨终端无缝协同以及一次开发多终端部署的要求,鸿蒙应未来而生。

Gartner副总裁级分析师盛陵海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称,操作系统能成功的关键是软硬件生态链的合作。在硬件上,华为已可以基本自主,与苹果的自主能力相比已差不太多;软件上,国内互联网公司在国内市场也有主导地位。“这点和以前PC完全不一样”。

盛陵海认为,如果软硬件两头都能掌握,开发操作系统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这就是苹果iOS的逻辑。

谈到底层,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Android是Linux,iOS是Unix,华为不可能完全自己做一个,因为这还要看生态的兼容。”

上述人士还称,安卓现在能卡华为的其实不是操作系统,而是应用。“欧洲采取反垄断措施,就是因为谷歌把应用和Android商店绑定了”。

牛在何处?

余承东在演讲时指出,今天不管是苹果手机iOS还是Android都是基于Linux、Uinux。这样的内核十分庞大,Android操作系统1亿行代码,内核就超过2000万行,非常复杂,但平常真正用到的只有内核中8%的代码,如此庞大和冗余的设计很难保障流畅度。“Android手机至少需要3GB RAM以上才能跑得顺畅,成本很高,效率很低。很多IoT设备内存非常小,很难运行”。

目前,互联的终端系统越来越多,对安全、软件生态、用户体验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华为打造了鸿蒙OS系统。

根据官方信息,鸿蒙OS具备4个优势:

第一个优势是分布式架构首次用于终端OS,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鸿蒙OS的“分布式OS架构”和“分布式软总线技术”通过公共通信平台,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能力调度和虚拟外设四大能力,将相应分布式应用的底层技术实现难度对应用开发者屏蔽,使开发者能够聚焦自身业务逻辑,像开发同一终端一样开发跨终端分布式应用,也使最终消费者享受到强大的跨终端业务协同能力为各使用场景带来的无缝体验。

第二个优势是天生流畅。鸿蒙OS通过确定时延引擎确保用户交互体验流畅,匹配应用特征实现资源精准调度,响应时延降低25.7%,带给用户流畅稳定的使用体验。

第三,鸿蒙OS拥有更强的安全特性,基于微内核技术的可信执行环境,通过形式化方法,重塑可信安全。同时由于鸿蒙OS微内核的代码量只有Linux宏内核的千分之一,其受攻击几率也大幅降低。

最后,鸿蒙OS通过统一IDE支撑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

此外,除了鸿蒙OS,华为还有自己的方舟编译器,是首个取代Android虚拟机模式的静态编译器,可供开发者在开发环境中一次性将高级语言编译为机器码。未来将支持多语言统一编译,可大幅提升开发效率。

能否获市场认可

与此同时,华为还公布了鸿蒙内核及OS的演进路标,将在今年首发的智慧屏产品中率先使用鸿蒙OS 1.0。未来三年,除完善相关技术外,鸿蒙OS会逐步应用在可穿戴、智慧屏、车机等更多智能设备中。

华为还称,鸿蒙OS发展的关键在于生态,生态的关键在于应用和开发者。为快速推动鸿蒙OS的生态发展,鸿蒙OS将向全球开发者开源,并推动成立开源基金会,建立开源社区,与开发者一起共同推动鸿蒙的发展,并通过讨论对产业或技术发展提出建议。

华为认为,目前,中国已经具备健全的应用生态和庞大的用户基础,未来将依托中国、面向全球打造鸿蒙OS生态,通过聚焦新的价值,开放在通信、照相、全场景、AI等方面的核心能力,与各界生态伙伴共同打造出面向消费者体验更佳的应用和服务,为产业注入新活力,共创全场景智慧化新体验与新生态。

“OS的难度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生态建设,因此,鸿蒙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有足够多的生态伙伴来支持。”探索科技(techsugar)首席分析师王树一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那么,华为能否像苹果一样打造一个全封闭系统?王树一认为有机会,但华为应该也不敢在成熟市场上去尝试,可以先尝试手表、电视等新入市场,反正损失可控。

在王树一看来,微软手机操作系统及诺基亚塞班系统是前车之鉴,如果商业模式上无法让生态链伙伴都受益,即便有足够的出货量,也难以养成一个活跃的OS生态。

“当然,华为在这个阶段推鸿蒙,时机选择的不错,中国也需要有自主的操作系统,但最终市场选择鸿蒙,还是阿里OS,个人觉得现在言之尚早。”王树一分析称,阿里虽然在设备侧远不如华为,但其生态链成功案例很多,协助云端优势,也许有机会。

王树一指出,IT行业降成本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这是云取代传统IT系统的基础,也是开源生态流行的基础。

(国际金融报记者 蒋佩芳)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