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实力不惧封锁,中芯国际“闪电”过会,华为7nm芯片解除困境

鹰眼牛股说 2020-06-25 23:40

中芯国际是国内最大、全球第四的晶圆代工厂,6月份宣布回归国内股市,创造了只用18天的“没有最快,只有更快”闪电过会的记录,可见大家对它期望值之高。

从6月1日申报获得受理,到6月4日开始接受问询,再到6月7日“交卷”给出回复,直至6月19日上会通过,中芯国际进军科创板的每一步,都在书写科创板的最快纪录。与此同时,中芯国际计划在科创板融资200亿元,也成为科创板迄今为止的最大融资规模纪录。

中芯国际作为国内最大、实力最强的晶圆代工厂,其登陆科创板的历程可谓是一路绿灯。对于背后的原因,有分析认为,美国制裁华为之后,台积电与华为的合作也走到了悬崖边上,这在客观上也加快中芯国际在科创板上市的节奏。

有分析认为,中芯国际获得大笔融资,有利于加速国产替代,打破在半导体行业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尤其有利于尽快解决华为在芯片领域被卡脖子的问题。

对于国内半导体产业而言,中芯国际的上市必将带动整个上下游供应链的整体升级。作为晶圆代工龙头,近年来与国内设备、材料、设计厂商有大量合作。在这次招股书显示的三项主要资金用途中,两项都与其技术进步和工艺提升有关。中芯国际的技术升级,将会充分激发上游设备及材料端快速升级和发展,而下游终端应用客户将拥有芯片制造端有力支持,同样中游封装端将获得来自上下游双方的需求升级。

不过,选择中芯国际作为新的合作伙伴,就真的能打破华为目前面临的困局吗?恐怕并非那么容易。

虽然中芯国际是大陆第一大芯片制造商,但由于中芯国际3年前花费1.2亿美元订购的ASML EUV光刻机至今未发货,7nm制程的芯片无法生产,只能使用落后的14nm制程,但目前14nm月产能仅2000 ~3000片,预计到年底扩大到1.5万片,这根本无法满足华为的胃口。

中芯国际还有“绕过光刻机”的N+1、N+2工艺。就是用14nm制程生成出逻辑上的“7nm芯片”:14nm设备生产出接近7nm性能的芯片,梁孟松表示,N+1今年年底可能进行量产,N+1是针对低成本和有定制化需求的客户。当然这个能否真正满足华为高性能手机的需求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还有一点很重要,因为中芯国际的技术上还有美国技术的影子。所以美国的禁令同样也对中芯国际有效,一旦中芯国际与华为进行全面的合作,美国可能会转而对中芯国际进行制裁。中芯国际在IPO招股书中也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中芯国际和华为要想打破目前的困局,还需要国内企业能够在上游设备和原材料上尽快实现国产替代。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