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末M2余额同增8.8% 居民贷款、企业中长期贷款受疫情冲击明显

财联社 2020-03-11 20:06

财联社(北京,记者 李愿)讯,3月11日,央行发布数据显示,2月末M2余额203.08万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个和0.8个百分点;前两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5.9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17亿元;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57.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就2月当月来看,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554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111亿元。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057亿元,同比多增199亿元。分部门来看,住户部门贷款减少413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45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7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54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15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63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786亿元。

也就是说,2月以消费贷款为主的居民短期贷款减少4504亿,环比减少超过1万亿;对公贷款增加1.13万亿元,环比减少超过1.7万亿元,其中短期短期贷款同比增加5000多亿。

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杨业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从信贷数据看,今年疫情冲击导致信贷投放受阻,其中由于房地产销售显著收缩,企业中长期贷款也受部分影响,企业贷款增长以短贷为主,显示企业通过短期融资来度过难关。

“社融数据低于预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票据融资利率显著下降导致汇票承兑量提升,未承兑汇票下降3961亿元,同比下降858亿元;另一个是对政府债券融资普遍有所高估,2月政府债券1824亿元,同比少增2522亿元,社融中政府债券统计以托管数据为基础,因此需要债券上市才计入,并非发行就可以计入,因而部分2月下旬开始发行政府债券并未计入。”杨业伟认为。

中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对财联社记者也表示,疫情冲击较大,居民贷款负增长,企业贷款偏少。“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多增较多,主要或源于疫情期间短期信贷政策的发力,整体来看,实体融资需求很弱。

梁中华表示,疫情影响下今年经济下行节奏加快,地产周期也面临较大的回落压力,地方隐性负债仍受限,融资需求仍然偏弱,货币创造速度整体仍有下降压力,预计后续M2仍会保持低增长状态

“疫情冲击下2月信贷社融低于预期,这主要是由于疫情导致信贷社融投放受阻,多因短期因素,不具有可代表性,信贷社融回升总趋势不变。”杨业伟强调,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实体融资恢复,向实体资金投放渠道转为顺畅,信贷社融将恢复到同比增长状况,同时经济下行压力上升意味着需要更为有力的政策来稳增长,因而稳增长政策将加速信贷社融回升趋势。

“对前两个月贷款数据宜合并观察。”事实上,早在2月22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年初贷款也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一方面,消费贷款在疫情期间明显减少,1月同比大幅少增;另一方面,1月31日改为假日后导致部分到期贷款延后至2月还款, 2月贷款增长难度加大。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预测,3月初以来,复工明显加快,预计信贷投放将明显恢复,预计3月新增贷款将超2万亿。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