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管线再出海,和铂医药(2142.HK)双抗平台领先地位持续彰显

香港智远 2023-02-28 08:03

随着生物医药创新的日趋发展,双抗日益成为目前biotech研发的热点,全球范围内研发管线的增速远超常规单抗。同时随着药企及资本大量涌入,双抗领域的竞争态势越发激烈,对医药企业管线研发的创新性和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内一直有“单抗看靶点,双抗看平台”的说法,技术平台成为高效双抗药物研发的核心关键。毋庸置疑,在双抗领域竞争白热化的大背景下,拥有领先技术平台的药企将脱颖而出,而这正是和铂医药(2142.HK)近期表现的缩影。

日前,和铂医药全资子公司Harbour BioMed US与Cullinan Oncology(简称“Cullinan”)(CGEM.US)订立授权及合作协议,授予Cullinan在美国(包括哥伦比亚特区和波多黎各)开发及商业化HBM7008的独家许可权。根据协议条款,和铂医药将获得2500万美元预付款和最高达6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按销售净额收取最高近20%的分级特许使用权费,并保留美国以外地区开发HBM7008的所有权利;Cullinan将自费负责许可产品在美国的开发及商业化,亦有权在与和铂共享相关资料的前提下在欧盟或澳洲进行人体临床研究。

仿佛还是不久之前,市场还在为和铂医药两个关键产品“一卖一停”以及发展战略转型而焦虑,谁曾想和铂医药经历了短暂的调整期后迅速再次高速前进,股价也自其后的最低点位置最高上涨了近三倍。笔者认为,随着全人源小鼠平台价值持续兑现,和铂医药已经打通了任督二脉,步入发展全面上升通道。

授权细则突显HBM7008优势,双抗平台价值进一步验证

细看和铂医药与Cullinan的交易,笔者提炼了几个关键词:首创双抗、国际合作、共同开发。

首创双抗:标的HBM7008是一款同时靶向肿瘤抗原B7H4和T细胞共刺激分子4-1BB的创新双特异性抗体,产生于和铂医药的免疫细胞衔接器平台HBICE®,是目前全球针对这两个靶点的唯一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双特异性抗体,目前处于临床1期。该产品在临床前数据已经十分亮眼,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该产品在临床前的小鼠肿瘤模型实验中已经能够引导肿瘤完全消退(CR)的强大抗肿瘤活性,同时基于抗体设计实现的肿瘤微环境中特异性激活机制极大限度的降低了安全性隐患,因此该产品从进入临床时起已经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国际合作:去年一整年,和铂医药就以多项出色的海外合作和全球授权合作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像阿斯利康、Moderna这些耳熟能详的行业大牌,也有Dragonfly、LegoChem等细分龙头和行业新贵。本次合作被授权方Cullinan是一家于纳斯达克上市的美国生物制药公司,主要通过开发多管线的肿瘤靶向或肿瘤免疫的候选产品以治疗癌症患者,旨将最具前景的研究成果快速推向临床,最终实现商业化。Cullinan既有对抗肿瘤产品差异性开发的科学敏锐度,迅速推进管线项目到关键性试验的临床运营能力,同时还具备有对外合作加速近商业化阶段产品开发的业务拓展能力,堪称和铂7008项目出海的理想合作伙伴。

共同开发:根据此次协议和铂医药仅授权HBM7008部分区域的权利给Cullinan,同时有权共享Cullinan针对HBM7008于欧盟或澳洲的潜在临床研究数据。这意味着Cullinan将自费为和铂医药提供欧洲和澳洲的试验运营并分享研究成果。且本次合作收入分享最高比例接近20%。纵观近几年国内生物技术企业产品出海交易,如此的临床数据共享条款,加上潜在的高比例分成,实属首次。

综合分析,和铂医药的此次license out主动寻求资金、研发实力均雄厚的具有战略协同性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HBM7008,各取所长、强强联手使这个first-in-class的项目前景更加明朗。当然,合作达成的前提无疑需要HBM7008这个产品具有足够的市场吸引力。

双特异性抗体做为非自然存在的抗体形式,需要通过重组DNA技术或细胞融合技术进行人工制备。相较于单抗,双抗产品开发更加复杂性,靶点选择、产品设计、抗体结构等多方面关键因素都将影响产品的成药性,从而对企业的技术平台以及团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全球仅有7款双抗产品获批上市,已上市产品中更有因销售不佳、成本问题及副作用等原因而退市的产品。巨大市场前景之前的多重挑战也使得药企在选择license in双抗管线时会更加谨慎评估,本次Cullinan选择HBM7008,无疑是对和铂医药双抗技术平台和创新能力的又一次强有力的肯定。

HBM7008基于和铂医药自研的全人源双抗免疫细胞衔接器HBICE®双抗平台开发,研发团队选择了新型生物学作用机制及双抗分子设计,使其具有独特的肿瘤表达特异性和免疫调控活性。通过新一代TAA(B7H4)介导的肿瘤细胞靶向性,及条件性激活4-1BB参与的第二信号通路活化T细胞,产品实现了免疫细胞衔接器的设计构想,同时基于B7H4靶点在多种实体瘤中与PD-L1的差异化表达,有望在PD-L1阴性或对PD-1/PD-L1免疫治疗药物具耐药性的患者中,显现出更好的安全性及抗肿瘤疗效。

与此同时,基于全人源序列的HBM7008抗体采用了对称结构,并在分子结构设计上进行了细节点位的优化,提升分子生物学性能的同时降低了CMC开发难度,为产品后期生产工艺的扩大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便利,进一步增加了可开发潜力。

领先的双抗技术平台与极具科研创新实力的研发团队相结合,从源头上保证HBM7008的成药性和产业化效率,赋予其光明的研发前景。这也是HBM7008项目从进入临床起就得到多方关注,并在临床早期就迅速授权背后的强大的科学原因。

稀缺性与国际影响力兼具,双抗平台龙头根基牢固

和铂医药与Cullinan的合作已经是其第二次基于其HBICE®平台的双抗项目的国际合作。早在2022年4月,同样产生于HBICE®的CLDN18.2xCD3双特异性抗体(HBM7022)成功授权给国际医药巨头阿斯利康,和铂医药由此获得2500万美元的预付款和最高达3.2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及净销售额的特许授权费,成功实现国内双抗管线首次出海。

彼时的HBM7022尚处于临床前阶段,便引来阿斯利康重金引入,无疑是基于对和铂医药双抗平台及创新能力的高度认可。做为在免疫肿瘤领域多元化布局的相对后发者,阿斯利康近几年项目交易不断,和铂医药经历管线收缩目前专注肿瘤领域同时手握核心技术平台,加之目前肿瘤药品研发的内卷态势,双方的合作水到渠成。

此外,和铂医药新成立的I to I药物开发服务平台诺纳生物更是在成立短短数月内,国际合作不断。除了疫情期间因mRNA技术引领全球疫苗开发的Moderna之外,还与NK细胞领域的世界级新星Dragonfly Therapeutics签订合作协议,以在诺纳生物专有的全HCAb转基因小鼠平台上发现及开发全人源重链抗体,用于双特异性抗体及多特异性抗体疗法的开发。

据查询,Dragonfly自身NK 细胞平台实力不俗,自2015年成立已陆续与默沙东,吉利德、艾伯维等多家国际知名药企达成License out交易。一家以技术为核心、license out见长的创新药公司首次技术合作License in选择就是和铂医药,进一步凸显和铂医药双抗平台的技术实力。

同时近期诺纳生物达成与Mythic公司就ADC产品的合作协议,也进一步验证了和铂平台产品的多元应用场景的拓展性。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和铂医药的双抗技术平台优势非常“硬核”。其自有的抗体技术平台Harbour Mice®可生成经典双轻链、双重链(H2L2)形式及仅重链(HCAb)形式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具有稀缺性与全球专利保护,拥有超过50个行业及学术界合作伙伴的验证和支持。其中,HCAb是全球唯一开源的具有国际专利保护的全人源重链抗体小鼠平台,在HCAb平台的基础上,和铂医药自主开发了HBICE®技术平台,由此成为国内首个利用全人源HCAb的差异化属性产生HCAb免疫细胞衔接器双抗的公司。

与大多数围绕PD-1/PD-L1构建双抗管线的生物技术公司相比,基于HCAb抗体平台开发的HBICE®技术平台能够实现传统药物联合疗法无法达到的抗肿瘤疗效,使得和铂医药的双抗产品研发更具新颖性与独特性。横向比较的话,在整个港股生物技术板块公司中,和铂医药是唯一一家实现连续向海外输出基于具有全球专利保护的技术平台的双抗管线的公司,当属双抗技术平台龙头之列。

目前,和铂医药已经开启“技术平台+管线及创新疗法研发”双轮驱动,以稀缺、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抗体技术平台为底气,加上公司团队展现出的多维度创新能力,相信和铂医药技术平台、产品管线价值将会被最大限度挖掘。而在二级市场方面,和铂医药已经在较短周期内通过密集授权与合作为自己的转型之路正名,其价值进阶路径越来越清晰,未来成长有望多点开花,走出一条“小而美”创新药公司的新的成长壮大之道。

$和铂医药-B(HK|02142)$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