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成“故事会”?别让捐款人寒了心!

鲁召辉论财富 2019-12-04 10:03

看到朋友圈转发的各种“救助”,许多人难免触动恻隐之心,慷慨解囊。不过,“水滴筹医院扫楼筹款”事件正在打击公众的信任之心。

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员工在医院招募求助者,模板化撰写求助故事,每单最高提成150元……”近日,一则关于水滴筹的视频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上述视频指出,水滴筹为抢占市场,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他们常自称“志愿者”,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地推员们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

图为水滴筹扫楼筹款视频截图。

水滴筹承认“扫楼筹款”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随着事情不断发酵,11月30日下午,水滴筹发布关于“线下筹款顾问”相关报道的说明。

说明中称,针对日前媒体报道线下筹款顾问引发的公众讨论,水滴筹高度重视,已第一时间由水滴筹总经理牵头,线下各区域筹款顾问负责人以及其他相关负责人成立紧急工作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宁波、郑州、成都等地,开展相关情况排查。

说明中还指出,视频报道中提到的部分地区个别线下人员的违规现象,严重违反了水滴公司价值观、准则及相关规定,调查清楚后将给以严惩。自即刻起,线下服务团队全面暂停服务,整顿彻查类似违规行为,组织重新回炉学习,再次加强平台纪律培训和提升服务规范,培训通过后方可重新提供服务。

2日晚间,水滴筹再发声明称,初步调查显示,线下人员违反服务规范的类似现象确有不同程度存在,还在进一步排查和发现问题;舍弃原有以服务患者人数为主的绩效管理方式,调整为以项目最终过审的合格通过率为依据;报道中提及的“提成”实为公司自有资金支付给线下服务团队的酬劳,并非来自用户筹款。

回应全文↓

网友:消费完爱心,再侮辱一波智商?

面对水滴筹的回应,网友们买不买账呢?

有网友表示,大家献爱心,水滴发大财。

有网友说,一个地推员工拿完成几个病人求助指标来开玩笑,还可以一个月挣1万多,这让大众还怎么相信公益。公司怎么样不要紧,但是,让爱公益的人心寒了是最可怕的。

网友在水滴筹微博下评论。

有网友直言,都“绩效考核”、“末位淘汰”、“按单拿提成”,形成制度化运作了,这种高层设计的运作制度,公司一纸声明就把责任推卸给“个别线下人员”。你们消费完社会的爱心,又准备再侮辱一波社会的智商吗?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水滴筹真真切切帮助到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这个是整个社会有目共睹的。作为大众来讲,遇事我们要客观公正去看待社会问题。

专家:需要综合治理

水滴筹扫楼筹款,专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邓国胜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这件事会打击捐赠人的捐赠热情,产生对这一行业的不信任。

“同时,这也暴露了目前网络众筹的一些问题,从目前情况看,需要多方参与,综合治理。”邓国胜说。

在邓国胜看来,“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审核管理,以及一些科技手段使得筹款的信息更加准确、真实。另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也要对这一块加强管理。此外,行业也要加强自律,来遏制这一现象的发生。”

11月6日,在一起“水滴筹求助人被妻子举报隐瞒财产”案件的判决中,朝阳法院也建议水滴筹公司等网络平台企业,加大资源投入,健全审核机制,配备与求助规模相适应的审核和监管力量;完善筹款发起人、求助人家庭财产公布标准、后续报销款处理方案及赠与撤回机制,切实履行审查监督义务、保障捐赠人权益。

已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

虽然水滴筹解释称,线下服务团队在申请发起前的服务仅仅是层层审核机制中的一环,限于目前个人家庭资产情况普遍缺乏合法有效的权威核实途径,平台采取覆盖筹款发起、传播、提现等环节的全流程动态审核,借助社交网络传播验证、第三方数据验证、大数据、舆情监控等技术和手段对筹款项目进行层层验证。

但不能否认的是,水滴筹因审核不严、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等问题,被舆论一次次推向风口浪尖。

5月7日,德云社相声演员吴帅(艺名吴鹤臣)突发脑出血住院救治,其家人为其在众筹平台“水滴筹”上发起筹款,金额为100万元。被网友发现,吴家经济状况较好,在北京有两套房产、一辆车,却在众筹时还勾选了“贫困户”标签。

德云社相声演员吴帅水滴筹求助截图。

当时,水滴筹表示,平台没资格审核发起人车产房产。

此前,杭州一女子在水滴筹替父亲发起20万元筹款,称其父亲患有胃癌。6月3日,提取筹款8547元。6月12日,有人发现女子在社交平台晒出买跑车、出国旅游、购买奢侈品等情况。后水滴筹回应,平台将款项原路退还给相关的爱心赠与人。

水滴筹是公益,还是生意?

来 源:中国新闻网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