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丨A股增量资金变迁!

鲁召辉论财富 2019-11-26 04:43

2017年以来外资是最主要的增量资金来源,与此同时,市场趋势和业绩趋势逐步统一。外资明显偏好于消费和金融股,2019年以来有向成长股蔓延的趋势。

公募自2018年四季度开始加仓,持股集中度在不断提高,更加向核心消费以及权重的金融股收缩,细分领域景气度较高的成长股仓位(主要是电子)也有所增加。

按照纳入MSCI、富时罗素等国际指数进程,预计2020增量资金仍然主要是外资、公募、险资(及养老金)、理财产品等机构投资者,或许意味着当前的市场风格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极端化的扭转,业绩的趋势与合理的估值需要兼顾(如下图)

随着2019年股市回暖,资金面上整体相较于2018年有明显改善。在个股反弹的同时,股票质押的风险也在边际缓和,但对于明年的流动性环境,市场仍有一定顾虑。

1. 集中减持、清仓式减持的行为能否在明年缓解

从产业资本的增减持家,数比值来看,这一轮产业资本数据的恶化已经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了。在以往的大行情前期,产业资本都保持了相对高的参与意愿,但今年年初以及三季度的反弹中,产业资本的减持规模仍然不断加大。这背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企业盈利仍在探底,二是修复资产负债表以及股票质押等问题。

从今年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数据来看,筹资现金流出规模依然不能忽视,说明企业偿债压力仍然较大,且投资扩张的意愿不强。总现金流同比数继续为负,也表明目前企业部门尚未走出流动性困境。解禁压力较大的个股需要警惕。

2.外资流入规模的不确定性

过去两年在 A 股纳入 MSCI、富时罗素等指数的推动下,境外资金一直保持积极逆市流入的态势。但在年内最后一次 MSCI 扩容落地之后,明年能否进一步提高纳入比例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参考境外市场,韩国在首次以 20%纳入之后,空余了四年才再次提高至 50%;中国台湾地区在首次以 50%纳入之后,也是过了近 4 年才提高至 65%。因此 A 股进一步扩容也有可能需要等待。

3.新股发行和再融资的节奏

今年虽然主板和中小创的 IPO 规模并不高,但加上科创板后,总的新股发行规模在2014年以来的序列中仅次于2017年。从近期来看,创业板的改革明显加快,创业板的注册制也存在超预期推进的可能。因此不仅是明年,未来两三年的IPO规模可能都不会低。

再融资方面,在新发布的证券发行、非公开发行新规推动下,预计明年也会看到放量。尤其是明确非公开发行不受减持新规限制这一点,有望极大地刺激明年的并购重组市场。

作者:周红生  执业证书:A1130616110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