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政策落地 入局者热度不减 电子烟行业这一困境待解

财联社 2019-11-15 13:52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戚夜云)讯, 目前美国报告了2051例电子烟导致的肺病,截至11月5日,已经有39人致死。

在11月8日(上周五)新闻发布会上,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公布了一项关于电子烟肺病爆发的调查的重大进展,维生素E醋酸酯(vitamin E acetate)是电子烟和电子烟产品相关引发吸食者肺部损伤的主要源头。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大量肺病患者报告称他们所用的含有THC的电子烟液都来自这些非正规途径。这也是国内电子烟市场面临的困境,大小品牌林立,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引发大量安全健康隐患。

粗制滥造门槛低

洇味的CEO唐艳华在进入电子烟行业之前,曾经将市面上主流的电子烟产品悉数购置拆解。电子烟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漏油,二是榨油。榨油是因为雾化不充分,一次性烟漏油普遍是因为大部分用的是棉芯雾化器。

电子烟结构可以简单理解成由电池、雾化器、烟弹主要部件组成。

“棉芯雾化器是电池上面放置一截棉花,注油后,通过发热丝加热棉花将烟油物化,容易漏油糊芯。更为稳定的是陶瓷芯,陶瓷芯体积小,产生的烟雾也小,不易炸油,但成本更高点。”唐艳华说。

“行业基本上没有品牌在一次性小烟中加入陶瓷芯,悦刻曾经尝试做了一段时间,但那款产品已经下架。目前市场上普遍的一次性烟的价位在39元,几乎全是棉芯产品。”唐艳华表示,如果是陶瓷芯产品,价格将达到59元。

因缺乏权威的安全认证,棉芯与陶瓷芯谁更安全的说法在业内仍有争议。

良莠不齐的电子烟产品,存在较大的安全和健康风险已是行业共识,不管是质量控制、原材料、添加剂、等方面随意性较强,部分产品存在烟油泄漏、劣质电池、不安全成分添加等质量安全隐患。

电子烟乱像或与行业门槛低、可快速复制有关。

唐艳华表示自主研发设计一款新的电子烟产品,至少需要3-4个月的时间。“完成产品设计后,我们开始找供应商做T0阶段的首版,T1零配件开模,然后才能小批量试产,试产中间还要进行几百次调试。”

“很多品牌并不愿意花时间做自己的产品,基本上都是ODM。我们到工厂,就有一套现成的东西摆在那里,两周一个月就能出产品,可能一个月都算慢的。 ”唐艳华说,几个月的时间差,对企业而言资金链影响很大,因为“品牌推出市场后,很快月出货量就能达到二三十万”。

监管力度超预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为50.5%,女性为2.1%,农村为28.9%,城市为25.1%。

按比例推算,中国15岁及以上人群现在使用电子烟的人数是1035万。电子烟的人群主要以年轻人为主,15-24岁年龄组人群电子烟使用率为1.5%,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获得电子烟最主要的途径是互联网(45.4%)。

11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的通知》。

《通知》表示,电子烟烟液成分及其产生的二手烟(包括气溶胶)均不安全,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电子烟可以帮助有效戒烟。

因此《通知》要求,不得通过各类信息网络平台零售烟草专卖品;不得利用互联网发布烟草广告,不得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从源头上切断青少年获取烟草制品途径。

针对未成年人防范问题,悦刻表示从产品标示、开发具有年龄识别功能的自动贩卖机去杜绝未成年消费者,洇味除警示设计外,对代理商协议的特别约定、购买方式的账户实名认证,到终端市场的暗访、智能产品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去落实相关工作。

更多的电子烟品牌更多处于空白状态,仅强化线下渠道的管理和宣导培训,但未见细化措施。

入局者不断

监管政策落地后,行业热度并未冷却。

电子烟品牌Wel鲸鱼再次宣布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浙大友创、Tap4fun。汉麻集团宣布进军电子烟市场,旗下公司西雾科技于11月11日发布电子烟产品。

天风证券表示,《通告》明确指出电子烟“为卷烟等传统烟草制品的补充”,后续电子烟法规中或将电子烟定义为烟草制品,归由烟草专卖局监管,本质上认可了电子烟的合法地位,打消了市场对于完全取缔电子烟的担心。新规对小品牌商或者上游产业链造成一定冲击。

“我们测算悦刻线上销售占比只有6.4%。预计禁售线上电子烟影响龙头企业麦克韦尔收入不到1%,传递至亿纬锂能可忽略不计。”

中信证券也维持相同判断,认为电子烟有望在监管下良性发展,国标未能如期推出,但“注册备案制+消费税(或尼古丁税)”或“纳入烟草专卖体系”是可能的监管方向。

此次禁令,意味着电子烟正式在中国市场发展溯本清源,让电子烟的针对人群重回吸烟人群。

有机构给出数据显示,在法律明确、电子烟减害得到广泛认可后,中国电子烟产业将形成3000亿元的市场规模。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