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抢全屋智能风口,海尔智家已经开始牵头标准

磐石之心看财经 2022-04-20 00:01

智能家居风头正劲。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智能家居市场2022年预计突破2000亿大关。为了抢占这一风口,巨头们也各展所长,如华为开发技术连接、小米加码硬件生态、海尔智家发力全场景等。只是,这种各自为营的发展模式也导致目前跨品牌互联互通、统一控制难以落实,最终只能由用户买单。

因此,智能家居想要真正实现大规模落地,行业的标准统一势在必行。4月10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统一智能家居领域标准,探索建立智能设备标识制度”。

无独有偶,就在意见公布之前,海尔智家也发布了《智慧家庭 智能家居智能化能力等级评估模型》标准。作为行业首个智慧家庭智能化等级标准,其意义不仅是建立健全评估体系,更在于契合了国家政策指导方向、为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擘画蓝图。

智能家居头部企业比拼火热

其实纵观国内智能家居发展,“全屋智能”准确来说并非是新鲜词。像海尔智家2006年就开始通过Uhome最早涉足智能家居,几年后已经推出了智慧家庭全套解决方案。随后,众多品牌也开始以智能音箱、智能锁等小件发力全屋智能。

可随着市场教育逐渐成熟,如今的用户开始追求更完整、便捷、品质化的消费体验,于是,“全屋智能”迎来了真正的风口,也引得头部企业争相来战。

3月16日,华为率先推出新一代全屋智能解决方案“1+2+N”战略升级版,包括一个主机、两张网络和N个系统,以软件做交互枢纽,组建起全屋基础硬件的交互系统;紧随其后的17日,云米科技发布全新升级的一站式全屋智能解决方案“1=N44”,推出多款全屋智能套系,涵盖空调、冰箱、电视等共计60多种产品品类,加速拓展全屋智能生态链。

其实从动作来看,他们虽然都在布局全屋智能,但各家布局逻辑明显不同。华为是典型的“连接派”,一切以技术连接为核心,通过控制系统网络的搭建,吸引硬件商加入,构建全屋智能生态。云米则是典型的“硬件派”,坐拥小米生态链联盟的资源优势,通过智能硬件的组合叠加,垒建起全屋智能解决方案。

而布局了十几年的海尔智家,到如今更倾向于“场景”这种更大规格的生态建设。具体体现在,海尔智家不光能提供丰富的智能产品,更能定制一整个家、一整个生活方式。目前,通过遍布全国的三翼鸟体验店体验店,海尔智家可以提供从前期设计、中期施工、后期家电家居一体化配套的打包服务,提供一个智能家居落地的完整闭环。甚至用户在入住之后,还能通过衣联网、食联网、水联网等生态圈,来获取柴米油盐、衣食住娱的长期增值服务。

智能家居要普及必须标准先行

我们可以相信,不论哪种布局思路,都是企业在评估自身经验、能力及先天优势之后得出的最优解,因此并没有高低、优劣之说。但站在行业角度来看,不管是做硬件、做连接还是做场景,都涉及到系统兼容、产品联通等方面的难题。

所以,行业的标准统一不仅是企业问题,更是关乎行业发展、落地入户的关键。而这也是海尔智家在今年3月份发布《智慧家庭 智能家居智能化能力等级评估模型》标准的内因所在。该项标准提出了智慧家庭智能化等级的定义(L1-L5):基础智能、辅助智能、主动智能、高度智能和完全智能。

这是国内行业第一份不以单独硬件智能化程度来划分维度的标准。它以智慧家庭系统为评估主体,基于人机智能协同的理论基础,分析用户与智慧家庭系统的协同关系及业务模式,将整体系统的用户体验作为重要依据。

这意味着,无论哪个企业,以什么方式打造智能家居都应该遵循这个智能化等级划分。就如同家电的能耗等级标准、智能汽车的智能化标准一样,让整个智能家居行业的解决方案更加透明,消费者选择起来有了科学的参考,降低用户选购门槛。

结语

成功的企业造产品,优秀的企业做技术,顶尖的企业做标准。任何行业的快速发展,都需要标准先行。标准的落地,是智能家居走向普及的关键一步,这需要更多行业领军者参与进来,对此我们也拭目以待。

相关证券:
    海尔智家(600690)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