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V不死,只因中国大妈还在?

华商韬略官方账号 2021-07-24 23:57

文华商韬略Pooh

“你多久没去KTV了?”当我在微博上看到这个热搜的时候,我陷入了沉思。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可能甚至不记得有多久了。

数据显示,近五年中国KTV数量断崖式下降,2015年达到峰值12万家,2020年只有6万家。

KTV的常住人口发生了变化。

以前金碧辉煌,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现在在团购APP上可以看到,“188元欢唱六小时”“88元下午黄金时段欢唱”等。

大爷大妈成群结队,一人拿一个水杯,也走进了“高档场所”,甚至还举办私人歌赛,酒水钱都不让别人赚。

要知道,当年,王思聪可是在KTV一夜豪掷百万。

而今天,能够让土豪和新贵豪宅百万的地方,已然不是KTV和网红的直播间了。

让卡拉ok成为之后的娱乐产业龙头,是与台湾的钱柜密不可分的!

钱柜的创始人刘英最开始是做录像带生意,于是她把MTV和卡拉ok结合到一起,由此一边唱歌一边看视频的KTV就在台湾诞生了。

1995年1月,内地的首家钱柜选址上海静安开业,两年后又分别在黄浦和卢湾各开了一家。此后,钱柜开始席卷中国的一线城市。

一时间,上钱柜成了有钱有面子的象征。为什么钱柜能够成为一个行业的标杆?因为够壕无人性,够尊贵,够创新。豪华包房、量贩式KTV,自助餐、酒水果盘、超全的曲库……,这些后来成为KTV标配的要求,都是由钱柜开创的。

可以说,钱柜重新定义了KTV,近乎是凭一己之力把彼时市井、不上台面的休闲娱乐,变成了当时新富阶层最爱的生活方式,一时间明星富豪流连其中。

据北京市文化局统计,在20世纪九十年代,北京的KTV在两年的时间里增长了1000余家。哪里有风口,钱就在那里煽风点火,资本向来如此。

十年前KTV爆火,其实是时代选择,而今时代不在了。

数据显示,KTV的数量在过去五年里急剧下降,在2015年达到12万的峰值,到2020年下降到6万。KTV的消费人群发生了变化。央视财经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KTV娱乐业总客流量下降70%-80%,中老年人成为KTV日间新客户群体。

此消彼长间,谁杀死了KTV?

不是房租、不是自助餐不好吃,更不是版权问题,是消费者不见了。

资本随着消费者走,当KTV这种商业模式的想象力触及天花板后,就没了资本的弹药,像KTV这样需要极高运营投入的重资本产业就难以为继了。

在这个社交工具过度发达的时代,80后和95后需要更高质量的圈子式社会互动。而KTV所代表的,是传统线下社交、大锅饭低质量的社交。

今天,对于喜欢唱歌的人来说,有全民k歌,QQ音乐,网易云对于不喜欢唱歌的人来说,有私人影院,聚会,棋盘游戏,健身房,剧本杀和各种各样的网吧等等。

和KTV时代相比,可以做的社交活动实在是太多了,资本可以去的地方也太多了。

在年轻人眼中,成为“旧时代、老古董”代名词的传统KTV,未来会不会消亡未可知。得年轻人得天下,怎么把年轻人找回去。

有些KTV这么做了,也再次成为资本的宠儿。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