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以高水平开放推动中国品牌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05-23 00:02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致贺信,贺信中指出,举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提供一个全球消费精品展示交易平台,有利于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市场机遇,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也有利于中国为世界提供更多优质消费品。

本届消博会以“开放中国,海南先行”为主题,围绕建设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定位,集聚全球消费领域资源,打造国际消费精品全球展示交易平台。

博览会规划面积8万平方米,分为时尚生活展区、珠宝钻石展区、旅居生活展区、高端食品保健品展区、综合服务展区、各省市自治区展区,共吸引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含中国)的1505家企业、2628个消费精品品牌参展,打造了多业态、多品类高端的交易平台。首届消博会期间设立的精品直播间,观看人数达1600多万,总引导成交额6800万元,总引导成交件数超过96万件。

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与品牌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加强品牌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我国的消费市场已经从商品消费进入到了品牌消费阶段,本土企业和全社会的品牌意识在不断提升,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的竞争走向了企业品牌之间的竞争。做大做强中国品牌,大力发展品牌经济,是推进中国企业迈向国际产业链高端、掌握产业话语权、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必然选择。

首届消博会的顺利举办,是中国进一步开放的新开端,展现了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消博会不仅是我国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更是全球消费精品展示交易的新平台,对推动中国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四个方面来把握更高水平开放的内涵和外延,也能更好地理解高水平开放对中国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高水平开放意味着更大的开放力度,高水平国际品牌的进入有利于推动中国品牌建设。中国在达沃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进博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多个场合,都提出了扩大开放、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事实上,推动中国品牌建设更需要扩大开放,只有开放才能更好与国际市场接轨,大量高水平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品牌创造更加国际化的竞争环境,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际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倒逼中国企业提高竞争力,建设中国高水平品牌,并走向世界。

第二,高水平开放意味着更高的开放质量,为中国品牌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要不断探索实践,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体现在更加注重开放质量,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逐渐形成与国际高标准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当前,我国一些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往往忽视品牌建设,尤其是部分民营企业往往缺乏品牌意识,企业内部国际品牌策划、运营和管理的专业人才较为匮乏,在市场营销和广告宣传中缺少对品牌建设的关注。未来,更高的开放质量将促进引资引技引智紧密结合,从而为中国品牌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第三,高水平开放意味着更强的开放包容,为中国品牌建设注入新鲜元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现在更加注重开放包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倡导和而不同与和合共生,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积极吸引世界各国企业来中国推广高水平品牌、分享品牌培育经验。这有助于促进中国品牌在开放中不断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拓展全球商品和服务市场,提升中国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品牌意识,增强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推动中国品牌“走出去”,打造各产业开放发展的品牌经济形态,为中国品牌建设带来更多新机遇

第四,高水平开放意味着要更加注重开放安全,为推动中国品牌建设保驾护航。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独立自主与扩大开放有机结合,既要扩大对外开放,又要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家经济安全是品牌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建设高水平品牌将提升企业竞争力,从而有利于国家经济安全,二者相辅相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大动力之一,同时,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中国品牌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注入新鲜力量,提供坚强保障。

(本文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后)

(作者:郭若楠 编辑:洪晓文)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