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钢价格飙升挤,为动力电池回收找到新的出路

股友1x5052z268 2022-11-04 07:54

“没想到市场变化这么快!去年废旧磷酸铁锂电池3000多元一吨,现在市场价已经到了3万多元,短短一年多就涨了10倍。”华东一位锂电池从业者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近两个月来,碳酸锂价格加速上行,屡创新高,目前市场均价已达56.76万元/吨。于是,废旧动力电池价格飙升,“惜锂如金”的氛围在回收端越来越浓。最近废旧材料的价格涨幅一直高于新材料。按照现货价格,大部分电池回收企业已经进入微利甚至无利可图的时代。

由于锂占了采购成本的绝大部分,原先只以钴、镍定价的三元电池回收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状。行业逐渐开始将锂直接纳入定价体系,使得定价模式更加透明和规范。

在持续上涨的价格趋势和可预见的市场前景下,回收产业链上下游的战略合作迅速升温。最近“废料换原料”的商业模式逐渐兴起,电池厂、车企、回收公司联合建设产能和渠道的案例越来越多,股权绑定等深度绑定也屡见不鲜。

业内人士表示,此轮原材料涨价势必加速行业洗牌。未来回收企业“朋友圈”的广度和深度将直接决定发展空间。只有掌握足够多的回收渠道,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创造闭环价值,才能在动力电池大规模报废潮到来时占得先机。

坚持成本路线的生产

华东某锂电池从业者年初在磷酸亚铁锂准备回收生产线。眼看设备就要进入市场,他开始犹豫要不要如期投产。“据我所知,现在很多回收公司都卡在生产线上。如果选择高位扩产,风险太大,边走边看更安全。”他说。

“如果剔除库存的影响,赚一吨甚至会亏一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坦言,过去一个月,废旧物资的涨幅明显高于终端产品,相当于回收企业每天都在溢价收购废旧物资。好在目前碳酸锂行情看涨,大部分回收公司的做法都是把货存几天再卖,免得亏本。

今年8月中旬以来,碳酸锂价格持续上涨。上海钢联数据显示,11月2日电池级碳酸锂市场均价达到56.76万元/吨,创历史新高。有券商甚至给出了“不排除今冬站上60万元/吨的可能”的预判。原材料涨价转嫁到废料方,市场解读更为极端。

近两个月来,废旧磷酸亚铁锂黑粉的折扣系数从30%迅速提高到近10%,每个锂点(锂含量1%)的价格从21000元提高到26000元。回收企业的采购成本上涨了20%以上,而同期成品碳酸锂的价格仅上涨了15%左右。三元废料因为价值最高的锂元素不参与定价,折扣系数早已倒挂,极片废粉折扣系数从200%大幅上涨至近230%。近期钴、镍价格下跌导致产成品亏损继续扩大,回收企业利润压缩较为严重,对锂价上涨的依赖性较强。

“回收公司现在正在走钢丝,押注碳酸锂价格继续上涨。”湖南舜华锂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维多说。

在超负荷的成本压力下,很多回收企业开始放缓采购步伐。“据我了解,最近很多回收企业的生产线都在不饱和运转,原材料成本太高,采购不动。”华中一位锂电池投资者告诉记者,之前市场稳定的时候,电池回收行业的毛利水平可以维持在20%左右。现在大部分企业都降到个位数了,这是极不正常的。

“回收系数超过220%后,我们将停止采购三元废料。一旦利润太薄,基本就是去当搬运工;锂的价格已经处于高位,没必要冒险。不如转向更稳定的回收市场。”湖南金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明杰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目前公司开始购买冶炼中间体,如氢氧化钴、镍钴氢氧化物等。镍和钴金属通过提炼提取,然后制成电池级材料出售。

“这些材料不含锂,所以原材料采购不会有溢价,折扣系数在30%以上。而且数量大,质量稳定,加工方便,利润率较高。”李明杰说。

不仅回收企业,贸易商也感受到了风险,开始减少库存。“目前我的库存水平只有200吨左右,而碳酸锂价格在40多万元/吨的时候,废旧电池的库存最多能达到800吨。”华东某废电池贸易商表示,小批量快进快出是现阶段最好的选择。

对锂实行单独定价。

“这一轮折价系数的提高,掺杂了更多的投机因素。目前市场采购价格体系比较混乱,尤其是三元材料的折扣系数。”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动力电池分析师王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在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的形势下,回收企业在管理上更加精细化,开始重新审视电池回收材料的定价方式,并逐步推动将锂直接纳入定价体系。

据介绍,之前的三元电池及材料回收定价模型是以上海有色金属网的钴、镍价格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乘以一定的系数。虽然锂在回收过程中没有参与定价,但在锂价高的背景下,锂的成本被分摊到镍和钴上,导致镍钴系数大幅上升。目前高锂含量的三元极片报价系数甚至达到250%。

“其实100%以上的折扣意味着回收的材料大于新材料的价值,这是不正常的。目前锂电池废料成本中,锂占了很大一部分,但这部分没有定价,所以存在漏洞,很容易被投机者钻空子。”李明杰说,一些粉末厂将无锂材料与含锂电池材料混合出售。前者的折现系数只有70%,但在实际销售中,可能同时以超过200%的比率交易,导致最终锂回收率降低,从而抬高企业采购成本,摊薄利润。

“该公司正在与头部的几家回收公司合作,积极推动将锂直接纳入定价体系。目前,我们的大部分采购订单都按照新的定价体系走了。”天齐股份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具体来看,钴、镍的回收折价系数为80%~90%,锂为65%~80%。新的定价模式更加透明,锂含量将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以防止掺杂,规范市场。

从财务核算的角度来看,将锂纳入定价体系也更有优势。“原来只是以钴镍定价,锂不计入采购成本,但锂的成品才是利润贡献的主要部分。企业在核算时一般采取成本分摊的形式,无形中增加了核算的难度,在财务规范层面也是不合适的。目前所有规模化生产的正规回收企业,未来都想去资本市场,金融监管是基本要求。”李明杰说。

天齐股份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锂纳入定价,可以清晰计算镍、钴、锂的实际收益,帮助企业更精准地控制成本。

王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对于新的定价方式,市场还是有一些分歧的,具体的报价形式也不一样,比如锂元素的折扣系数。有的厂商投标标准金属锂,有的厂商投标标准碳酸锂。“我个人认为,以工业碳酸锂的价格为基准会更合理。锂价最初推进到回收系数时,业内通行的做法是参考之前镍钴的定价方法,以金属锂的价格作为参考,但金属锂的价格波动很小,不能反映当前真实的市场供需情况;工业级碳酸锂作为目前大多数回收企业的成品,价格敏感度较高。基于此,采购成本被倒推,核算更直观。”

转化为原料的模式很受欢迎。

在锂价高企的背景下,除了改变定价体系,回收市场还在尝试创新水商业模式,“以废为原料”的合作模式逐渐兴起,成为回收企业实现稳定盈利的“杀手锏”。

所谓废料换原料,是指回收企业通过协议方式,从电池厂、材料厂的生产过程中,定向收集废料。提取镍、钴、锂等金属后,生产电池级镍、硫酸钴、锂盐,再返回电池厂、材料厂。在这个过程中,回收企业只收取约定的加工费,不必承担金属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2021年,格林威治与亿纬锂能签署1万吨回收镍产品定向回收合作备忘录;2022年,先后与白蓉科技、福能科技、瑞普蓝骏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约定以定向废品回收的方式将电池级成品返还前述企业。光华科技已与天津李绅、天齐、精河陕西煤炭研究院和兴恒电源签署了类似协议。

“我们现在也在和电池厂谈合作,未来可能有一半产能用于废料。”赵薇也说。

“这其实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关系。回收企业锁定废旧渠道,电池厂或材料厂锁定原料来源。”前述锂电投资人士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现在市场对锂电很绝望,短期内这种模式会成为主流。回收企业、材料厂、电池厂互为客户,以物易物降低交易层级,避免了贸易商的环节。“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生意会更透明。“但是,战略合作协议是战略层面的,能否在商业层面落地,取决于双方的合作深度和诚信度。毕竟现在不管是废料还是原料都处于火热状态,大家都想多赚点。”

“对原材料的浪费实质上是加工。目前回收企业的产能远远高于废旧电池和废旧物资的供应量。委外业务可以很好的解决来料问题,饱和整体产能,摊薄企业固定成本,一定程度上规避金属价格大起大落的风险。在目前市场波动的情况下,盈利能力更加稳定。”天齐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工业务的核心是企业的技术能力,回收率、成本、产品质量等各方面都要满足客户要求才能实现盈利。此外,如果回收率高于客户的要求,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可以从技术溢价中获得额外利润,或者可以生产其他副产品。

但转包可能意味着产业链话语权的降低,市场想象空间会缩小。“在目前废品价格不合理的状态下,转包对于回收企业来说是一种保守的模式。长期转包可能导致产品无法参与自由市场交易,市场竞争力降低。”上海有色网行业分析师卢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随着技术研发的迭代,不同公司之间的回收率差异会越来越小,市场可能会形成相对固定的加工利润。企业还是要创造更多的增量价值来构筑护城河。

“随着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的到来,我们当然不会单纯做代工。未来,我们将联合整车厂和电池厂,进而整合电池运营服务、电池租赁服务和阶梯利用服务,围绕电池全生命周期构建多方联合的产业闭环。”天齐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游和下游花式装订

如果以废换原料的模式实现了回收企业与电池厂、材料厂的深度绑定,那么在动力电池退役大潮大规模到来,面对越来越多零散废电池的拥有者时,回收企业如何通过联合连横进行良好博弈,将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电池厂、材料厂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是集中的。目前主流厂家几乎都是和回收企业绑定的,我个人认为市场格局很难打破。”王表示,不过,报废电池无疑将是未来更大的回收市场,玩家在这一领域能够胜出仍存在很大变数。

目前梳理回收企业的布局逻辑,大多是先推导出退役电池的配送中心和产权人,“顺藤摸瓜”,抢占合作的先机,再探索可行的商业模式。

目前,格林威治已与全球500多家汽车厂、电池厂建立废旧电池回收合作关系,共建共享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131个。光华科技前期已与北汽、金龙客车、华奥汽车、奇瑞万达、五洲龙汽车等车企达成合作协议。今年以来,它与松下中国、电力交换领导者奥东新能源和汽车租赁公司麦德龙携手,在电池回收技术、业务和投资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

天齐股份锚定了电池制造商、电池应用商、社会资源回收商、电池资产管理服务商、汽车后市场服务商、互联网和电商平台等六大回收渠道,并绑定了上述渠道头部企业。上半年,分别与星恒电源、海通恒信、山海物业、广州华盛、JD.COM科技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威股份通过控股子公司与蜂巢能源合资设立常青藤再生资源(上饶)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极片及电池拆解生产线。

“与合作伙伴合资、共建产能、共建回收渠道、利益共享,是我们目前正在探索的深度绑定模式。”天汽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下,公司与一汽、爱知等汽车厂商达成战略合作。同时引入了前端电池运维服务商和电池银行合作伙伴,结合公司现有的梯级利用和回收业务,致力于形成前端服务+后端梯级和回收的盈利模式。

产业链合作也受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赞扬。今年9月,安徽省正式启动2022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企业(站)推荐工作,并特别强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梯级利用企业可通过自建、共建方式建设区域央企(站),回收企业、汽车拆解企业、检测企业可通过参与共建方式建设区域央企(站)。原则上不鼓励纯回收企业。

“目前,回收行业还处于从0到1的发展初期。整体上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供参考,行业内所有企业都在摸索前进。”前述锂电投资人士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但有一点大家都清楚,一定要利用优势资源,尽快打造“朋友圈”。单打独斗肯定是行不通的。以后就看谁大腿粗了。当然,建立“朋友圈”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回收企业要注意如何在渠道之外的合作关系中获得增量价值,让对方盈利,从而打通商业闭环。

向上游延伸产业链,是回收企业的又一盘棋。“市场上的回收产能规划一个接一个,但真正实现从粉碎、分选到最终湿法冶炼连续生产的回收企业其实不太多。”前述锂电池投资人士坦言,在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下,一体化布局可能更符合产业发展规律。除了处理过程,业务范围的延伸也是一种有效的探索,如回收企业建设汽车拆解厂,建设三元前驱体生产线。

当然,回收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力。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初以来,已有超过10家电池回收企业获得融资,包括恒创瑞能、赛德美、苏州崔波、捷诚新能源、舜华锂业等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回收渠道建设。值得一提的是,顺华锂业的A+轮融资获得了蜂巢能源的直接投资。

“在这轮融资中,至少有50~60个投资人来联系我们。对于我们来说,首先考虑的是能否带来持续稳定的资源。通过股权形式和产业资本的深度绑定,更容易在业务层面形成联动。”赵伟多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在资金、市场、技术上无法竞争的企业,会在这一轮资源涨价中被迅速淘汰。”前述锂电投资人士坦言,随着退役电池绝对值越来越大,市场会越来越规范,交易层级会逐渐降低,资源会更集中在标准化企业。另一方面,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足够大,且呈现区域化处理的特点。未来很大概率只有两三家企业独食。在技术方面,回收工艺将不断完善,并呈现多元化发展。回收企业要致力于打造自己的长板,在自己擅长的细分领域赢得市场。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