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持有一定能赚钱吗?怎样避开基金“差等生”?

长盛基金 2022-03-02 23:47

文章来源:好买研习社

近来随着市场震荡调整,部分投资者对基金的不信任感与日俱增,不少基民看着手上浮亏日益扩大的账户,一方面后悔没有早点卖掉,一方面又产生了疑问:长期投资真的能赚钱吗?

为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针对全市场基金做了一下测评,结果如下: 成立年限在10年及以上的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率分布:

Image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截至2022.2.28;主动权益基金统计范围包括普通股票选、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 在找出的符合条件的461只基金中,整体年化回报区间偏正态分布,中间高,两头低,有87只近十年年化收益率在12-14个点之间,86只在14-16个点之间,这两个区间内的基金数量最多,占比达到了37.5%。 其次,没有任何一只基金近十年年化回报为负,即全部取得了正收益,同时仅1只年化回报在0-2个点之间。但年化高于20%的基金数量也才19只,占比4.1%。(考虑到期间有少量基金清盘引发的幸存者偏差问题,这一数据会比实际结果略微乐观一些,但偏离幅度不会大) 可以总结出的共性就是:持有10年,年化回报在6%-18%之间的概率是84.4%,属于较大概率事件;在10%-16%之间的概率是52.5%,大约是一半的几率;年化回报低于6%的比例为6.5%,属于较小概率事件。 此外,这461只基金近十年年化回报均值为11.5%,同期沪深300年化收益率5.95%,上证3.80%。我们计算(1+11.5%)的10次方,结果为2.97,大约是10年翻2倍的水平,不管从哪种意义上来说,都不算是低的回报了。 有人会说10年太长,很多时候拿不到10年,那我们再测试下5年的维度,即全市场成立年限在5年以上的主动权益基金,近5年年化回报分布,结果如下:

Image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截至2022.2.28;主动权益基金统计范围包括普通股票选、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 这次我们的样本更多,找出来符合条件的基金数量有2041只,也是呈现两边分散中间聚拢的状态。其中有355只年化回报介于6-8个点之间,275只介于8-10个点之间,在这两个区间的基金数量占到了整体的30.9%,占比相对较高。 年化回报在6-18个点之间的基金数量为1434,占比70.3%,属于大概率事件;在4个点以下的概率为8.8%,在20个点以上的概率为6.7%,均属于相对小概率事件。 此外,这批2041只基金中,近5年年化回报均值为10.88%,同期沪深300年化收益为6.16%,上证1.52%。我们计算(1+10.88%)的5次方,结果是1.68,即持有5年回报大约是68%,也不低了。 那也有投资者会说,万一不小心买到了“差等生”,长期持有不是越套越多吗? 确实,实际投资中我们不可能绝对避开坏运气,那我们算一下买到“差等生”的概率,以年化回报不超过5%为标准,在第一组10年维度的数据里,能找到30个,占比6.5%,第二组找到256个,占比12.5%,都属于相对小概率事件。 此外,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前规避买到“差等生”的概率呢?我们统计了近5年累计回报为负的主动权益基金,发现有以下共性,可供投资者作为“反面教材”:

1、基本来自中小基金公司,无一只是头部基金公司(可能与整体投研实力、风控体系有关);

2、绝大部分是规模小于1亿的迷你基金,仅4只最新规模超过1亿(当然,这可能既是因也是果);

3、大多数基金经理更换频繁,超过1半的基金更换基金经理频率超过4次;

4、绝大多数换手率非常高,接近90%的基金具有高频交易特征(侧面解释了盈亏同源,交易做得好的基金经理可以成为画线派,做得不好可能长期负收益),同时大多数基金持仓集中度较高,跌起来时也比较狠;

5、仓位高低差(最小股票仓位和最大股票仓位之间的差额)非常大,即基金经理倾向于做显著的择时,但效果并不好。

在知道了“优等生”和“差等生”各自具有哪些特征后,就可以知道怎样大概率找到更适合长期持有的基金,规避不适合长拿的。 总结:从全市场主动权益基金回测结果来看,长期投资大概率赚钱并不是空话,而是基于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成立10年以上主动权益基金近十年年化回报均值11.5%,成立5年以上主动权益基金近5年年化回报均值10.88%,都不算低的收益了。但要获得这样的平均回报,长期持有是关键。同时,考虑到“坏运气”的存在,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可根据文中提到的几点共性,认真分析该基金的关键信息,规避或降低选到“差等生”的概率。

本文转载已获得原作者授权,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立场,文中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且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长盛基金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