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刺激、事件催化、长期需求三因素共振 2022年是中医药行业的起飞之年?

华安基金 2022-02-16 23:56

2021年末连续冲涨,2022开年第一天创出三年半新高,中医药板块正在上演风口行情。

2022年1月4日,在经历近两个月累计上行超20%之后,中药板块指数在新年第一个交易日冲到了11849.75,距离2018年中的12077.12前高仅一步之遥。

当前,伴随三年行业深度调整的慢慢结束,人口老龄化,慢性病、肿瘤发病率上升,疾病谱的改变,以及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带来的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升级等需求端因素,都在共同支撑着中药市场空间上行。

而近期中药传承创新大指导方针下的连续政策出台,更是将中药板块热度推向高点,2022年的中药行业,似乎正迎来风口行情。

图片

中药板块指数行情 图/Wind

01、无序发展的中医药行业

曾一度陷入增长停滞

中医药产业链包括药材种植、药材流通、中医药工业、药品流通和终端消费五大环节。

其中中医药工业包含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两大重要组成。数据显示,2011-2016年,中成药生产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从3186亿元增长至6697亿元,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6.02%。

图片

但自身的混乱发展,使得中药行业陷入了增长停滞。

无论是中成药还是中药饮片,其都是以中药材为原料,而且药效受中药材质量影响非常大。中药材质量又受栽培技术、产地生态环境控制、加工炮制、储藏等多个环节的制约。

此前爆出过部分企业使用过期药材、硫磺熏蒸、以次充好等乱象,造成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加之,中药组成成分复杂,药理、毒理与药物相互作用等研究并非透彻,部分医生没有熟练掌握药理和医疗知识错误用药,或患者自行滥用药物,造成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降低了患者对中药的信任度,制约了中药行业的发展。

自2014年起,机构针对中药板块的持仓就已经大幅缩减。2017-2018年,因部分不合规企业被依法取缔,叠加注射剂实施医保控费,行业收入总量出现萎缩。此外,由于中成药的临床试验时间较长,药效又受到质疑,从2016年以来中药新药上市的速度也开始下降。

不过,随着行业整顿以及近年来利好政策加持,行业慢慢回到了正轨上。

02、利好政策落地

行业发展又见起色

2019年之后,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中药相关利好政策陆续出台,中药行业迎来了政策红利期。

从医药行业现有政策来看,医改之下,行业整体承压,各子行业影响各有不同。医保控费、两票制、取消以药养医、控制药占比、辅助用药重点监控、限制使用中药注射剂等政策对中药行业短期之内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不过短期负面影响已经过较为充分的消化。

而现有政策中,基药目录和医保目录中成药的持续扩容、分级诊疗的不断推进、中医诊所备案制的实施、经典名方免临床以及发展中药配方颗粒等政策均对中药行业形成利好支撑。

2020年中药新药临床试验IND数量达到37个,中药新药上市NDA数量达到8个,相较于2019年的17个中药新药临床试验IND和3个中药新药上市数有明显增加。而在我国医保目录中中成药数量中,2021年甲类中成药达246个,较2017年增加了54个(增长28.13%)。

图片

数据来源:国务院、药监局

2021年末重磅政策再度落地,行业发展基石进一步夯实。

2021年12月30日,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医药医保报销的范围、价格、支付方式等进行了规定。

其中,基本所有符合要求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机构均纳入医保定点管理;互联网诊疗的定点中医医疗机构与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签订补充协议后,其提供的“互联网+”中医药服务已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一般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可继续按项目付费;中医药机构可暂不实行DRG付费;中药饮片可以继续加成不超过25%。

目前看来,将部分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纳入医保目录,同时明确定价机制,进一步划定了中医用药的医保定点范围,有望从临床和需求端显著扩大中医药用量。

同时,明确规定公立医疗机构从正规渠道采购中药饮片,严格按照实际购进价格顺加不超25%销售。非饮片的中药严格按照实际购进价格“零差率”销售。医疗机构炮制使用的中药饮片、配制的中药制剂实行自主定价,利于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

并且,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中药零售药店等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定点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范围,也方便了患者的中医用药,利于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该指导意见从医保定点的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医保支付政策以及服务价格等多方面对中药行业形成较大利好。

政策加持的同时,短期机遇也在推升行业热度。

03、三大短期催化

板块热度显著提升

短期催化接踵而至,中药消费品发展迎来热度提升。

首先是上游中药材的涨价,给下游产品提价带来一定的预期。2021年以来,一方面疫情导致中药材需求量上升,动物源药材供给增长相对有限,另一方面异常天气增多对中药材产品造成极大影响,使得中药材供需失衡,名贵中药材天然牛黄、天然麝香、三七均有不同程度提价。

根据康美中药网,名贵中药材天然牛黄2021年4月市场价格达到480元/g,同比提价20%。下游产品像片仔癀同仁堂太极集团健民集团福瑞股份等公司的核心品种,均受到成本端压力推动,开始不同程度涨价。

图片

各药材价格指数 图/商务部

其次,目前渠道库存清理也进入了尾声。Wind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从2010年一直上升至2018-2019年达到20%的峰值,随后中药行业开始一遍清理库存的周期。2021年上半年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下降幅度明显,库存占总资产的比重为14.8%,库存清理到2010年水平。

其中,东阿阿胶渠道库存清理带来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大幅下降,太极集团的藿香正气口服液也处于库存历史最低水平。

图片

此外,中药行业国企混改以及股东层面的变动在近一年加速落地,云南白药太极集团广誉远中新药业等公司,在国企混改后会较大程度释放员工积极性。2021年上半年广誉远太极集团中新药业就实现了实际控制人变更,部分中药企业完成了董监高换届选举,并推行了股权激励计划。云南白药混改股权激励目标将提高员工积极性,同仁堂混改也在逐步推进。

除了短期催化外,从长期角度来看,中医药行业需求基本面,同样向好。

04、大健康延伸属性

带动中医药需求上行

首先是人口老龄化趋势,带动中药市场需求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2020年,我国青壮年群体占比由70.14%下降至63.35%,60岁以上群体占比由13.26%提升至18.70%,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同时,2014-2020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增长迅速,人均医疗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由7.20%增加至8.69%,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和支付意愿有所提升。

与此同时,中药行业还具备大健康延伸的基础。

大健康产业是指与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相关的一系列健康生产经营、服务提供和信息传播等产业的统称。由于在预防、保健和养生上,中医药以其在慢性复杂多因素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凭借此特色,中医药需求由“治疗”向“预防、保健”不断拓展。与西医的“被动治疗”有所不同,中医药可以涵盖“被动治疗+主动健康管理”,这也意味着中医药产业链可以延伸至大健康及中药消费品,中药的消费属性愈发明显。

图片

国内中医药大健康市场规模及增速 图/中国情报网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0年我国大健康市场规模逐年提升,由2.5万亿元提升至7.4万亿元,年复合增速约19.8%,2021年预计超过8万亿元。

其中,中医药大健康市场由2014年的10290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30240亿元,年复合增速19.7%,2021年预计3.8万亿元,按照年均增速15%-20%计算,到2025年中医药大健康市场规模有望超过7.5万亿元。

此背景下,短期机遇催化、长期需求增长叠加利好政策加持,2022年中医药行业,或许真的有望迎来不一样的一年。


来源:全景财经

风险提示:本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业务的法律文件。上述内容仅代表当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基金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证券:
  • 华安创业板50ETF联接A(160422)
  • 华安医疗创新混合A(008359)
  • 华安医疗创新混合C(013483)
  • 恒瑞医药(600276)
  • 迈瑞医疗(300760)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